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

21ic电子网 2025-10-21 14:32

今天早上花旗有份报告,分析了昨晚1.6T光模块加单的事,总结下来就是需求旺盛,但零部件很缺,未必供的上。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1

可惜光模块的行情并未能持续,后面表现比较一般,到了下午钻石散热突然爆发,这篇文章我们结合开源证券的一个分析,来看下什么是钻石散热,以及产业链的公司。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2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3

算力和散热的爆发

在 AI 与 HPC 时代,散热革命已成为行业最大挑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焦耳热,会让芯片运行时不可避免积聚大量热量,若无法及时散发,芯片温度将急剧上升,进而影响性能与可靠性;而随着半导体产业遵循摩尔定律向 2 纳米、1 纳米乃至埃米级(1 埃 = 十亿分之一米)制程迈进,芯片尺寸缩小、功率增大,导致单位面积传递热量的热流密度大幅提升,同时云计算、加密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需求增长,又推动芯片热设计功耗(TDP)持续上升,2023 年已出现接近 1000W 的高功率芯片,未来热流密度甚至可能达到 1000W/cm²,散热难题正不断对摩尔定律构成挑战。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4

目前大厂规划的液冷技术,还都是基于硅的芯片,只是把冷板从芯片外面,变成了跟芯片封装到一起,然后再加一些微通道。本质上导热界面材料的散热路径是一样的: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5

钻石:下一代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是一条从 “沙子” 到 “钻石” 的演进之路。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半导体行业历经多轮技术迭代,材料体系从第一代(1950s - 至今)以硅(Si)、锗(Ge)为主(1959 年硅晶片问世后广泛用于集成电路,却因低带隙限制高频高功率应用),逐步过渡到第二代(20 世纪末)的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虽凭高电子迁移率、更宽带隙适配高频高速场景,却受高成本与毒性制约),再到第三代(21 世纪初至今)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为核心的宽禁带材料(凭借宽禁带、高热导率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而金刚石虽在部分分类中归为第三代,却因 5.5 eV 超宽禁带及更卓越的电、热性能,被单独视作 “第四代半导体”“超宽禁带半导体” 乃至 “终极半导体材料”。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6

金刚石与其他半导体 / 金属材料关键性能对比表: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7

在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竞赛中,单晶金刚石(SCD)与多晶金刚石(PCD)相较于第三代半导体,展现出代际级的优势。其中,金刚石衬底堪称氮化镓(GaN)功率器件的散热救星,它能彻底解决 GaN 器件的散热瓶颈,这意味着在相同尺寸限制下,工程师可开发出功率密度远超传统设计的 GaN 基功率器件,让器件的性能上限与长期稳定性得到质的飞跃。

具体到与主流半导体材料的对比,金刚石芯片的优势更具颠覆性。对比硅(Si)芯片,采用金刚石技术的转换器重量可直接降低 80%,体积也随之大幅缩减,更适配轻量化设备需求;对比碳化硅(SiC)芯片,金刚石芯片的综合性价比优势更突出:成本可压低 30%,所需材料面积仅为 SiC 的 1/50,能量损耗减少约 66%,芯片体积更是能缩小至 SiC 的 1/4,从源头实现能耗的大幅下降。

不仅如此,在对系统体积、重量敏感的场景(如航空航天、便携设备)中,金刚石器件还能通过提升开关频率,带动无源元件体积减少 75%,同时搭配尺寸更小的散热器,让整个设备的集成度与空间利用率再上一个台阶。

在芯片散热解决方案中,金刚石凭借独特的材料特性,演化出三种核心应用形态来破解散热难题:一是直接作为承载芯片的金刚石衬底,二是充当高效导热的热沉片,三是通过在内部构建微通道结构,形成主动式散热通路。

如今,芯片集成度向着更高密度突破,封装空间却朝着更紧凑压缩,这种矛盾让金刚石基板成为关键突破口。它不仅靠顶尖的导热性能快速疏导热量,还能以高硬度、高强度的物理特性,在狭小空间里为芯片提供稳固支撑与防护;更重要的是,其极低的热膨胀系数能抵消温度波动带来的应力,确保高密度组装场景下,芯片间的连接始终保持稳定,从根本上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的可靠性问题。

与传统碳化硅(SiC)衬底相比,金刚石基板的散热能力实现了代际跨越。数据显示,它能将器件热阻压低至 4.1 K・mm/W 的水平,即便在 2W 的功率负载下,也能让芯片温度直接下降 10℃,为高功率芯片打造了恒温运行的基础。行业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 ——Akash Systems 推出的 GaN-on-diamond(金刚石基氮化镓)射频功率放大器,对比传统 GaN-on-SiC(碳化硅基氮化镓)方案,晶体管工作温度直接降低了 30℃以上,大幅延长了器件寿命并提升了性能上限。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8

在芯片性能突破的赛道上,散热瓶颈正成为制约 CPU、GPU 释放算力的关键,而钻石散热技术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颠覆性解法。它不仅能让 GPU 计算能力直接提升 3 倍,还能将核心温度压低 60%,彻底重构芯片的散热 - 性能平衡。

钻石散热的核心优势,源于钻石基板远超传统材料的超高热导性。它能像热量高速公路一样,快速疏导芯片运行中产生的巨量热量。以 DF 公司的技术为例,其钻石晶圆可在芯片内部构建超高速热传导通道,让热量从活跃硅层迅速传递到铜层,这种高效散热能力直接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的芯片运行速度提升 3 倍,打破了高功率必积热的行业困境。

