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出口限制措施,正威胁着欧洲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规划。欧洲大陆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深陷两级依赖,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战略脆弱性,而不断升级的中美芯片战争可能会加剧这种脆弱性,而且目前还没有出路。
人工智能革命或许看似虚无缥缈,由软件驱动,以大型语言模型(LLM)为代表。然而,它的基础却深深植根于物质,依赖于强大的数据中心、尖端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关键矿物——所有这些都嵌入在脆弱的供应链中,而这些供应链并非虚拟的。
这些供应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世界两大强国之间的地缘战略断裂。美国主导着先进的人工智能GPU的设计和生产,而中国则控制着稀土元素(REE)的供应和加工。在不断升级的“芯片战争”中,两国都日益利用自身优势,力图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胜过对方。
欧洲也遭遇了附带损害,但这种损害也是蓄意为之,它发现自己陷入了日益加深的两级依赖。与此同时,欧洲大陆正调动资源,大力投资先进的大型硬件基础设施,以缩小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差距。其核心是人工智能工厂:海量数据和计算设施,提供训练、测试和扩展大型语言模型 (LLM) 及其他人工智能系统所需的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
如今,美国和中国主导着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格局,共同运营着90%以上的人工智能工厂。其含义显而易见:欧洲缺乏以竞争速度开发和部署自身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规模和能力。
为此,欧盟及其成员国加大了对人工智能工厂的投资,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至少有15家工厂投入运营。这项举措的核心是欧盟的旗舰计划,即建设多达五家人工智能超级工厂——每家工厂配备约10万块人工智能芯片,耗资30亿至50亿欧元——其产能和成本是现有工厂的数倍。
然而,这些雄心勃勃的努力可能会因欧洲对东西方战略依赖而受到严重破坏。中国和美国针对获取最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和稀土元素采取的相互强化的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延迟和加剧欧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部署,使欧洲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进一步落后。
第一级依赖:美国AI芯片
欧洲最主要、也是最明显的依赖在于其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工厂本质上是由数千个这样的处理器组成的集群。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人工智能 GPU(图形处理单元),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训练和运行高级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芯片。
总部位于美国的 NVIDIA 公司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据估计控制着全球 80% 至 90% 的 AI GPU 销量。不出所料,该公司生产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处理器,例如 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这些 GPU 被认为是训练最高性能 LLM 不可或缺的。因此,驱动欧洲未来 AI 超级工厂的 GPU 几乎肯定会来自 NVIDIA。
因此,欧盟工厂的快速建成和竞争力取决于美国能否持续且充足地供应最先进的NVIDIA GPU。然而,欧洲有充分的理由预计这些 GPU 供应将出现短缺和延迟。
历史已经证明,这种供应是多么脆弱。拜登政府在执政的最后阶段建立了《人工智能扩散框架》,通过三级国家体系对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实施出口管制。尽管该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俄罗斯及其最亲密的盟友等美国对手,但许多中东欧的欧盟成员国也将面临准入管制。
最终,新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撤销了该框架,同时与欧盟就其计算中心购买至少价值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的意向展开了谈判。此举凸显了华盛顿希望维持欧洲对英伟达的依赖:它巩固了英伟达的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又保留了对欧盟的另一个战略杠杆。
然而,一旦美国国内人工智能开发商面临供应短缺,美国向欧盟自由出口这些芯片的意愿可能会终止。全球对人工智能 GPU 的需求飙升,预计明年将超过产能。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可能会试图迫使英伟达优先考虑国内消费者。
