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动驾驶系好“安全带”

车百智库 2025-10-27 19:00
为自动驾驶系好“安全带”图1

作者:史倩倩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北京市发布了4项自动驾驶领域地方标准,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两大核心领域。此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自动驾驶领域安全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自动驾驶是出行方式的一大变革,是未来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产业生态、提高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和示范应用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可靠性边界模糊、制度体系滞后于创新实践、道路环境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逐渐凸显。对此,应从多方面突破,为自动驾驶发展系好“安全带”。


突破核心技术。自动驾驶技术遵循渐进式发展规律,必须通过充分的技术验证确保每个阶段的安全可靠性,避免过早追求“完全无人化”。应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提升传感器精度、优化算法、增强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确保恶劣天气下环境感知的准确性;运用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技术,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和决策效率;建立冗余备份系统,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容错能力;使用大规模、多样化交通场景数据集,对不同天气、光照条件,城市、乡村等多种道路环境,以及各种交通参与者的情景,进行海量数据训练和仿真实验,不断优化自动驾驶系统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是推动技术安全落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核心环节。尽快启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地位、上路条件、事故责任认定等关键问题。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为国家立法积累经验,也为自动驾驶发展提供明确的决策依据。


构建监管体系。未来自动驾驶的监管对象将从驾驶员转向技术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涉及交通运输、数据安全、人力资源、公共安全等领域,因此需加快构建与自动驾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建立自动驾驶车辆硬件、软件、通信协议、安全性能等方面技术标准体系。规定自动驾驶车辆传感器精度、计算平台性能、算法可靠性等标准,确保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自动驾驶车辆在技术上具有兼容性和可互操作性。强化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市场监管,针对工信部要求汽车企业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应规范车企根据国家《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等相关标准,明确使用“组合驾驶辅助”等准确术语,避免使用“自动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模糊或误导性表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搭建自动驾驶车辆监管平台,对车辆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


提升社会认知。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正确认知和实践反馈,能够推动技术迭代优化。应通过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原理、功能和局限性,认识到当前市场上的智驾系统大多属于辅助驾驶,而非完全的自动驾驶,避免因误解而产生过度依赖心理。加强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宣传,既介绍自动驾驶在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方面的优势潜力,也要客观展示自动驾驶面临极端、复杂环境时系统误判或反应迟缓等风险问题,引导公众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为自动驾驶系好“安全带”图2

车百智库研究院(车百智库)是由权威行业机构、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专业研究平台。平台坚持“面向政府和行业,服务战略与决策”的宗旨,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国际化以及能源变革、交通变革、城市变革等多个方向开展研究及交流活动,支撑政府、企业政策制定和战略决策,致力于打造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权威新型行业智库,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车百智库《车百智评》


为自动驾驶系好“安全带”图3
为自动驾驶系好“安全带”图4


车百智库

扫描客服二维码,加入读者群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安全
more
除了更安全、更舒适,智能底盘还将如何颠覆驾乘想象?
理想汽车MEGA起火,理想表示车门能打开,人安全!
整合STPA、ISO 26262与SOTIF的自动驾驶安全需求推导与验证
真能在关键时刻救命?实测岚图梦想家闯 3 大险地,智驾破局太惊艳,安全防护无死角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召开2025年第四次安委会(扩大)会议暨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协调会
2025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应用领域 量子通信有利于满足各领域的安全防护需求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公开其人体试验安全数据论文
平衡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速度”与“安全责任” | 评论
AI模型守法率提升11%,港科大首次用法案构建安全benchmark
南洋理工揭露AI「运行安全」的全线崩溃,简单伪装即可骗过所有模型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