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2025工业具身应用峰会
暨(第八届)高工机器人集成商大会
工业具身时代 汽车产仓智变
主办单位: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协办单位:天奇股份
支持单位:阿童木机器人、UQI优奇
峰会时间:2025年7月22-23日
峰会地点:无锡·明都大酒店
峰会规模:600人
报名参会&商务合作:毛先生 13590381326(同微信)

扫码即可报名参会
2025年一个午后,硅谷投资人David Chen站在朋友家的泳池边,目光停留在水中一台小巧的机器人上。它正忙碌地清洁池底,动作敏捷而高效。
“这个小家伙多少钱?”他随口问道。
“199美元,中国品牌。”朋友耸耸肩,“比我之前用的Dolphin便宜一半,效果还更好。”
David愣住了。作为一名专注消费科技领域的资深投资人,他清楚地记得Dolphin同类产品的售价——599美元。这种价格差距令他顿感惊讶。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当David频繁看到中国泳池机器人赛道的融资消息时,他终于意识到那个夏日午后的发现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化。
2025年上半年,这个曾经的小众赛道逐渐涌入多笔资本:浪涌未来获得追觅科技千万级天使轮投资;思傲拓完成7000万元A+轮融资;元鼎智能更是拿下近10亿元的C轮战略融资;深之蓝也成功获得2亿元的Pre-IPO轮支持。
这一系列融资数字,彰显了中国泳池机器人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破局之战:40年技术壁垒的崩塌
故事要从40年前说起。
1983年,以色列工程师Meir Schwartz在特拉维夫的一间车库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泳池清洁机器人,并将其命名为“Dolphin”。这款划时代的产品不仅解决了泳池清洁的难题,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40年后,这个年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的全球市场,依然被那些老牌欧美巨头牢牢把控。
以色列Maytronics的Dolphin品牌依托40余年技术积累,在涡喷式清洁、AI路径规划等核心技术上构建了密不透风的专利网。西班牙Polaris则通过遍布全球的10万家专卖店,打造出“设备+服务”的闭环生态。
这种技术与渠道的双重护城河让欧美品牌长期把控着全球高端市场的大量份额。在北美市场,Dolphin产品均价高达2500美元,Polaris商用设备动辄上万美元,而中国品牌只能在500美元以下的入门级市场边缘试探。
然而,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中国企业没有选择在传统技术路径上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实现了“技术跃迁”。
思傲拓(SAT)的突破颇具代表性。创始人邓卓明,带着6名电子工程师和嵌入式工程师,在深圳宝安租下70平办公室,埋头研发。
团队用两年时间彻底改造了电机传动系统,使内置的行星齿轮寿命从业内平均500小时提升到2000小时——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同时,团队还自研了无刷直流电机(BLDC),使用国产器件,采用极简设计,把泳池机器人平台化,大幅减少BOM成本。
凭着这一系列自主研发,思傲拓将单台泳池机器人的成本降低到80-90美元,实现了真正的“技术平权”。
这种创新模式的威力很快显现。当思傲拓的SAT 1X系列以199美元定价推向市场时,直接倒逼Maytronics将Dolphin E10从599美元降至399美元。更具象征意义的是,2024年曾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Maytronics,也开始批量采购思傲拓的电机和传感器,用于其新一代Dolphin产品。
这种从“被技术封锁”到“向对手供应核心器件”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崛起。
双线突围:左手价格绞杀,右手高端突围
获得技术突破后,中国品牌展现出成熟的战略布局。
他们没有选择单一路径的正面冲击,而是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双线突围”策略:一面用极致性价比攻占中低端市场,一面用技术创新直取高端市场腹地。
在中低端市场,中国品牌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的“降维打击”。思傲拓的SAT 1X系列以199美元的破局价(仅为Maytronics同级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迅速打开市场缺口。2024年,该系列实现出货量10万台,营收突破1亿元;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其出货量已达12万台,超越了2024年全年总和。
元鼎智能(Aiper)则通过越南工厂的规模化生产,将毛利率提升至4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采取“全价位覆盖”策略,将产品线细分为入门级(200-400美元)、进阶款(400-600美元)和专业版(600-800美元)三个层次,构成密不透风的产品矩阵。
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品牌在100-600美元价格区间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突破35%,在亚马逊等主流渠道的销量榜单上,中国品牌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另一批中国企业则选择避开中低端市场的红海竞争,剑指高端市场。
王乐生的故事颇具戏剧性。这位曾就职于科沃斯、追觅等头部机器人企业的行业专家,创业七个月后只身前往洛杉矶。他通过付费中介的方式调研了多个社区,深入观察美国家庭的生活场景:庭院、厨房、卧室、客厅、地下室等等。
在加州的豪华社区里,王乐生敏锐捕捉到北美高端市场的痛点:当地传统人工清洁的季节性服务费用高达2000-3000美元,但自动化解决方案却长期匮乏。
回到深圳后,王乐生开始专注研发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他们将潜艇“上浮下沉”技术和智能水质管理系统结合,开发出了AquaSense Pro系列。
