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3月时,胡润发布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时,小米便已经有9人上榜,如今胡润百富榜上小米又变成了10人上榜,这说明小米的发展确实迅猛。图源:大河财立方微博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小米集团强大的业绩增长。2025年上半年,小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总营收达到2272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0%。这份成绩的背后,汽车业务成为绝对增长引擎——距离首款车型正式推出仅一年时间,小米汽车便实现了阶段性突破,上半年交付量达15.72万辆,跻身新势力车企前五,贡献收入21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回顾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其增长节奏堪称迅猛。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SU7交付量已达7.6万辆,到9月单月交付量更是突破4万辆,持续刷新行业认知。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系列平均售价达23.8万元,在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市场中,市占率一度攀升至43.7%,成功超越特斯 Model 3,凭借首款车型就站稳了中高端市场。而6月上市的第二款车型小米YU7,更创下18小时锁定24万台订单的佳绩,成为SUV市场的新晋爆款,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覆盖。当然,众所周知,对于资本密集型的汽车行业而言,盈利是跨越“生死线”的关键。造车前期需投入百亿级资金用于研发、建厂及供应链搭建,长期亏损往往意味着发展危机。在这一点上,小米汽车的盈利能力提升速度超出市场预期: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已达23.2%,第二季度进一步升至26.4%,这一水平显著领先于同期多数头部车企。结合强劲的交付能力与高毛利优势,多家机构预测,小米汽车有望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若能达成,将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盈利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除了汽车业务的强势突围,小米的手机与IoT核心业务基本盘同样稳固。根据胡润相关数据,小米智能手机当前保持全球第三的市场份额,占比达14.7%,上半年贡献收入961亿元,持续筑牢业务根基;而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的表现更为突出,上半年收入710亿元,同比增长51%,毛利规模已超过手机业务,成为公司利润的核心支柱,“手机×AIoT×汽车” 的生态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此外,在资本市场上,小米集团股价一路狂飙,从去年到现在,整体呈现向上趋势。截至2025年10月31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最新市值达到1.13万亿港元。图源:百度股市通可见,小米的发展正在一路高歌猛进,因此小米成员才能财富水涨船高,达到10人上榜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