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

电子发烧友网 2025-11-04 07:00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进度在不断加速,2025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节点。在这场产业变革中,市场目光大多聚焦于关节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硬件,以及大模型、算力芯片等技术。然而,在这场智能化革命的背后,应用极其广泛的MCU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起到关键作用。
 
作为机器人的小脑神经末梢MCU承担着电机控制、传感器数据处理、实时通信等核心功能,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灵活运动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这一领域,兆易创新凭借其在MCU、存储和模拟芯片方面的布局,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1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竞赛的背后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2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量产的节奏显著加快,据相关报道,宇树人形机器人G1 Edu已经占据主要科研、教育市场,成为海内外前沿实验室算法开发的基石硬件;优必选、智元机器人、星尘智能、开普勒等陆续获得工业客户的规模订单,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中标金额前三名中,优必选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合计占比超六成其中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在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获得近4亿元的合同。
 
海外方面,Figure AI公司推出Figure 03,从工业场景迈进家庭应用;特斯拉计划在年底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2026年量产5万台1X Technologies更是制定了到2028年达到数百万台量产的宏伟目标,预计2026年每月可以生产1000NEO人形机器人
 
然而,在这场量产竞赛的背后,技术痛点依然突出。
 
今年,国内针对人形机器人举办了多项比赛,包括在北京举办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拳击比赛、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这些比赛也成了检验机器人技术成熟度的标尺
 
这些比赛暴露出了当前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众多问题。以半程马拉松比赛为例,机器人在21km的路程中需要多次更换电池,大多数机器人甚至无法跑完全程,在比赛途中摔倒后出现不受控制的动作、损坏、故障停机等现象,一些跑完全程的机器人还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对其关节喷冷却液;在拳击比赛中,机器人由人类操作,但方向经常找不准、动作僵硬等也是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实际情况。
 
而这些现象,可以总结为续航、电机散热、动作协调能力、安全冗余不足等问题。兆易创新MCU事业部产品市场经理李孝剑指出,“一个机器人有40个左右的自由度和关节,每个关节都有其特定的负载要求;在完成一个动作时,各关节之间需要精准协调,如果协调不当,例如手关节快,而腿关节慢,就容易导致摔跤”。
 
另一方面,马拉松、拳击等运动项目,仅体现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要人形机器人真正拥有工作能力,还需要一双灵巧手。目前机器人灵巧手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想通过多个电机和关节来模拟人类的手部自由度,还要保证尺寸不能过大,那么对于电机的小型化、扭矩、散热等能力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3

从材料革新到芯片重构:

MCU+模拟+存储全栈芯片支持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4
面对这些技术挑战,业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在材料端通过采用更多轻量化材料,比如PEEK、碳纤维、钛金属等,对机器人进行减重,以及采用更高效的电机和驱动系统等,降低电机负载和能耗;电池上,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以及优化BMS系统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延长机器人续
 
针对普遍存在的关节过热问题,除了结构上改进散热,或是加入主动风冷甚至液冷等模块之外,在芯片上也可以通过采用耐高温、高可靠的工级芯片配合更加高效的运动控制算法,以及利用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从而有效减少发热。
 
在动作协调性方面,关键在于信息传输、处理和响应时间。人形机器人的动作控制,需要先从传感器获取当前机器人各个关节状态信息,并传输到机器人大小脑进行处理,再针对动作指令将控制信号传输到关节电机中执行。因此,这需要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那么MCU作为机器人的“神经末梢”,需要有更快的处理能力、更快速/实时的通信能力、更高的集成度,为人形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带来更快的响应速度,令机器人动作更加流畅协调,做到接近零延时。
 
对于机器人的动作协调性,李孝剑也重点强调了两个关键点:一是每个关节单独硬件设计要过硬,二是每个关节之间需要形成一个闭环实时网络系统以实现高效通信,而该网络系统通常采用EtherCAT®标准,即需要集成EtherCAT® IPMCU产品。
 
除此之外,作为与人类处于同一环境,并关系到人身安全的机械类产品,在汽车行业已经普及的功能安全标准,放到人形机器人上同样重要,这需要引入更为完善的软硬件可靠性和冗余设计,以及未来要为人形机器人制定专有的功能安全标准等。
 
信息安全在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长期以来都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人形机器人具备丰富的传感器,包括视觉、麦克风等,可能接触到关系到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信息,与智能手机不同的是,机器人还具备行动能力,一旦系统被攻破可能会对用户造成极大损失。
 
因此,针对人形机器人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兆易创新从芯片端出发,基于其MCU+模拟+存储的全芯片产品,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全链路技术产品支持。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5
比如GD32H75E系列MCU采用Cortex®-M7内核,主频高达600MHz,集成福正版授权的EtherCAT® IP,内置2颗百兆以太网PHY,支持μs级多轴同步,满足复杂运动场景下高速、低延迟通信需求,可以应用于需要精密运动控制、高算法实时性的机器人手臂关节中。
 
同时GD32H75E支持105环温运行,具备BGA1448×8mm)小封装,解决了机器人关节空间狭小、运行温度较高的痛点。兆易创新MCU产品还针对人形机器人应用,提供功能安全交付包以及完善的信息安全交付包,保障机器人场景下芯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兆易创新的模拟芯片产品线覆盖传感器信号调理、电机驱动、电源管理等关键环节,比如专为机器人关节三相无刷直流电机(BLDC)设计的栅极驱动器GD30DR1488,具备150V高电压耐受能力,适配电机工作电压范围;提供+1.0/-1.3A拉灌电流500kHz最高开关频率,确保驱动响应速度。这些模拟芯片与GD32高性能MCU协同工作,构建完整的手臂关节电机控制系统。
 
