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低空气象实验室在成都揭牌,精准布局8大重点研究方向,将集中力量突破低空风场精细化观测、无人机气象探测等关键技术

通航圈 2025-07-10 10:50
▌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据中国气象局官网消息,7月7日,全国首家低空气象实验室——成都低空气象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四川成都揭牌成立旨在提升低空经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推动气象科技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助力低空经济实现“快起步、飞得起、管得住、发展好”的良好局面,为全国低空气象服务贡献“成都方案”实验室由四川省气象局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依托成都市气象局和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建设。

据四川省气象局消息,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气象局等主办单位,成都市气象局、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等依托单位的领导,以及高校、企业专家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仪式现场,成都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谭畅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李建院长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标志着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图片

随后,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徐祥德、师春香、薛海乐、刘辉志、杨玲、程志刚、徐海、李树民、文立红、周鼎富、刘洋)实验室主任(杨康权)、副主任(徐晓莉、杨东、杨柳)获颁聘书。

图片

成都作为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也是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实验室将以破解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气象难题为核心使命,精准布局低空气象探测、多源数据实况分析应用、数字预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气象条件分析应用、低空飞行气象风险预报技术、大模型支撑技术以及网络空间安全8大重点研究方向。实验室将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促进低空领域气象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强化低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为低空飞行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气象保障和科技支撑。

据四川省气象局介绍,根据建设方案,实验室将重点突破三大核心任务。 

——技术攻坚。依托覆盖成都经济区的多维度、高密度低空观测网络,研发无人机边界层探测技术、低空飞行高影响天气预警系统,推动人工智能在精细化预报中的应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机制创新。联合成信大、中飞院等高校,四川西物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中创云启(四川)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构建"产学研用"协同链条,制定无人机飞行气象服务地方标准,打造可复制的"成都方案"。 

——人才培育。以徐祥德院士领衔的11人学术委员会为智库,设立专家工作站与客座岗位,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低空气象研究团队。

据中国气象介绍,实验室将集中力量突破低空风场精细化观测、无人机气象探测等关键技术,其研究成果将广泛应用于通航短途运输的航线规划,根据实时气象条件为飞行器规划最优飞行路线,确保飞行安全与高效;优化无人机物流的路径选择,提升配送效率和稳定性;强化低空文旅活动的安全保障,为游客提供安心的游玩环境;优化“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发展机制,制定低空无人机飞行气象服务地方标准,全方位助力低空经济安全、高效发展

当天,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同步召开。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受聘为委员,共同为实验室发展出谋划策。会议围绕低空气象探测研究、基于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开展预报方法研究等前沿课题展开深入研讨,明确了以“应用促研究”为发展路径,以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切实服务低空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报社、四川省气象局。

PS:《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等已于6月27日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26日

图片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迎通航圈内企业

邮箱:publicvoice@qq.com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无人机 气象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