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婉宜
编辑 | 周伟鹏
这下真分不清楚是真人,还是机器人了!
在昨天的小鹏科技日舞台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展示了一款女机器人。

它身着白色外衣,在台上流畅完成屈膝、摆臂、踮脚等专业模特般的“猫步”,姿态十分自信优雅。
也正因为造型和动作太过逼真,不少人怀疑这是真人扮演的。

还有人觉得这款机器人看着眼熟,和蕉内的模特太像了。


福尔摩斯本能觉醒
一起来“找茬”
这款机器人叫IRON,被何小鹏称作“最拟人的机器人”,大家的质疑集中在这些地方。
它的外衣有褶皱,头部有类似耳朵的轮廓,走路呈内八字。

肋骨外翻,还有当下流行的直角大宽肩。

背部还有疑似女性内衣的痕迹。

再加上现场展示区的同款机器人没穿衣服,不少人怀疑两者不是同一台。
不过也有细心的朋友站出来科普反驳,称这款机器人行走时会有卡顿感,手部还有轻微的抖动。
而且每一步的起伏轨迹都高度一致,始终是脚后跟、脚掌、脚尖的落地顺序,这种步态太规整了,真人很难精准模仿。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难以信服,纷纷喊话何小鹏:
“衣服脱了,露出机械装置,然后再走一次”
“今晚X9发布会,等车开出来的时候,让它再出来讲解一下”。

何小鹏辟谣IRON争议
2026年底计划量产
不过没等到晚上,今天中午何小鹏火速发了条视频辟谣,回应大伙的质疑。
视频里,他和工作人员一起拉开机器人外衣的拉链,机器人背部的机械架构和正在工作的指示灯都露了出来。

他还撸起机器人的袖子,展示谐波关节。

至于大家好奇的“耳朵”部位,他解释说那处凹陷其实是麦克风阵列,负责听觉感知,看着像人耳,但摸上去就能明显区分。
肩膀两侧的装置则是运输时用的固定器。

其实这不是小鹏机器人第一次公开露面了。
IRON的初代产品去年11月就在小鹏AI科技日展出过,当时是通用人形设计。
而本次推出的新一代IRON,首次做成了女性形态,相比上一代有了蛮多升级。
它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和全包覆的柔性皮肤,还能定制不同的身材。
82个自由度让它能稳稳当当地走路,还可以完成“猫步行走”这种高难度的拟人动作。
何小鹏说,为了做出如此逼真的步态,他们团队足足研究了7年。
配置方面,它是行业内首个采用全固态电池的机器人,搭载了3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高达2250 TOPS。
同时它还首发了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通过“VLT+VLA+VLM”的高阶大小脑组合,实现了对话、行走和交互等高级智能功能。
那这款机器人能用来干啥?
何小鹏坦诚表示,目前它还不适合用于工厂生产线的拧螺丝等任务,也不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因为它效率不高,比较容易损坏。
所以首批应用场景会集中在商业导览、导购和工业巡检上,暂时覆盖不了更广泛的实用场景。
而且它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很高,像高自由度关节、仿生材料等核心部件还在预研阶段,计划到2026年底才能量产。
最快明年在全国各地的小鹏汽车展厅里就能见到它,到时候会先以门店员工的身份上岗。
至于进入工厂和普通家庭,节奏不会太快,何小鹏预估,工业应用大概要3到5年,走进普通家庭则需要5到10年。

车企开辟新赛道
盯上人形机器人
除了小鹏汽车,众多车企也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这一新赛道。
特斯拉已推出Optimus Gen2,并展示了“金色2.5版本”,计划2025年在自家工厂部署5000台,目标2026年实现年产5万台,马斯克认为Optimus未来的价值,可能超越特斯拉汽车。
据雷锋网报道,比亚迪也已启动内部代号为“尧舜禹”的人形机器人项目,专门开展具身智能相关研究。
车企之所以积极布局,一方面是面对激烈的车市竞争,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人形机器人被视作潜力巨大的市场风口;
另一方面,车企在环境感知、三电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可实现同源复用,具备制造人形机器人的先天优势。
此外,人形机器人自带高话题度,能为新品发布吸引流量。
就像小鹏IRON机器人引发全网热议后,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到小鹏科技日展示的Robotaxi、飞行汽车等新品,也提高了今晚小鹏汽车,即将发布的首款增程式车型X9关注度。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或许会见到更多有意思的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