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芷姗
编辑 | 周伟鹏
第一被抢了,好兄弟的戏码再也演不下去了。

国内上市仅两个月
大疆全景相机市占率超过影石
10月28日,权威管理咨询机构久谦咨询,发布全景及运动相机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在全球全景无人机市场,2024年第三季度-2025年第二季度,从收入上看,影石均保持85%以上市场占有率,处于垄断地位。
但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大疆于7月31日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宣布进军全景相机市场后,对行业格局造成了明显冲击。
影石市占率被挤到仅剩49%,大疆市占率从无到有,迅速爬升至43%,与影石分庭抗礼。

中国市场中,大疆Osmo 360市占率第一,达到49%;影石今年5月发布的新品Insta360 X5市占率只有34%,即使算上Insta360 X3和Insta360 X4的数据,还是打不过大疆一款产品。

而影石攻入大疆腹地的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还没发售,先不说之后销量如何,现在连自家战场都要守不住了!

影石创始人发声
称大疆垄断市场
与此同时,影石创始人兼CEO刘靖康在朋友圈发文,爆赞大疆创始人件董事长汪滔,称他是“消费电子和消费品唯一能做到垄断的王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评价非常之高,最后还补充了一句“光靠产品技术营销好是做不到垄断的”,隐隐有内涵之意。

如果仅从产品技术上来看,大疆全景相机与影石对比,两者实力差距并不大:
影石为全景相机作出了巨大突破,2016年推出的Insta360 Nano是全球首款实现直连手机、即拍即得的全景相机,多年来带来了多项技术创新。
但大疆也不差,长期深耕无人机领域,即使突然跨界做起全景相机,也可以将无人机领域的光学设计、防抖算法和AI影像处理等技术直接迁移、应用于全景相机。
比如同一款1英寸传感器,可以用在无人机上,也能在运动相机上,甚至还能用在拇指相机上。
而从品牌信任角度,大疆在无人机市场的统治地位,为其全景相机带来专业背书,用户会有比较高的意愿度尝试它的新品。
影石则已经是全景相机的代名词,很多人的第一选择都是它。
双方在这两方面,已经做到了顶配。
那抛开这些因素,大疆是如何做到第一的?

价格优势明显
压力给到影石
最不能避开的因素,肯定是价格。
大疆Osmo 360单机身定价2999元,比影石Insta360 X5便宜800元。

因为技术迁移,大疆可以通过无人机、运动相机产品线联合采购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
比如大疆无人机中低端机型采用豪威传感器,与豪威签订了长期独家供应协议,为全景相机定制的1英寸方形传感器,大疆能以低于行业均价的成本价采购。
大疆还在深圳构建了1小时产业生态圈,核心供应商比如欧菲光、舜宇光学等均位于50公里半径内,实现原材料“零库存”周转。
大疆的核心元件国产化率超70%,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研发补贴。
全景相机的一些材料,大疆通过自研或者与其他厂商合作的方式,能够将成本管控到更低。
不过,影石也在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研发费用达到5.24亿,暴涨164.81%,主要用于定制芯片。
除了价格外,大疆在生态协同上也更加具有优势。
大疆产品线涵盖无人机、全景相机、运动相机、麦克风、稳定器等多种影像设备,电池、磁吸配件等可以在不同产品线间共享,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学习成本,形成了强大的“全家桶效应”。
用户一旦购买了大疆的一件产品,进入其生态中,就可能会因为高转换成本而被深度绑定。
相比之下,影石的硬件产品线比较单一,生态协同更多地体现在软件层面。
同时,作为一家已经成立快20年的企业,大疆在渠道上的资源远比影石要丰富得多。
大疆在全球拥有超过470家直营门店,覆盖中国所有一线及主要二线城市,在日本、欧洲等核心市场还开设了品牌旗舰店。
影石虽加速布局,但截至目前,共拥有29家直营店,且集中在深圳、北京等少数城市计划年底前将某新一线城市门店数增至三倍,但整体规模仍不足大疆的1/10。
如今,大疆已经在跨界全景相机上迎来了初步的胜利,更大的压力给到影石,想要在大疆的领域抢无人机份额,难度不小。
不过更关键的还是守好全景相机市场的大本营。
今晚,影石将推出X4的衍生机型Insta360 X4 Air,具体规格尚未披露,主打轻量化,价格跟前代相比会比较有优势。
值得期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