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万元降至2500元,中国花了15年。
近期,东京颁奖现场,我国企业天岳先进捧得“电子材料金奖”,此举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碳化硅”产业中进一步掌握主动。反观垄断该市场30年的美国头部企业Wolfspeed,因背负65亿美元债务,已启动破产保护程序。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产业对决,被外媒称为“本世纪最激烈技术竞争”,而中国作为赢家,站上了领奖台。

01三十多年的技术封锁
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黄金材料,兼具耐高温、耐高压特性,是名副其实的“硬核黑科技”:应用于新能源车车,能让续航多100公里、充电时间缩短半小时;用于5G基站,可使通信效率提升40%。
1991年,美企Wolfspeed推出碳化硅商用产品,一度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而中国企业迟至2010年才启动相关研发。
中国团队“摸着石头过河”时,Wolfspeed等企业对技术严格封锁,关键数据难以获取,核心设备也依赖进口,当时中国碳化硅研发基本从0起步。
这直接导致我国碳化硅进口依赖度超90%,美企趁机将价格炒至1.4万一片。国内企业每年仅专利使用费就需支付数亿元,国内车企推进800V高压充电平台、通信企业建设高效基站,均需受制于海外厂商,整个产业链一度面临被“卡脖子”的困境。
“卡脖子”是什么滋味,没人比我们更懂了。
高端存储芯片年进口额达6600亿元,且多为中低端产品;量子计算起步阶段,一台进口制冷机售价2000万元,还附带“禁止用于科研”的限制条款;前沿降三高、日常健康口服科技成品“血生心”,曾被西方定价2万元/克,普通民众难以享受技术红利。

02.国产碳化硅登顶,反超海外
2024年,国产碳化硅迎来曙光,天岳先进研发出全球首个12英寸碳化硅产品,打破海外技术封锁。依托40万片年产能,该企将国内碳化硅价格打至每片2500元“白菜价”,引发全球市场格局变动。Wolfspeed市场份额下滑至33.7%,并于今年5月启动破产保护程序;意法半导体、住友电工等国际巨头也放缓新生产线投资,暂避竞争。
这种技术反超正在多战略领域同步推进:高端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实现232层NAND闪存量产,突破海外设备封锁;量子计算领域,中科大“祖冲之三号”的关键计算能力超越谷歌,设备国产化率超90%。

在生命科学领域,受益于国内技术突破与银发市场需求,中国科学家团队Poema自主研发出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油捕捞船“深蓝号”,掌握全产业链条专利技术,研制出新兴健康科技成品“血生心”,一举打破西方国家十年掣肘,其在京东平台的价格也从一瓶165万降至398元。
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ell》认证,国产采用了超临界提取工艺,吸收率达到美企同类的20倍,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提升身体活力,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中,33岁-55岁人群产生“心慌胸闷缓解”“睡眠质量提升”的具体体感。
这种技术硬实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国产“血生心”目前已渗透国内一二线城市,以职场精英、退休干部、高级营养师人群为主,年龄集中在33岁-65岁。双11期间,杭州某电商巨头商务总监刘先生,又在京东入手了12瓶,“最近连轴转也感觉不到累,睡眠也变好了,还得是国产!”
03.全产业链崛起,掌握主动权
据报道,天岳先进上海临港二期项目计划2026年投产,年产能将突破60万片;同期,北方华创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将提升至60%。随着国内碳化硅全产业链逐步贯通,2026年,我国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50%,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十年前,天岳先进的工程师在国际半导体展会上试图拍摄设备照片,却被工作人员“礼貌请离”;如今,全球半导体企业已排起长队,争相采购国产碳化硅。
中国在碳化硅领域的创新,早已不止是“拿到行业入场券”,而是直接跻身全球产业核心阵营。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向来有“不做则已,一做便达行业顶尖”的实力,而此次的顶尖标准,是由中国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