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黄婉宜
编辑 | 周伟鹏
7月10日,零跑全新C11上市;7月3日,小鹏G7上市;4月21日,二代哈弗枭龙MAX上市。
这些车来自不同品牌,但有一个共性——都用了天马微电子的车载显示屏。

天马公布业绩预告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7月15日,天马微电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度业绩预告。
从去年同期亏损近4.89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盈利1.9亿至2.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38%,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业绩向好的背后,是公司业务的稳步增长。
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约10%,尤其二季度表现更亮眼,单季营收环比增长约10%,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环比都在持续改善,经营质量越来越高。
具体来看,公司的“两条腿”走路走得很稳。
非消费类显示业务成了“顶梁柱”,包括车载、工控、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上半年营收占比超过五成,同比增长超25%。
这块业务不仅保持着全球领先的竞争力,赚钱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消费类显示业务也迎头赶上,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明显。
比如武汉的柔性AMOLED产线,手机产品生产饱满,加上技术创新、优化方案和降本等办法,不管是跟去年比,还是跟今年一季度比,赚钱能力都在变好。
IT、运动健康等显示业务也抓住机会拓展市场,营收和盈利都比去年同期增长。

全球车载显示巨头
每4辆汽车就有1辆用其仪表屏
作为一家1983年成立、1995年就登陆深交所的老牌企业,天马在车载显示领域一直站在全球前列。
1988年,它研发出了首款车载屏,是国内最早闯进全球车载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合作的车企遍布中、欧、美、日、韩等主流市场。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火了起来,车里的屏幕数量和尺寸都在猛增:一辆新能源车平均要装3到5块屏,还一个劲往1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上靠。
天马乘着这阵东风,迅速成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一线屏幕供应商。
为了跟上新能源车企“多屏联动、上车就能量产”的节奏,天马把厦门的Micro-LED、TM19和TM20等新建的生产线,都优先分给了车载业务,慢慢形成了从面板到复杂模组的一站式交付能力。
现在,全球每4辆汽车里,就有1辆用的是天马的仪表显示屏。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天马车规显示、仪表显示、抬头显示(HUD)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
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能源头部品牌,都在用它的屏幕。
7月9日,天马又推出7英寸Micro-LED车载标准品,用了特殊的玻璃和像素显示技术,能透过61%的光线,亮度特别高,哪怕是白天太阳底下看导航,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更特别的是它能“隐形”,司机透过屏幕能看清前面的路,导航信息像飘在眼前一样,不用担心屏幕挡视线。
不光是Micro-LED,在OLED领域天马也有新突破。它和康宁合作研发的可弯曲屏幕,能承受20万次的弯折,寿命很长。
它还能根据人的身高和看屏幕的习惯自动调整弯度,不用的时候甚至能完全藏在车里的内饰里。

手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三
品牌印象亟待扭转
除了车载屏幕,手机业务也是天马的另一个增长点。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其柔性AMOLED手机显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目前,它已经和小米、OPPO、vivo、传音、联想等主流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
和OPPO联合研发的“全球最窄四等边”屏幕,就用在了OPPO Find X8s手机上。
不过,在手机显示方面,天马的品牌力还需要加强。在红书搜“天马屏”,第一个跳出来的词条就是“天马屏很差吗?”

这其中有早年天马屏产品力稍有不足的原因,但如今产品力已经追了上来,亟需扭转普通用户对于天马屏的观念。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