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新华社刊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这份“十五五”规划,不是一份简单的政策文件,而是中国在迈向“2035远景目标”征程中,一份至关重要的战略行动纲领。通过细读与对比“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份规划,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最核心的宏大叙事:我国的发展战略正在经历一次从“蓄力奠基”到“价值引领”的深刻进化。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集中力量“造马达”、补短板,完成了技术和产业能力的原始积累。而“十五五”的核心任务,则是要将这些强大的“马达”安装到中国经济这辆赛车上,不仅要跑起来,更要跑出高质量、跑出引领性。
对于AIoT产业而言,这意味着其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昔日赋能百业的“技术工具箱”,转变为驱动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系统”。
智次方研究院分析认为,以下四大核心转变,共同定义了AIoT的“新使命”。
科技定位之变:从“战略支撑”到“价值引领”
核心转变:“十四五”强调科技是“战略支撑”,重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十五五”则将科技定位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科技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十四五”期间,科技被定位为国家的“战略支撑”,其核心任务具有显著的保障性和基础性特征。当时,国家面临部分关键技术领域的外部制约,因此科技工作的优先事项是补齐短板,确保产业链的稳定和安全。这可以理解为首先要解决核心部件和基础技术“有没有”的问题,其目标是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必要的、自主可控的技术基础。在此阶段,科技工作的评价重点更侧重于技术本身的突破和完善,其作用类似于一面“盾”,旨在防范风险,保障发展底线。
进入“十五五”时期,国家对科技的期望则出现了显著变化。当“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指导方针时,科技的角色便从相对被动的“支撑”功能,转向了更为主动的“引领”功能。“新质生产力”这一表述,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科技创新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必须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要素,有效地与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结合,以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增长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AIoT产业也需要承担新的战略角色,其核心是完成一次从“技术导向”到“价值导向”的业务重心转移。过去,行业内评价一个方案的优劣,常常依据其连接规模、算法精度或平台功能等技术参数,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导向”思维。但在“价值引领”的新要求下,这种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开始凸显。
衡量一个AIoT解决方案是否成功的标准,将更多地取决于它能否为客户的业务带来可量化的实际收益。例如,它是否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成本降低或收入增加,是否能成为生产线上的效率提升工具,或者是否能帮助公共服务部门实现更优的资源配置。
因此,实用主义将成为指导“十五五”期间AIoT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则。那些偏重概念而脱离具体应用场景的方案,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与之相对,那些能够深入行业、准确识别客户需求,并提供能创造明确业务价值的AIoT应用的企业,将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
经济重心之变:从“产业升级”到“根基巩固”
核心转变:“十四五”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十五五”则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首位,并强调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在分析国家经济战略的演进时,对关键表述的细微调整往往能揭示其深层意图。
“十四五”期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提法,其重点在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鼓励新兴产业的成长。而进入“十五五”时期,使用“建设”一词,并将其与“巩固根基”相结合,则传递出一种更为务实和稳健的政策导向。这表明,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后,当前的政策焦点转向了对已有产业基础的加固和夯实,特别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部分。
将“实体经济”的地位明确为“根基”,是对全球范围内部分经济体可能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现象的一种前瞻性应对。当资本和资源过度流向虚拟经济或非生产性领域时,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基础和长远发展潜力可能会受到侵蚀。因此,强调实体经济的根基作用,意味着未来的政策和资源配置将出现明显的倾斜,会更有力地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向制造业等实体产业。
这不仅是一项经济发展任务,旨在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质量,同时也是一项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安排,因为一个稳固的实体经济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应对外部冲击能力的基础。
在这一战略背景下,AIoT技术的应用方向也变得更为明确和聚焦。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将更加集中于工业互联网,直接服务于巩固实体经济的目标。
对于AIoT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其业务需要更深度地融入产业的具体业务环节。工作范围将从过去侧重于优化单台设备运行状态或提升单条生产线效率,进一步扩展到改善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效率。
相应地,AIoT技术的核心任务也得到了扩展。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帮助企业实现传统的“降本增效”,而是要通过对生产、物流、市场等环节数据的全面采集与分析,支持实体企业实现业务模式的演进。从这个角度看,AIoT技术如同建筑中的钢筋,为实体经济这一“根基”的巩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字支撑”。
市场格局之变:从“内外循环”到“内部融通”
核心转变:“十四五”的关键词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十五五”的重心则转向“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在观察国家市场格局的演变时,政策重心的调整提供了清晰的线索。从“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及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到“十五五”时期转而强调“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这一转变标志着国家经济战略在侧重点上的明确调整。