2024年春天,当星迈创新(Beatbot)的AquaSense Pro以2199美元的定价在北美市场上线时,质疑声此起彼伏。许多人断言,一个中国新品牌在这个价位“根本卖不动”。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创始人王乐生异常冷静。他表示,站在用户视角,最好的产品就应该是最贵的。
三个月后,市场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AquaSense Pro实现了千万美元的销售额,在1400美元以上的高端价位区间,星迈创新的市占率一度飙升至90%,创造了中国智造的新纪录。
更令竞争对手紧张的是,星迈创新并没有止步于此。
2025年推出的AquaSense 2 Ultra将定价推高至3450美元,在清洁覆盖率(98%)和续航(6小时)上超越Dolphin同期新品Nautilus CC Plus,直接迫使这个以色列老牌厂商下调价格15%应对挑战。

专利与渠道: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中国品牌在产品性能与价格上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后,更为艰难的专利与渠道战役才刚刚拉开帷幕。
2022年,全球泳池设备巨头Zodiac对望圆科技发起了337调查。在这场持续18个月的诉讼中,望圆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涡喷系统专利链展开反诉,最终迫使对方撤回三项核心指控,成为少数在337调查中成功防御的中国企业。
这并非个例。截至2024年,中国泳池机器人企业已累计获得1276项相关专利,构建起多层次的技术护城河。其中,Aiper以250项专利打造核心技术矩阵,星迈创新则通过221项专利形成了硬件与软件协同的创新生态。
这些专利正从“盾牌”转化为“利刃”。2023年,中国企业发起了12起海外专利无效请求,其中7起取得实质性突破。最具标志性的一战,是元鼎智能在德国法院成功无效了Maytronics的路径规划专利EP3121234——这项曾被用来封锁亚洲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专利,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战中里程碑式的胜利。
面对欧美品牌构筑数十年的渠道壁垒,中国企业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以元鼎智能为例,其选择“深度本土化”的破局策略:通过与全球第二大泳池设备商Fluidra达成专利交叉授权,成功进入欧洲1000余家专业渠道。在法国市场,元鼎智能采用“分价位产品策略”精准突围:高端机型搭配终身水质检测服务,树立专业形象;性价比产品则借助沃尔玛等大众渠道实现规模化覆盖。
这一系列组合拳收效显著。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FK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元鼎智能在澳大利亚市场的份额飙升至59.3%,而同期Dolphin的市场份额则从62%骤降至33%。
星迈创新则采取文化破冰的策略,通过签约网球巨星小威廉姆斯代言,成功在高端市场塑造品牌形象,拉近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同时,星迈创新还通过赞助社区泳池联赛,成功在高端市场塑造了“专业+亲和”的双重品牌形象。
中国泳池机器人企业凭借专利优势与灵活的市场策略,正逐步突破欧美品牌的技术与渠道封锁,展现出强劲的全球竞争力。
小赛道的大启示
泳池机器人正经历一场智能化的蜕变。
它们不再只是机械地清扫落叶,而是学会了“思考”:能够分辨防晒霜的油渍和糖果包装,甚至在泳池派对后,重点清理浅水区的残留。
例如,浪涌未来的研发团队借助追觅生态链的技术积累,结合自研算法(如PoolSense技术),让机器人能够适配不同泳池形状和多样化的清洁需求。另一方面,元鼎智能凭借自主研发的HydroComm™水下通信技术,实现了与手机的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随时掌握清洁进度,尽享便捷体验。
这些创新的背后,是跨界技术的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让机器人续航能力显著提升,工业机械臂的算法让机器人在水中游得更加稳当。中国团队用类似拼乐高的方式,将来自不同行业的技术拼接组合,打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
未来的家庭泳池场景或许会是这样:机器人刚完成清洁,就提醒主人“今天水质适合游泳”;发现过滤网需要更换时,便自动预约上门服务;甚至遇到顽固污渍时,还能连线工程师远程“会诊”。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形成完整的服务生态。
泳池机器人这个看似小众的赛道,为观察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突围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它揭示了几个重要趋势:
技术突破的新路径:中国企业通过跨界融合和快速迭代,成功实现了“换道超车”。在技术快速演进的时代,外国企业积累的传统优势,正在被敏捷响应和创新能力所取代。
市场策略的系统性:从价格战到高端突围,从专利布局到渠道渗透,中国品牌展现了更加成熟的战略思维。这不仅是低价竞争,而是对整个赛道生态的系统性重构。
资本的催化作用:资本的投入,不仅让企业得以加速研发新技术,还帮助其迅速扩展生产规模和全球销售渠道,从而在与欧美品牌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对于其他希望在全球市场实现突破的中国企业而言,泳池机器人赛道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选择合适的细分市场,构建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制定系统性的市场策略,充分利用资本工具,最终从追随者成长为行业引领者。
从资本的追逐到市场的突破,从技术创新到生态的重构,中国泳池机器人赛道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个曾经由欧美巨头主导的细分市场,中国品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游戏规则,同时为更多传统制造业领域的突围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本。
本文作者长期关注机器人,欢迎加微信 LCMfancyworld 交流。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