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引领人形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测评新标杆,护航产业创新发展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5-07-14 21:50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点击蓝字跳转)

IRCTC 2025报告嘉宾重磅揭晓! 72小时后早鸟票关闭!

【早鸟票倒计时2天】IRCTC 2025特邀嘉宾(二)重磅揭晓!




在人形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落地的关键时期,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以下简称“国评中心(重庆)”正以全链条专业测评能力,为这一前沿领域筑牢质量安全屏障,助力“智能伙伴”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应用场景。

智能性测评:解码人机交互的 “情感密码

具身智能的核心魅力,在于能感知、会思考、善协作的类人交互体验。国评中心(重庆)构建的智能性测评体系,正成为这一技术突破的试金石全光谱视觉动态训练场景,可模拟昼夜更替、强光直射等极端光照条件,考验机器人视觉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目标识别与路径规划能力;语料库覆盖多语种、方言及噪声环境的智能语音测评平台,让“AI助手的语音唤醒、语义理解不再水土不服。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打造的多维度全地形高仿真机器人运动智能训练场景,可还原家居、餐饮、酒店、办公写字楼、车库等真实场景,检验机器人运动控制与环境感知的联动效率,确保其在家庭、商场等多元场景中实现无障碍服务

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训练场

具身智能机器人视觉动态训练场

人形机器人人机交互安全测评平台,集成全域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多模态碰撞检测系统及复杂环境适应性测评场景三大核心模块,该平台可精准复现多级变阶地形、动态坡度场(坡度连续可调)、涉水域、非结构化裂隙环境及高约束性通道等复杂工况,实现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动态场景下的全维度运动学参数与交互力场的同步感知,为保障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动态稳定性与物理交互安全性提供核心验证基准。

可靠性测评:淬炼机器人的 “钢铁筋骨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可靠性是必经的成人礼。国评中心(重庆)国内首个机器人可靠性专业实验室,正以极限挑战验证产品耐力:250立方米步入式环境箱可模拟- 70℃150℃极端温变,搭配温湿振三综合试验台,精准测试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在高低温、湿热、振动复合环境下的寿命表现;半消声室与电磁兼容实验室,则为机器人排除噪声干扰,确保通信模块在强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这些魔鬼测试数据,不仅获得莱茵、SGS 等国际机构认可,更成为企业优化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黄金指南

零部件测评:夯实产业创新的 “底层基石

在人形机器人精密复杂的机械结构中,一颗轴承的精度、一个传感器的灵敏度都可能影响整体性能。国评中心(重庆)覆盖近60个标准的零部件测评能力,正成为产业链上游的质量守门人。针对关节模组、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团队从扭矩精度、传动效率、耐久性等维度展开全身体检;对传感器、电池等关键组件,更结合环境适应性与电磁兼容测试,确保神经末梢动力心脏的稳定协同。这种从芯片到整机的全链条测评能力,正助力国内企业突破 “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全维度测评体系:为智能机器人装上 “安全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开始涉足家庭服务、公共服务等与人密切交互的场景,安全性成为产业发展的首要考量。国评中心(重庆)打造的安全与性能测评矩阵,正为这类产品构建全方位保护网。其全国首家机器人专业防爆实验室,满足多种防爆机器人产品防爆型式相关检测项目,拥有隔爆性能试验系统等设备,还能进行防爆改造设计和国内国际防爆合格认证,确保特种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巡检等场景下的本质安全;针对人机协作高频场景,团队深耕机械电气安全、功能安全测评,从关节力矩控制到紧急制动响应,精准捕捉每一个潜在风险点。值得关注的是,国评中心(重庆)作为全国首个具备无人机国家强制性标准GB42590-2023全项CNAS&CMA资质的实验室,抗风抗雨等环境适应性测评让钢铁侠也能在复杂气候中稳健前行。

机器人防爆检测

无人机飞行稳定性测试场景实景图

在软件定义机器人的时代,国评中心(重庆)的软件测评实验室同样亮眼。团队对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八大质量特性展开深度体检”—— 从视觉识别算法的功能性精准度,到续航管理的性能效率优化,甚至包括未来重点布局的信息安全防护,为智能机器人的数字大脑打造可靠内核。

一站式服务:架起产业与市场的 加速桥梁

作为国内少数具备一测多证与国际认证互认能力的机构,为企业提供检测 - 认证 - 标准 - 咨询全周期服务。从出具CNAS/CMA 双资质报告,到助力获取中国机器人“CR”认证、对接国际市场准入要求,其一站式” 服务模式正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正如某机器人企业负责人所言:国评中心(重庆)的测评不仅是质检关卡,更是我们优化产品设计的智能参谋,让我们的机器人在安全性、易用性上更贴近用户期待。

当前,人形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正迎来商业化爆发前夜。国评中心(重庆)以技术创新为笔,以专业测评为墨,在智能装备质量体系建设的蓝图上勾勒出清晰的产业赋能路径。随着其安全、智能、可靠” 三大技术方向的持续深耕,这座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国家级检测平台,正成为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lighthouse”,引领 “人机共融的未来图景加速照进现实。

联系电话:023-68315925

如需咨询商务合作、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1期(总第223期)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越疆科技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看点: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一文说透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
谁是最靓的仔?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看点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财报半年报下载(附PDF)
对话清华大学赵明国: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创新!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布!9所985光头!西交华科前三!(附全名单)
史无前例!美国工程师与ChatGPT4合作设计人工智能芯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人口不足20万!丹麦小镇欧登塞如何成为全球机器人中心?
“商业化元年”开启,人形机器人再添实力新玩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人造肌肉,更轻巧、更安全、更坚固!
欧盟终止亚马逊并购iRobot,昔日扫地机器人巨头何去何从
肌肉组织驱动的双足机器人问世,生物混合机器人突破性进展!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
院士报告|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检测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