在“十四五”期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核心思路是,在保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强化国内市场的主体作用,旨在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入“十五五”时期,政策重心进一步向内聚焦。强调“破除卡点堵点”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表明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内市场自身存在的运行效率问题,如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这一调整的背后逻辑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最大的增长空间之一来自于通过深化内部改革、降低交易成本来提升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目标,可以理解为构建一个高效的内部经济循环系统。如果将经济体比作一个网络,这个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低交易成本、高运行效率的“经济高速公路网”。在这个网络中,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能够依据统一的规则,在不同区域和行业间更自由、更顺畅地流动。这有利于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更优化的配置,从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率。战略的着眼点从平衡内外两个市场,进一步深化为优先提升内部市场的整合度与运行效率。
在构建这一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AIoT技术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技术角色。其核心作用在于为物理世界的商品和资产流动提供一个可信、透明、实时的数据基础。无论是跨区域的产品质量追溯、全国范围的物流智能调度,还是基于动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其有效运行都高度依赖于一个统一且可信的数据体系。
AIoT技术通过为实体世界中的每一个商品、每一个集装箱、每一台设备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并实时记录其状态与轨迹,从而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数字信任”机制,确保了信息流与实物流的准确对应。
因此,AIoT企业在这一新格局下的角色也需要相应地调整。它们不再仅仅是为单个客户交付特定项目的“技术方案提供商”,其提供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构建统一市场规则的技术载体。例如,一个被广泛采用的冷链溯源平台,实际上就在帮助确立该领域的市场准入和质量标准。因此,AIoT企业将逐步转变为“市场规则的赋能者”,以及利用数据打通上下游信息壁垒、促进产业链高效协作的“协同者”。
社会发展之变:从“建设城”到“服务人”
核心转变:“十四五”提“新型城镇化”;“十五五”则为其加上了定语——“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并将“房地产”首次纳入“民生”篮子。
在社会发展领域,政策表述的演进清晰地反映了国家治理理念的调整。这一系列变化表明,城市发展的核心逻辑正在发生一次重要的转变。
“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的加入,标志着城市发展的评价标准正在从过去侧重于“空间建设”转向更为关注“人的福祉”。在以往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发展的成就更多地通过物理指标来衡量,例如建成区的扩张、基础设施的规模以及建筑的高度。而现在,发展的重心回归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本身。一个城市的价值,将更多地由居民的实际感受来评判,包括他们是否能从城市发展中获得切实的利益,生活是否幸福,以及对未来的安全感是否充足。与此同时,随着人均GDP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靠近的经济目标,可以预见,民众对于高品质、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成为未来社会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市场驱动力。
这一深刻的转变,为AIoT技术的应用指明了新的方向。AIoT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地渗透到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后一公里”,其核心任务是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智慧服务网络”。
具体来看,这一任务可以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首先是直接服务于“人”的需求,特别是针对“银发经济”和“亲子经济”这两个具有明确需求的群体。对于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AIoT技术可以提供诸如远程健康体征监测、紧急情况自动呼叫、居家安全看护等实用服务。对于有子女的家庭,则可以发展出辅助在线教育、保障儿童安全的智能穿戴设备等应用。
其次是服务于“房”的品质提升。在房地产被视为民生问题的大背景下,AIoT的应用将围绕改善居住体验展开。这包括建设智慧社区,通过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管理、社区安防联动等方式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发展智能家居,实现对家中照明、温度、电器的自动化控制,以提高舒适度和能源效率;以及推广绿色节能建筑解决方案,帮助家庭和楼宇降低能耗。
最后,AIoT技术将在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交通领域,通过对车流数据的实时分析来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可以缓解城市拥堵;在医疗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可以改善大医院的拥挤状况;在城市管理方面,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垃圾清运、公共设施维护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这些应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能够覆盖更多人群,分配得更加均衡。
写在最后
“十五五”规划为AIoT产业描绘了一幅全新的蓝图。它要求AIoT从业者必须抬起头,将视野从技术细节,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AIoT的“国家新使命”,就是以“价值引领”为核心,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主战场,担当起“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者,并最终服务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能够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新使命的企业,将不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者,更将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时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