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发布超级芯片
又到了英伟达“一年一代”的时候了。只是这次,英伟达放了个“大招”。
10月28日,黄仁勋在华盛顿举行的今年第二次GTC大会上首次公开展示了其下一代 Vera Rubin超级芯片(Superchip)。

图源:黄仁勋演讲直播截图
这一消息,给市场带来了巨大震撼,英伟达股价应声上涨,市值一夜增加23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56.18亿元),总市值逼近5万亿美元。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块让英伟达股价“起飞”的超级芯片。
这款芯片的主板整合了一颗 Vera CPU 与两颗巨大的Rubin GPU,并配备了最多 32 个 LPDDR 内存插槽,同时GPU上还将采用HBM4高带宽显存。
从性能上看,这款超级芯片较前代Blackwell Ultra提升3.3倍。与此同时,Vera Rubin已经超越了单纯的AI算力竞赛,它在系统层面实现了更全面的提升。
这与现实需求密切相关。从英伟达对Vera Rubin的定位来看,Vera Rubin的目标瞄准了AI大模型训练、科学运算以及国家级超级运算任务。
黄仁勋在大会上表示,Vera Rubin并未为低精度AI性能牺牲高精度科学计算能力,而是要实现科学计算和AI的兼顾。
也因此,Vera Rubin被认为是“同时称霸AI推理训练和传统高性能计算两大领域的全能选手”。

图源:黄仁勋演讲直播截图
从Vera Rubin的性能和黄仁勋在大会上的发言来看,英伟达的这项发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迭代,背后有着深层的市场战略考量。
前不久,超威半导体拿下了美国能源部的10亿超算合约。这意味着,超威半导体的芯片具备了承接最前沿科研任务的能力。
毫无疑问,这对竞争对手英伟达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超威半导体的这一举动,无疑挑战了英伟达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而美国政府和市场的选择,更是加剧了英伟达的压力。
于是,此次英伟达推出Vera Rubin的举动,被视为直接应对超威半导体等竞争对手在高性能计算市场的挑战。
Vera Rubin在性能上的迭代和升级,是黄仁勋提出的“极限协同设计”哲学的实体化。它不再仅仅优化单个芯片,而是将芯片、系统、网络、软件栈乃至AI模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同步设计。
这种系统级的优化,构成了其短期内难以被超越的技术壁垒,也进一步构建了英伟达的技术护城河。
通过Vera Rubin,英伟达还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霸主的雄心——不再只提供AI算力,而是要成为从AI训练推理、传统科学计算到未来量子混合计算的全栈平台提供商。其战略核心是将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可规模化生产的通用商品进行输出。
从表面上看,Vera Rubin的推出,是英伟达对“一年一代”节奏的践行。但英伟达从战略意义出发,对新的一代芯片做出了更大的突破。
黄仁勋在此次的演讲中透露,Rubin GPU有望在 2026 年第三或第四季度进入量产阶段,时间大致与现有的Blackwell Ultra“GB300”Superchip平台全面量产相当或更早。英伟达还计划于2027年下半年推出Rubin Ultra NVL576平台。
这意味着,在行业还在努力消化Blackwell平台时,Rubin已赫然出现在路线图上。
这种快速的迭代节奏,是英伟达巩固市场地位的有效策略。因为追赶其“一年一代”的步伐变得更加困难,由此客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英伟达技术路径的长期依赖。
总的来说,Vera Rubin超级芯片的发布,是英伟达在面对技术演进、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下的一次主动出击。
至于其将会带来怎样的市场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英伟达布局AI领域
在此次大会上,黄仁勋还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英伟达将以10亿美元战略投资诺基亚,持股比例达2.9%,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双方将合作推动AI-RAN(人工智能无线接入网)技术研发及5G向6G转型。
这是英伟达在战略布局上的一次重要延伸。
黄仁勋在大会上提到电信网络,并将其称为“国家经济与安全的数字神经系统”。此次与诺基亚的合作,是将英伟达的算力与CUDA生态和诺基亚的通信技术、基站部署与运营商关系相结合,使得二者实现优势的互补,从而共同开拓AI与通信融合的巨大市场。
这是英伟达近期一系列巨额投资的延续。
在入股诺基亚之前,英伟达还有两笔极受关注的投资,一笔是向OpenAI注资1000亿美元;另一笔是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
首先是英伟达投资OpenAI。这是一场AI算力霸主和AI大模型先锋的携手,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合作。

图源:微博
作为AI模型的探索者和应用者,OpenAI是英伟达的天然用户。对OpenAI注资,不仅让英伟达锁定了顶级客户,确保了产品出货渠道,更能驱动其技术的迭代,从而打造更为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这是一场“用资金换需求”的交易。对英伟达来说,虽然这可能暂时牺牲部分利润,但能提前锁定一个持续且庞大的订单,平滑了未来的业绩波动,也极大地抬高了竞争对手的入场门槛。
从身份视角看,这笔投资是一次各取所需的战略卡位。英伟达用资本为自身的算力出口上了一道最坚固的保险,并将行业标杆客户深度融入自己的生态体系。
如果说与OpenAI的合作是英伟达对顶层AI需求做出的战略选择,那么,投资英特尔则是英伟达出于对底层CPU供应考虑。

图源:微博
在英伟达和英特尔的合作当中,包含了两项核心内容:英特尔为英伟达定制x86 CPU;双方合作开发集成英伟达GPU的SoC芯片。
这对英伟达来说,极大程度上弥补了自己的短板。毕竟,英伟达虽然在AI加速计算和GPU领域无敌,但在CPU,尤其是主导PC和部分服务器市场的x86架构生态方面依旧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和英特尔的合作,让英伟达有充足的底气来进军巨大PC市场。
而英伟达的这一行动,同样被视为和超威半导体对抗的手段。毕竟,超威半导体是目前业内少数能同时提供高性能CPU和GPU的厂商,这一优势使其在游戏主机、手持PC市场占据主导,并在服务器CPU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总体来看,英伟达的这三项投资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投资OpenAI确保了最顶层的AI应用需求;与英特尔的合作保障了底层CPU供应的优化与稳定;而入股诺基亚则是为了构建未来无处不在的算力网络。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英伟达的野心。从数据中心到个人设备,再到电信基站,英伟达旨在让它的算力无处不在。
这是黄仁勋从市场预测出发做出的战略选择,在他看来,AI已经催生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在这次大会上,黄仁勋驳斥了“AI泡沫论”。他表示:“我不认为我们处于AI泡沫之中。我们正在使用所有这些不同的AI模型——我们在使用大量服务,并乐于为此付费。”
基于对市场的乐观,黄仁勋逐步谋划布局着英伟达的未来。这也标志着,英伟达正从芯片制造商向全栈AI基础设施供应商战略转型。
显然,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英伟达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前进的方向,至于未来归向何处,就看市场的发展走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