10月15日,跳票几个月的NVIDIA DGX Spark个人AI超级计算机终于正式开售,起步价3999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
而为了庆祝该产品上市,10月14日,黄仁勋提前捧着一台巴掌大的盒子,在马斯克的星舰基地上演了一场“世纪交接” 。

图片来源:NVIDIA
“想象一下将最小的超级计算机运送到最大的火箭旁边。”
黄仁勋这句看似轻松的调侃,却点出了这款产品的颠覆性意义——将传统数据中心级超算的核心能力,压缩至普通桌面设备尺寸,让“个人拥有AI算力枢纽”成为可能。

巴掌大的“超算”,到底强在哪?

如果不是印着英伟达的logo,大多数人很难将这台仅“手掌大小”的设备和“超算”联系起来。但它的内核,却是继承了英伟达数据中心级的DGX架构——相当于把原本占满整面墙的算力,硬生生的塞进了一台迷你主机。

图片来源:NVIDIA
对AI开发者来说,这台机器最诱人的点在于:终于能把“OpenAI级”的大模型揣进机房。
别看它只是一个小巧的桌面机形态。据英伟达官方透露,DGX Spark系统搭载NVIDIA GB1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NVIDIA ConnectX®-7 200Gb/s网卡及NVIDIA NVLink™-C2C技术,可提供最高1 PFLOP AI性能。
其带宽是第五代PCIe的5倍,并配备128GB CPU-GPU一致性内存,使开发者能够在本地运行最高2000亿参数的AI模型推理以及对700亿参数的模型进行微调。此外,开发者还可通过DGX Spark在本地创建AI智能体和运行高级软件堆栈。
这意味着,以前需要团队协作、耗费数十万元算力成本的项目,现在一个人、一台机器就能启动。
DGX Spark不仅仅是一台机器,更是一个生态的起点。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等厂商纷纷推出将千万亿次级AI性能带到用户桌面的系统,将“个人超算”推向更广泛的开发者群体。

黄仁勋与马斯克,9年后的再次“交接”

这不是黄仁勋第一次给马斯克“送货上门”。
时间拉回2016年,那时马斯克还是OpenAI联合创始人,黄仁勋就曾带着全球首台 DGX™-1超算上门交付。如今9年过去,超算从“柜机”缩成“手持”,售价从百万级降至2万级,而AI的能力边界,早已翻天覆地。
当年DGX™-1的交付,间接推动了OpenAI早期大模型的研发,由此诞生了ChatGPT;如今DGX Spark交到马斯克手中,恰逢SpaceX星舰第十一飞成功。一边是飞向星际的火箭,一边是深入比特的算力。两人的再次握手,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图片来源:NVIDIA

2万多买到“本地OpenAI”,值吗?

“是不是我家也能搞个AI超算?”
先别急,DGX Spark并非家用高端PC,而是专为AI开发者打造的生产力工具。它不跑游戏、不渲染视频,但它能让你摆脱云端依赖,自由测试模型、迭代算法,尤其适合中小团队和个人开发者。
从行业角度看,它可能真正推开“AI民主化”的大门——让初创公司和小团队也能低成本、高灵活地开展大模型研发。
但争议也没断过。早在今年1月CES上,它以 “Project Digits” 亮相时,就有专家提出质疑。
曾在AMD和英特尔工作的芯片专家Raja Koduri,并没有被发布会上这个小巧的金色盒子或黄仁勋那件闪闪发光的夹克所吸引,表示英伟达宣传的算力是在FP4精度下的,如果换成FP16,性能可能就和RTX 5070差不多,甚至接近Intel Arc B580。

友商Tiny Corp更直接,说这3000多美元的 “超算” 是 “纯纯的诈骗”,不如买台游戏电脑。

随着产品正式上市,这些质疑也正在迎来实践的检验。

图片来源:NVIDIA
就像马斯克在收到DGX Spark时写道:
“From a single spark, A world of intelligence!”
由一束火花,点燃智慧的世界——这句话或许正好点题,不管争议如何,DGX Spark的意义在于将AI算力从云端拉回桌面,让更多人有机会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边界。
你觉得,个人超算时代真的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