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有50W+芯片行业粉丝。有很多不方便公开发公众号的,关于芯片买卖、关于资源链接等,我会分享在朋友圈。
扫码加我本人微信👇

近两个月,充电宝行业集体爆雷,电芯故障频发,曾经的销量王者罗马仕也从高位陡然滑落。罗马仕、倍思、绿联、安克、酷态科等多个头部品牌的3C认证相继被暂停。充电宝行业低价换市场的打法,虽然短期内带来了销量,但也在成本最高的电芯环节埋下了隐患,事故引发的风波集中爆发。
虽然这些事故多集中在电芯层面,但电路板上的芯片其实也承担着重要的安全防护作用。你可能会好奇:一个充电宝里,到底用了哪些芯片?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的?而在这个体量不小的千亿级下游市场中,又有哪些芯片厂商撑起了供应链,分得了一杯羹?
01
千亿级市场
背后的芯片产业链
充电宝(移动电源)的功能这几年可谓越来越“卷”,不光要容量大、支持快充,还要兼容多种设备、多种协议,甚至有无线充,最好还能轻薄好看,随身带着也不累。在出门、旅行这些移动场景下,充电宝早已经成为刚需,不仅需求很稳,而且基本上每两三年就会换新。
按照电池类型、容量大小、接口数量和充电技术的不同,充电宝呈现出多样化的产品形态,满足从基础充电到多设备快充、无线充等多种使用需求。
来源:大数跨境
根据大数跨境的数据,2024年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已达163亿美元(同比+8.7%);预计至2033年将进一步扩容至 329 亿美元(约合2361亿元人民币),2023-2033 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2%,发展空间不小。
数据显示,2022年移动电源全球第一梯队的厂商主要是安克和小米,总计占有19.93%的市场份额。罗马仕位列第二梯队,和三星、ZAGG等共同占有12.48%的份额。中国是移动电源制造和创新的主要中心,也是全球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以近期舆论焦点罗马仕为例,2011年,智能手机不可拆电池设计逐渐成为主流,催生出移动电源市场,罗马仕成为最早开拓者之一。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创始人放弃笔记本电池代工业务,创立罗马仕品牌,同年推出首款1万毫安大容量移动电源,以极简设计和超高性价比迅速赢得市场。早在2015年罗马仕就进军海外市场,2022年其海外营收占比达40%。罗马仕曾连续11年成为天猫“双11”移动电源品类销冠,号称在80多个国家和市场销售、年出货量达到5000万件以上。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充电宝主要包括三大块:电芯部分(决定电量和安全性)、电路板部分(升压系统和充电管理系统),以及外壳结构(影响手感、颜值和散热)。
其中,一款优秀的电路板能让移动电源发挥最大性能,可以保护电芯,降低损耗和发热,最大限度保证电芯能量转换为输出能量,同时还有稳压稳流的作用,最终保护手机等数码设备的充电安全。
移动电源的电路板大同小异,包括IC芯片、功率器件、电容。根据定焦One,一个安全性能高的优质电芯成本,大概在40-50元,加上外壳、线路板等部件,至少约10-20元,光是成本可能就要五六十元。总的来看,芯片的成本不算高,中高端充电宝中主控+协议芯片成本普遍在整机的10%左右。
通过目前市面上多款充电宝产品的拆解了解到,一款充电宝的IC芯片标准配置有移动电源SoC、电池/锂电保护芯片、MCU以及其他芯片(电池均衡芯片、电量计芯片等)。
先看核心芯片,也是成本占比较高的移动电源SoC,它是一颗高度集成的“电源主控”,把电池充放电管理、电源转换(升压/降压)、快充协议识别、MOS驱动、电量检测、安全保护等功能都集中在一起,相当于整个充电宝的“大脑”。

并不是所有充电宝都采用SoC方案,一些产品采用的是分立方案——通过独立的协议芯片(识别和协商快充协议)、升压芯片和降压芯片等组合而成,如下图所示的安克A1289快充移动电源物料清单。