目前正在国会审议的《人工智能增益法案》(AI GAIN Act)表明,这一进程可能比预期更快到来。该法案将要求芯片制造商在向海外出口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之前,必须先完成美国客户的订单。这项措施可能会迫使欧洲在数据中心订单方面排更长的队,从而使美国获得比现在更大的优势。
美国设计,中国台湾制造,
采用荷兰机械制造
全球化的特性为人工智能芯片的生产增加了一个关键的脆弱性。尽管最先进的 GPU 由 NVIDIA 设计和拥有,但其物理制造却外包给了台积电 (TSMC),后者几乎垄断了 GPU 的制造。
这里隐藏着一个令人惊讶的欧洲筹码来源:台积电依赖荷兰阿斯麦公司(ASML)生产的光刻机。这家总部位于埃因霍温的公司是全球唯一的极紫外光刻设备供应商,而这种设备对于制造最先进的芯片至关重要。
实际上,尖端AI芯片的全球分工由“三巨头”主导:美国NVIDIA负责设计,中国台湾台积电负责制造,荷兰ASML负责设备。然而,这只是一个更广泛供应链的顶峰——这条供应链最终追溯到这些公司所依赖的原材料。
其中最主要的是稀土元素(REE)。稀土元素由17种金属组成,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对从绿色能源到国防等一系列现代技术至关重要。它们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推动者,为人工智能芯片的一些最先进、最具变革性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第二级依赖:中国人工智能稀土
这就是第二种不太明显的——可以说是地下的——依赖关系。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不断巩固其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如今,中国控制着约70%的稀土矿开采以及90%的分离和加工。
近年来,中国日益对这些材料加强管控。2020年颁布了《出口管制法》,以维护军民两用技术的“国家安全”,建立了限制稀土元素和其他材料出口的法律框架。此举被广泛解读为对当时已开始制裁中国芯片产业的美国的警告。
2023年末,中国宣布禁止稀土提取分离技术出口。然而,2025年却出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升级,连续两轮限制措施出台。第一次是在4月,对17种稀土元素中的7种(钐、钆、铽、镝、镥、钪和钇)实施出口管制,引入月度出口配额和许可证制度。这导致5月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74%,并伴有严重的延误。第二次打击发生在今年10月,新增5种稀土元素(钬、铒、铥、铕和镱)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然而,就目前而言,当前的限制措施对西方国防领域而非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因为它们可能会严重阻碍重整的努力。人工智能芯片行业至少在短期内可能会吸收冲击,这得益于其现有的稀土元素库存、多元化的供应链,以及中国的措施将剩余的稀土元素排除在外。
在此背景下,最值得关注的参与者之一当然是ASML,它受到的影响要直接得多。尽管这家荷兰公司表示已获得足够的原材料来满足客户的短期需求,但它已经预计中国发货将出现数周的延迟。如果这种延迟持续下去,并在未来几个月耗尽其库存,ASML的产能几乎肯定会受到打击。
这表明,只要中国在稀土元素的开采和加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人工智能芯片供应链——无论多么多样化或看似孤立——最终都会追溯到中国,从而使其在该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中国稀土元素限制措施的后果在未来几个月内尚未完全显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方面对许可和审查程序的处理方式,这可能会缩短或延长延误。
出于同样的原因,其影响程度也将取决于华盛顿的反应,而华盛顿的反应目前仍不确定。中国宣布这一消息后不久,特朗普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威胁,将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0%的关税,并在11月1日之前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而这正是中国新限制措施生效的日期。
但最重要的是,就在这一期限之前,双方领导人预计将在韩国会晤。这将是谈判达成和解的最佳机会,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该和解有望稳定人工智能芯片供应链,并为生产商带来暂时的喘息,类似于5月份降低关税的贸易休战协议。因此,中国的限制和美国的威胁都可能是其谈判筹码的一部分,是在最后一刻谈判前亮出底牌的一种方式。
然而,芯片战争的外交缓和并不能排除人工智能芯片在全球需求飙升的情况下供应不足的可能性。未来数月或数年,美国仍可能面临限制出口的压力,而这反过来又可能引发中国方面的回击措施。因此,问题最终是结构性的,而不仅仅是外交上的。
此外,中国方面,稀土元素限制明显呈加速升级趋势——如果愿意,这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收紧。首先,中国仍然可以将管控范围扩大到其余五种稀土元素,包括镨和钕等轻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基于磁铁的人工智能设备精密制造至关重要。其次,现有措施可以不断强化:降低配额、收紧许可证或引入绝对禁令。正如所见,中国手中仍有一些强有力的、尚未动用的工具。