行业实践更印证了钻石散热的落地价值。Akash Systems 推出的钻石冷却 GPU技术,不仅能将 GPU 热点温度降低 10-20 摄氏度,还能带来一系列连锁优势:风扇转速可减少 50%,降低设备噪音与机械损耗;GPU 超频能力提升 25%,进一步挖掘硬件性能潜力;服务器寿命延长一倍,减少设备更换成本。对数据中心而言,这项技术的长期价值更为显著 ,预计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冷却成本,同时实现核心温度降低 60%、整体能耗减少 40% 的双重效益,为高负载算力场景提供了 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9

据 Diamond Foundry 官网的报道,英伟达率先在未发布的高端 GPU 进行采用金刚石散热方案的测试实 验,其性能是基于标准制造材料的普通芯片的三倍。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10

当然,除了半导体领域,钻石散热在汽车、太空卫星、无人机、量子计算、核处理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前景,就不展开讲了。

产业进展

金刚石芯片的产业化进程,长期被技术突破难、成本控制高两大核心难题所掣肘,这两大难题又具体拆解为三个关键卡点,让其从实验室走向量产之路充满挑战。

第一个卡点是材料等级的严苛门槛。并非所有金刚石都能满足芯片制造需求,它按位错密度、含氮量等参数被划分为量子级、电子级、光学级、热学级、力学级多个等级,而芯片用金刚石必须达到电子级以上的超高纯度标准。这一要求不仅大幅缩小了可用材料的范围,更对提纯工艺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成为产业化的首道难关。

第二个卡点是掺杂技术的突破瓶颈。纯净的金刚石本质是绝缘体,要实现半导体特性必须进行掺杂处理。目前,以硼(B)为掺杂元素的 p 型掺杂技术已相对成熟,但 n 型掺杂却始终是行业难以跨越的鸿沟。由于适配的施主元素尚未找到,且现有 n 型掺杂元素在金刚石中的电离能极高,导致掺杂效果不佳,直接阻碍了金刚石芯片功能的完整实现和性能提升。

第三个卡点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人造金刚石的价格目前仍处于高位,与现有半导体材料形成巨大成本差。虽然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的价格高于硅材料,但可通过提升器件效率弥补成本差距;而金刚石芯片的材料成本几乎是硅的 10000 倍,这种悬殊的成本劣势,让其在追求性价比的产业应用中缺乏竞争力,成为规模化推广的最大障碍。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11

从美国的战略资助到中国的技术深耕,再到全球前沿的跨界创新,金刚石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舞台中央。

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宏大布局中,初创公司 Akash Systems 的脱颖而出堪称标志性事件。2024 年 11 月,这家公司与美国商务部签署初步条款备忘录,斩获 1820 万美元直接资助与 5000 万美元联邦及州税收抵免。要知道,CHIPS 法案的资源多向巨头倾斜,初创企业鲜少能跻身资助名单,而 Akash 的入选,无疑是美国官方对钻石散热技术战略价值的盖章认证。

其核心技术的硬实力,正是获得认可的底气。Akash 的钻石冷却方案能将 GPU 热点温度直接压低 20 摄氏度,让芯片超频潜力提升 25%,能耗降低 40%,完美切中了 AI 数据中心等高负荷场景的散热痛点。目前,该公司正计划量产人造钻石晶圆,并探索铜 - 钻石复合材料等前沿方向,目标直指 AI 与 HPC 市场的散热刚需。值得玩味的是,尽管美国大力扶持其应用研发,但 Akash 所需的人造金刚石原料,仍高度依赖全球份额超 95% 的中国供应链,这种中国供材料、美国做应用的格局,也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独特注脚。

2024 年 12 月公布的专利中,华为设计了一种 “带凹槽的钝化层” 结构:通过在钝化层表面刻蚀凹槽,既增加了金刚石散热层与基底的接触面积、强化了结合力,又缩短了热量扩散距离,大幅提升散热效率。而早在 2023 年 10 月,华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 “硅 - 金刚石混合键合方法”,更实现了两种材料的高效集成 —— 通过特制键合剂与 TSV 硅通孔技术,将金刚石的高热导性与硅基芯片的功能性结合,从系统层面解决了三维集成芯片的散热难题。这些专利布局,精准瞄准了高性能计算、5G 通信、人工智能等核心赛道,不仅彰显了华为对技术潜力的认可,更预示着中国在金刚石应用的工程化、产业化领域正加速追赶。

产业规模及相关公司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12

突然火起来的钻石散热是AI的终极散热?图13

本来参考的资料都已经放入星球,星球中有会员私信问到:如果后面微通道散热技术成熟了,是不是就不需要钻石散热了?

其实不然,液冷的适用场景是有条件的,需要有CDU,需要有给冷夜降温的设备,像端侧设备就不具备这个条件,之前苹果发布的Vision Pro中,就放了一个很大的风扇用了给芯片散热,所以微通道散热并不是芯片散热的“终极”方案。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芯片越小,AI 越狂?
揭秘阿里夸克“C计划”:是长期战略项目,首个产品将与AI眼镜协同
央视财经:苹果CEO库克再度来华 看好AI软硬件发展空间
华为Mate 80就要来,Mate 70 Air先亮相
新智元十年,上地AI家,邀你加入!
苹果AI选Mamba:Agent任务比Transformer更好
这个技能转换 Agent 平台,想帮你积累「睡后收入」|AI 上新
智聚海淀 共谋新篇:2025中国AI两大顶级盛会深度融合,邀您共襄盛举!
2025中国设计师AI应用现状及趋势洞察|附下载
DeepSeek的新模型很疯狂:整个AI圈都在研究视觉路线,Karpathy不装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