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半导体巨头拖欠薪资重组!华为、比亚迪都有投资它!

半导体封测 2025-07-14 12:41

汇集半导体行业资讯 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近日,坊间传来一则重磅消息:号称中国第一MEMS陀螺仪半导体企业的深迪半导体,正陷入重组困境。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半导体行业激起层层涟漪。

创业征程:辉煌起点与高光时刻

深迪半导体的故事始于2008年8月,它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美国海外留学人员邹波创立。作为一家专注于商用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深迪半导体从成立之初就怀揣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中国MEMS产业发展的伟大梦想。

图片

公司研发生产商用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领域,拥有自主先进工艺技术,是国内首家成功研发并量产商用MEMS陀螺仪的企业。

发展历程中,深迪半导体成绩斐然。2019年新一代六轴IMU获“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称号,被赞“中国第一动芯”;2022年柯桥基地投产;2024年3月荣获“2023 - 2024半导体行业/MEMS芯片创新引领企业”奖。

资本青睐:众星捧月与战略布局

深迪半导体的卓越表现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2018年,曾有传言称其估值达400亿,华为哈勃、比亚迪、惠友资本等知名企业纷纷巨资入股。截至目前,深迪半导体已完成13轮融资,汇集了包括比亚迪、哈勃投资、深创投等在内的一系列知名股东。

2023年12月,深迪半导体再次引入比亚迪等重要股东。公司希望通过引入这些战略投资者,不仅获得资金支持,还能借助其在产业链中的资源和影响力,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困境浮现:拖欠薪资与重组波折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据知情人透露,截至2025年7月份,深迪半导体已经拖欠员工社保工资长达一年之久,创始人邹波也已离开公司。资本入住进行重组,但进展并不顺利,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技术突破:打破垄断的先行者

深迪半导体作为打破垄断的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代表,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在消费级场景表现出色。公司自主设计MEMS结构、读出电路、封装工艺,是国内最早实现全国产替代化的代表企业之一。

深迪半导体拥有多款三轴陀螺仪(如SDG1650、SDG2311等),能够满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等场景需求。其产品面向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等中低端市场,具有性价比高、交期快、更贴合国内客户的系统需求(如低功耗、接口兼容性)等优势,可与国产MCU、AI芯片厂商协同优化,在手机、TWS耳机、车载IMU等领域实现了多家终端导入。

产品短板: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尽管深迪半导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一流产品相比,仍存在诸多短板。

市场困境:份额过低与抗风险弱

全球MEMS惯性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分明,国际巨头优势显著。意法半导体(ST)、InvenSense、博世(Bosch)和AKM等占据约70%全球市场份额;高端市场则由美国Honeywell、德国Northrop和法国Safran等主导。

中低端消费电子领域,深迪半导体与矽睿科技、明皜传感等国内企业凭借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拿下30%份额。但在中国IMU市场,博世、ST、TDK等国际厂商占据近90%份额,国内最大本土厂商矽睿科技仅约2%,深迪半导体不足1%;中国陀螺仪市场也主要被国际巨头把控,深迪虽具量产能力,市占率却很低。

因产品集中于中低端,深迪半导体毛利率低,市场疲软时经营恶化,陷入重组困境。不过,深迪在发展中培养了大量MEMS人才,如今都投身本土产业,贡献突出。

当下,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新兴市场对MEMS传感器需求大增,为深迪带来重生契机。期望深迪通过重组突围,加大研发、优化产品、提升竞争力,再创辉煌。其经历也警示国内创业企业,科技创新不能仅满足于国产替代,要有过硬技术与优秀产品,方能在竞争中立足。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半导体 投资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