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常博硕
编辑 | 杨锦
10月16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智元精灵G2,聚焦工业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发布之前,智元已拿下龙旗科技数亿元订单,宣布将部署近千台机器人。针对G2是否为龙旗科技定制版本,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对搜狐科技等媒体表示,G2在设计上保留了非常大的冗余,可以自如地接入各种场景。他还表示,龙旗科技于今年早些时候参与了对智元的投资,双方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在和龙旗科技的合作中,智元精灵G2前期将重点应用于平板产线,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消费电子组装制造场景批量落地。谈及交付进展,姚卯青表示:“明年一季度将在正式产线上进行落地和部署”。
相比前代,G2在运动精度、场景适配性上都进行了升级,同时具备原生数采能力。
智元精灵G2机器人基于智元自研的通用基座大模型GO-1和世界模型GE-1。GO-1包含从VLM 感知到Latent Planner 规划到Action Expert 执行,能够实现“一句话完成一整个任务”。而GE-1则具备未来时空预测能力,可在视觉空间中“预演”动作,应对长周期复杂任务。
姚卯青还表示,智元现在最看重的是能够让机器人尽可能多地进入真实场景,在真实场景里面获取高质量数据,这是对机器人公司现在技术路径来讲最关键的一步。
未来,海外市场也将成为智元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据姚卯青透露,智元预计明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公司收入的30%及以上。
以下为此次对话精编:
媒体:听闻龙旗科技将引入精灵G2,想问一下G2这类机器人跟传统机械臂相比,能给工厂带来哪些本质上的区别?龙旗使用G2以后,工厂的投入回报率能提高多少?
姚卯青:它不会比传统机械臂到投入回报比更高。首先,我们也不是在跟传统机械臂做平替或者做替代,能够通过自动化方案来做的工作也不需要再去进行改造了,我们做的更多是和人的ROI在比。
媒体:今年不少具身公司拿到了订单,但真实解决生活生产需求的真落地场景并不是很多,您认为具身智能在哪些地方可以有真落地?
姚卯青:首先工业场景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无论是用工量还是说人员稳定性都还有挑战,这给很多机器人部署提供了一些机会。其次在比如巡检、展厅的讲解接待,展馆的导览讲解这样一些偏文娱的场景也已经是接近落地的状态了。
媒体:为什么精灵G2首批落地场景是选择了消费电子组装?
姚卯青:这些场景里面人也是较为固化的,类机器人式的,工作没有太多复杂的或者随机的一些操作,但是它又离不开人,无法用自动化的设备。第二点是我们合作的客户也要对新技术有热情,所以我们选择了龙旗来跟我们围绕平板产线里一些工位进行合作。
媒体:智元G2会进军海外市场吗?现在整体进展如何?
姚卯青:海外是一个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市场,海外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难度挑战更大。一些发达国家的需求是很明确的,并且整体的利润率也是比较友好的,所以我们很重视,公司期望能够海外收入能够达到公司整体30%及以上。
媒体:G2 在发布前龙旗科技就已经下了订单,这是不是意味着它是一款面向特定行业或定制化的产品?研发设计上是否受到合作伙伴的影响?
姚卯青:澄清一下,G2是完全正向设计的产品,不是为某个特定客户或场景定制的。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它足够通用,可以接入各种场景。
龙旗确实合作得早,他们今年初就参与了智元的投资,双方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我们的团队很早就去龙旗的工厂实地考察,分析工序和工艺,确定可用场景,所以推进很快。
媒体:您怎么看待海外市场竞争? Figure03也刚发布,同样强调工业和家庭两类场景,您怎么看与figure及其他国际巨头的竞争关系?
姚卯青:竞争是一件好事,说明技术和市场到了一个成熟阶段,足以让更多公司进入并推动普及,这种竞争能促进行业在技术和产品定义上的收敛和提升。
我们还是比较期待能够看到国外厂商能够跟我们形成有效的竞争,但我们现在觉得可能不一定会那么快,因为他们国外的这几家公司好像都还没有进入到一个真正量产的阶段。Figure概念是讲的比较多的,但实际AI的投入和AI 算法的能力应该是比较早期的一个阶段。
媒体:您觉得现在具身智能的主要瓶颈在哪里?是算法,还是硬件,或者两者之间的耦合?
姚卯青:实际上是系统工程的瓶颈。很多看似简单的动作,比如“拧螺丝”,里面涉及感知、估计、规划、控制、执行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稳定都会导致失败。
人形机器人更复杂,因为它有数十个自由度、多个并行控制系统。智元花了大量时间在做系统级打通,让整套系统能像人一样具备韧性和鲁棒性。
运营编辑|李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