在存储产品上,GD25/55 X/LX系列SPI NOR Flash拥有400MB/s的数据吞吐量,可满足即时启动及实时响应需求,为执行AI决策的机器人大脑提供高速、高可靠性存储支持。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6

人形机器人全栈方案:

加速产业落地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7
除了提供MCU+模拟+存储全芯片产品支持外,为了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兆易创新近期也展出了多个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围绕机器人核心部件展开,从电机驱动、关节控制到数据采集形成完整支撑。
 
小脑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枢,需要协调整个身体的姿态与动作。兆易创新基于GD32F527开发了一套EtherCAT®主站协议,通过EtherCAT®协议控制机器人的全部关节(采用GD32H75E芯片)运转,使机器人拥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此外,这套主站协议也可以用在工业自动化PLC产品中,降低PLC产品开发门槛。该方案搭载控科技开发的NXTOS工业控制软件系统,该系统是专用于IEC61131-3控制器的产品级解决方案,兼容国际标准,减少软件适配成本;基于特定处理器进行深入研发,确保驱动、操作系统到PLC核心功能达到更高稳定性以及更佳性能;并提供开放式SDK可进行C语言二次开发,保障客户行业核心技术,从而快速助力客户开发稳定可靠、高性价比、高性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PLC控制器产品。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8
基于GD32F527GD32H75EEtherCAT®控制方案
空心杯电机是机器人灵巧手、小型执行机构的核心动力源,兆易创新面向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微型关节驱动、精密抓取机构等对快速响应低延迟要求极高的场景推出基于GD32G553高性能MCU的空心杯电机方案。该方案支持80kHz高开关频率,电流环控制频率达40kHz、带宽2kHz,仅需5μs即可完成一次电流环运算,同时具备双电机同步控制能力,确保机器人多手指协同动作的一致性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9
基于GD32G553的空心杯电机方案
多维力传感器是灵巧手感知的核心,兆易创新基于8通道SAR ADC GD30AD3380的同步采集系统为机器人的状态感知提供了支撑。该方案提供16bit分辨率,同步采样率达500kps,输入阻抗1M欧姆,单5V供电下支持±25V输入保护与±10V输入测量范围,适配机器人多维力传感器、电力继电保护系统,多通道采集卡等场景。
 
针对机器人关节电机控制精度以及散热的痛点,兆易创新推出了基于GD32H75E MCUGaN驱动芯片GD30IN240的机器人关节电机方案。该方案支持标准CIA402协议,可通过TwinCat®实现实时控制,覆盖PP(位置模式)、PV(速度模式)等伺服关节常用模式;GaN驱动死区时间小于100ns,开关频率达100kHz,相比传统Si方案发热更低,适配关节封闭小体积环境;采用国产高速高精度TMR磁性编码器,支持在轴/离轴摆放,在轴精度±0.025°,离轴精度±0.05°,并带自校准功能,无需人工反复调试。该方案解决机器人关节精度不足、发热严重等难题,适用于人形机器人腰部、手臂、腿部等核心关节驱动。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10
基于GD32H75EGD30IN240的机器人关节电机方案
GD30DRE518是一个面向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驱动SoC的方案,GD30DRE518集成了高性能低功耗ARM® Cortex®-M33 MCU支持最高180MHz工作主频,内置3CANFD通讯接口配备512Kbytes Flash Memory 128Kbytes SRAM,满足复杂算法运行需求;同时内置最高耐压150V3-PHASE驱动电路,Sink/Source 电流支持 1.3A/1A;同时支持有感/无感驱动、双电阻/单电阻采样,提供FOC与自适应BLDC算法支持,是面向高功率密度小型化要求的关节电机驱动的优选解决方案之一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11
GD30DRE518:基于M33内核MCU并集成高压预驱的高性能电机驱动SoC
总体来看,兆易创新近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的方案,已经在市场中有广泛应用随着更加丰富的产品和应用方案推出,兆易创新为人形机器人客户带来更高的产品开发效率,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12

写在最后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兆易创新如何以“MCU+模拟+存储”破局落地瓶颈?图13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本质是材料结构算法、芯片的协同进化,不仅仅需要机械结构上的突破,更加需要攻破控制系统中,芯片和算法上的难题。当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加速量产布局时,兆易创新MCU为核心的全解决方案,正从机器人“小脑”和“神经末梢”的角度入手,通过控制精度、可靠性、集成度三个维度破解行业痛点,为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MCU 存储 机器人 兆易创新
more
兆易创新AI MCU:GD32H7系列600MHz+大存储,无线MCU支持AI大语言模型
CW32F030FxPx StartKit作品赏析——芯源“DIY设计挑战赛”【国产MCU专栏 第124期】
为MCU加入AI,安谋科技Arm China发布新IP
兆易创新(GigaDevice):清洁电器开卷,智能MCU是关键变量
市场预计超70亿美元!四项技术颠覆物联网MCU市场
2025年中国MCU产业链图谱及投资布局分析
高端MCU内置Flash逐渐走向MRAM之路
三款蓝牙MCU发布,蓝牙信道探测与HID芯片生态全面启动
芯片分类以及国内核心代表厂家(CPU/GPU/MCU/FPGA/TPU/NPU)
拆解19款主流高速吹风机,我们发现这些电机驱动MCU最受欢迎!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