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航空工业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举行。作为全球唯一设有飞行表演的直升机专业展会,本届直博会以“开放创新,融合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首次设立5000平方米的低空经济馆,集中展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人工智能、5G/6G通信等前沿技术,标志着低空经济从单一装备展示迈向系统化生态构建的新阶段。

技术突破:低空装备的“硬核进化”
低空经济馆内,一款可载7人的大型eVTOL成为焦点。该机型以纯电为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达3180千克,航程300千米,专为医疗救援设计,同时兼容城市空中交通和货物运输。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刘文琦透露,其团队正在研发的多款eVTOL在环保性、安全性、低噪声和智能化方面实现突破,预计2027年投入市场。
无人机领域同样亮点纷呈。蜂巢航宇推出的智能无人机场可续航两小时,通过AI识别技术实现森林火情监测、海上钻井平台漏油预警等多场景应用;深圳飞马机器人首次参展,其面向低空经济研发的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采用混合动力与翼身融合气动布局,最大任务载重40公斤,续航10小时,已参与北极科考任务。天津云圣智能的“四维实景模型”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融合,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底座的自动化构建,为低空经济提供“空中大脑”。
产业融合:从“单点突破”到“全链生态”
天津港保税区作为低空经济核心承载区,已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临港控股与天津大学共建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发起环渤海低空产业联盟,推动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化设计;天津城投集团与保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低空+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海洋经济、物流、文旅等新业态。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是产业融合的关键。天津鑫隆空港科技自主研发的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隆眸DE8000”已在国内多个空管分局试验运行,为无人机物流和城市空中交通提供精准气象保障;中科云图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的城市治理智慧巡检业务,通过无人机自动巡检和AI识别,实现交通违法监测、市政设施巡查等功能的集成化。天津航链航空的“低空+文旅”项目则推出直升机观光、空中婚礼等创新服务,吸引大量游客体验。
政策赋能:构建低空经济的“安全网”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与基础设施的支撑。天津港保税区将无人机试验空域从3.5平方公里扩大至39平方公里,为企业提供真实测试场景;新建的3600平方米eVTOL起降场和B类飞行服务站,实现飞行计划审批、气象保障、协同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化。天津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统筹平台,整合空域数据,实现飞行活动实时调度与风险预警,预计年内正式上线。此外,天津出台《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成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集群。保税区已吸引5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落户,其中80%涉及无人机及低空经济领域,形成覆盖整机制造、复合材料、电机螺旋桨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生态。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突破3.5万亿元。业内专家指出,低空经济将形成直升机、通用飞机、eVTOL、无人机分工协作的格局,绿色航空动力(如电推进、氢燃料)市场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