随着行业的发展,移动电源方案经历了从分离式到集成式,再到快充SoC的三个阶段,集成度越来越高。在这一过程中,国产芯片深耕多年,性价比优势显著,自给自足的同时还畅销全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充电宝电源主控芯片市场90%以上都被国内企业占据。
接下来是充电宝中不可或缺的电池/锂电保护芯片,充当安全守门员的角色,主要负责过压、过流、短路等异常情况的保护,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电池保护芯片强调为整个移动电源系统服务,在中高端产品中,会使用更复杂的电池保护+管理芯片。锂电保护芯片则强调保护电池本身,往往在低端方案中使用,或是移动电源SoC有搭载,只需简单的锂电保护芯片即可。
除了核心主控和保护芯片外,充电宝中还有一些芯片是按需搭载的,具体取决于产品定位和功能复杂度。
比如,电池均衡芯片多见于高端或大容量(如30W以上、多节串联)产品中;电量计芯片主要用在中高端或带电量数字显示产品;电池计量芯片与电量计功能重合度较高,多用于多节电池方案中,若主控芯片已内置电池采样和电量估算可省略;稳压芯片用于低压供电(如驱动小屏幕或LED显示),主控芯片内置了可省略。
当然,充电宝还会配备一颗MCU(微控制器),承担辅助控制任务,负责处理界面、交互和信息管理类功能,不参与电源转换。有些支持快充协议控制,充当协议芯片的作用。
这些芯片共同构成了充电宝背后的完整控制系统,具体搭配方案也反映了产品在功能、定位与成本控制上的权衡。
02
充电宝芯片,哪些厂商吃饱?
结合市面上充电宝的拆解案例和企业公开资料,我们梳理出一批在移动电源(充电宝)领域相关度高、具有代表性的国产芯片厂商(排名不分先后)。这些企业主要聚焦在电源管理、快充协议、电池保护等环节。
英集芯,可谓率先打开充电宝市场的国产芯片厂商之一,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移动电源、快充电源适配器等应用领域的重要芯片供应商之一。其移动电源SoC在行业内广泛应用,同时也提供快充协议芯片方案。

据英集芯官方公众号,其2016年推出的IP5306移动电源全集成芯片,曾独占全球移动电源芯片市场约20%的市占率,全球每五台充电宝就有一台搭载IP5306。从2015年开始,公司每年都推出新一代的移动电源芯片。公司以数模混合技术为核心,在单芯片集成各种丰富功能,提供高集成、高性价比且能灵活配置的电源管理SoC芯片。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4.31亿元,同比增长17.66%;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23.01%。业务增长得益于智能设备对高效电源管理和快速充电功能的需求提升。其中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占比约74%,快充协议芯片约24%。产品覆盖储能芯片、车充芯片、无线充电芯片、TWS耳机充电仓芯片、快充协议芯片等,客户有小米、OPPO、vivo、三星、荣耀等。

近年来英集芯的营收不断攀升,其中2021年暴增100.56%,与市场高增长、芯片国产替代加速,小米和 OPPO 采购其快充协议芯片数量大幅增长有关。公司招股书显示,在2018至2021年上半年间,移动电源用电源管理芯片一直是其营收主力。
智融科技,从多款产品拆解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充电宝采用其电源SoC方案。曾于2022年冲刺科创板IPO但被撤单,期间被英集芯起诉涉及产品专利侵权。
智融科技成立于2014年,多年深耕数模混合芯片,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车载充电器、氮化镓充电器、户外储能电源及智能插排等领域。其有线/无线快充、低功耗高效率电源管理IC等在消费电子和3C配件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前列,客户有华为、OPPO、联想、公牛、ANKER、ASUS等。
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间,智融科技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111.71%,移动电源营收占比在60%-70%左右,是其核心业务之一。其锂电池快充放管理芯片广泛应用于罗马仕、倍思、品胜、绿联、安克等主流品牌,也延伸至智能家居和电动工具等场景。