这场“芯片战争”中存在着明显的自我强化机制: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进一步限制,会引发中国通过加强对人工智能关键稀土元素的控制进行回击,反之亦然。至关重要的是,最大的冲击不会落在其国内的人工智能开发商身上,而是落在世界其他地区,这些国家将面临获取全球最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独立生产这些技术所需材料的渠道大幅减少。
欧盟几乎束手无策
欧盟本应敲响警钟的是,欧洲国家如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对不断升级的芯片战争束手无策,缺乏真正的主动权。更令人担忧的是,短期甚至中期都无能为力。欧盟目前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两级依赖并非几个月或几年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几十年来的积累。同样,重建这种依赖关系,最好也需要几年时间,最坏也需要几十年——即便真的能重建的话。到那时,人工智能浪潮很可能已经过去,连同它的赢家们。
矛盾的是,尽管并非不可能,但美国“人工智能泡沫”的破灭却可能为欧洲提供建设落后计算能力的机会。鉴于美国人工智能开发者的需求增长速度惊人,许多专家越来越怀疑美国“人工智能泡沫”的破灭。讽刺的是,这种衰退可能对欧洲有利:由于受泡沫影响较小,欧洲可能会受益于全球芯片供应的突然放松和价格下跌,从而加快其人工智能工厂的部署,同时赶上发展放缓的美国。
另一个可能对欧洲有利的因素是,人工智能发展本身是否遭遇瓶颈——这种可能性现在正逐渐引起分析师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多芯片,人工智能进步的速度也可能停滞不前,而不是像预期的那样加速。美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遭遇的边际收益递减,或许能为欧洲提供缩小差距所需的喘息空间。
然而,将欧洲的灵丹妙药寄托于外部冲击,至少可以说是一场不负责任的赌博。押注美国市场调整或技术放缓或许能带来暂时的安慰,但这既不现实,也不安全。
当我们意识到欧盟拥有与中美竞争的财力和人力资本时,这确实是一幅严峻的景象。问题在于,实现这一目标的物质手段必须首先从中美两国手中购买。从逻辑上讲,欧盟人工智能工厂及其超级工厂的需求,在最好的情况下,会被视为低优先级,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施加战略压力,就会成为首要目标。
这是布鲁塞尔和其他欧洲国家必须牢记的第一件事:欧洲将不可避免地承受其双重依赖的后果,这种后果是由中美有意和无意的行动造成的。
目前,欧洲必须学会打出它仍然掌握的牌——无论这些牌看起来多么稀缺——同时为其主权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的中长期更强的韧性奠定基础。
欧盟拥有的一项战略资产,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欧盟必须将维护ASML作为全球唯一极紫外光刻机供应商的地位作为绝对优先事项,进一步巩固其与台积电及美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这样一来,欧洲就能掌控全球先进人工智能芯片供应链中为数不多的关键瓶颈之一。这种优势将使欧盟在面临准入限制或更广泛的经济胁迫时,能够对 ASML 最先进的机器实施出口或维护管制——这将减缓芯片制造速度,并提高数据中心扩建的成本。
欧盟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确保关键原材料年开采需求的10%、加工需求的40%和回收需求的25%,正如《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所述。这些目标——以及未来五年漫长的计划——仍然不切实际,已被广泛批评为力度不足、进度太晚。然而,这些目标也表明,欧洲要摆脱目前对中国稀土元素和其他关键原材料的依赖将是多么困难。
与此同时,欧盟计划建立战略性稀土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供应链中断和更大规模的冲击。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储备足以满足危机期间关键行业的需求——理想情况下是数月或更长时间。
从长远来看,减少这些依赖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投资研发,开发可行的稀土元素合成替代品,并将其生产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鉴于稀土元素的开采和加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类努力将与欧盟更广泛的竞争力和环境议程相一致。最终,技术飞跃或许是摆脱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双重依赖的唯一可持续途径。
话虽如此,在考虑更远的未来时,欧盟各国政府必须首先专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目前落后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在损害,同时确保其仍保留的少数优势。只有这样,考虑长远发展才有意义。
参考链接
https://defence24.com/technology/trapped-in-the-chip-war-europes-ai-ambitions-at-risk
点这里👆加关注,锁定更多原创内容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芯闻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芯闻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