来源:智融科技招股书
赛微微电,2009年成立,以电池管理芯片为核心,并延展至更多种类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TWS 耳机等)、电动工具、充电类产品 (移动电源等)、轻型电动车辆、无绳家电(吸尘器等)、智能手机、无人机、AR/VR 设备和 PD 移动电源等。
其电池计量芯片有着“精度高、功耗低、应用方案简洁”的特点,填补国内在电池计量芯片领域的空白,具有较强竞争力,用于三星、荣耀、小米、百富环球等终端产品中。在充电管理等其他芯片方面,专注于部分高附加值领域,已进入笔记本电脑巨头,同时也应用于安克创新、罗德、紫米、宜家等知名客户产品中。

来源:赛微微电
2024年,赛微微电实现营收3.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64%。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池安全芯片和电池计量芯片,其中电池安全芯片占比46.6%,电池计量芯片占比37.79%。2020年-2021年,赛微微电营收同比增长高达102.98%、88.31%。
芯海科技,移动电源中协议芯片(MCU控制+快充协议识别一体)、升降压芯片常用品牌之一。是同时拥有模拟信号链和 MCU 双平台驱动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招股书显示,公司于2014年推出国内首颗移动电源专用MCU芯片,并于2018年推出国内首颗内置 USB3.0 PD快充协议的32位MCU芯片。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的通用MCU,在消费电子(TWS 耳机、移动电源、手机配件等)、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慧家居等领域的产品销售规模迅速扩大。2024年,PD电源产品出货量较上年增长达90%。据充电头网,芯海科技的PD快充芯片被三星、小米、vivo、联想、创维、极氪、小鹏、mophie、摩米士、安克、闪极、绿联等一众海内外大品牌采用。
杰华特,在模拟芯片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涵盖40多条子产品线,在售产品型号近2,200款。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电池管理芯片领域可提供系统的充电 IC 解决方案以及移动电源方案,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Buck-boost 充电控制器芯片,应用于工业电池系统、移动储能、移动电源等领域。2024年杰华特实现营业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长29.46%。
南芯科技,快充芯片大厂,国内领先的模拟和嵌入式芯片设计企业之一。早在2018年充电宝品牌安克就对南芯科技进行了战略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目前已量产锂电保护芯片,应用于智能手机、移动电源及智能穿戴等产品中,面向的客户群体持续丰富。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回暖和公司新产品的推广,2024年公司在有线充电稳健发展的同时,高集成度的有线充电芯片、显示屏电源芯片、锂电管理芯片在国内各家大客户实现规模应用,销量增长迅速,2024年公司总营收为25.67亿元,同比增长44.19%。
国产充电宝相关芯片厂商还有士兰微、思远半导体(电源主控SoC)、钰泰(电源主控SoC)、广芯微(协议芯片)、天德钰(协议芯片)、宝砾微(升降压芯片)、创芯微(锂电/电池保护芯片)、比亚迪(锂电保护芯片)、元芯半导体(升降压芯片)、硅动力(升降压芯片)、力生美、富满电子等,国外厂商有MPS、TI等。
03
结 语
在这场充电宝市场的震荡之后,我们期待行业能够从价格战中回归到对质量与安全的重视。而国产芯片厂商早已在这一赛道深耕多年,不断推动产品迈向更高品质、更高安全标准的方向。如果你了解更多充电宝芯片厂商背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传闻这类芯片最近市场上也热了起来,有相关消息或见解的朋友也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参考资料:
[1]罗马仕的崛起和危机,澎湃新闻
[2]2025全球移动电源市场洞察报告,大数跨境
[3]想了解罗马仕在用的主控SOC芯片,看这篇文章就够了,充电头网
[4]充电宝享受国家补贴,这些移动电源芯片企业出货量暴涨,充电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