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城市的清晨车流仍在缓慢挪动时,未来的合肥街头可能已是另一番景象:eVTOL飞行器轻缓升起,在规划的城市低空走廊中快速穿行,将乘客送往商务区、交通枢纽,甚至城市之外。这个场景,远比想象中更近——以合肥为核心的安徽,正凭借前瞻性的"全省一盘棋"低空战略,迅速成为未来空中交通最炙手可热的一片产业热土。
2023年11月29日,广州的亿航智能以一次载人商业飞行演示震动行业,而它布局落点之一就指向了合肥;几乎同一时间,行业新锐"时的科技"在合肥高新区正式启动生产线建设,宣布将研发与制造"重心"设在了这里。这不是孤例——据不完全统计,合肥在短短一年内吸引了近十家国内领先的eVTOL整机、核心部件企业设立研发与制造"第二总部"。
是什么让全球低空经济的竞争骤然在安徽这个内陆省份聚焦?
答案源于一场自上而下、目标清晰的战略行动。
2023年2月,安徽省即在全国率先系统性提出打造"低空经济新高地"。仅仅5个月后,《安徽省低空空域划设方案》全国首发,2023年内划设33个低空试点空域,58条低空航线,总覆盖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规划前瞻度领先全国多个身位。
2024年初,安徽省发布了"1+1+10"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体系蓝图,目标直指——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3000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低空空域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省级层面低空空域管理法规,从立法层面打破低空开放障碍,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制度预期,不再“望空兴叹”。
这套被称为“七个一”工程的推进模式(即一个规划、一个条例、一个平台、一个基金、一个智库、一个大会、一个示范)——在业界看来,“七个一”如同一个巨大的政策磁场,覆盖了从顶层设计到空域开放、从资金支持到场景验证的企业发展全周期痛点,为整个产业注入了强大动能。在2024年举办的安徽省低空经济大会上,仅签约项目就达到22个,总投资金额高达221亿元。
战略要落地生根,城市的核心能量是关键。合肥,以其五大支柱优势成为战略承接的"关键棋子",成就了低空产业项目蜂拥而至的虹吸效应。
深厚的产业基础是合肥的骨架支撑。 作为全球显示面板、半导体产业重镇,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第四极",合肥在精密仪器制造、高性能电池、电驱动系统、智能传感器等eVTOL关键技术领域储备深厚。阳光电源是中国储能系统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其液冷储能电池技术可无缝转化为飞行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巨一科技的智能电驱经验,则为飞行器的大脑和神经提供了坚实支撑。"这里的智能电池、高端传感器、空气动力学人才都能在5公里范围内找到,对整机研发至关重要。"行业专家点明合肥产业协作的独特优势。
丰沛的创新人才是合肥的"灵魂血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林立,成为低空飞行技术创新"源头活水"。中科大工程科学学院已设立相关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汽车研究院则将积累的整车集成与测试体系经验有效迁移到eVTOL领域。更令人瞩目的是,科学岛上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等大科学装置集群不仅能提供顶尖实验环境,其衍生技术在材料、算法上的突破,也在无形之中夯实着低空硬科技的根基。合肥已构建起了覆盖从技术研究、部件开发到整机集成的"创新雨林"。

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是产业落地催化剂。 安徽"七个一"中的"一个示范",就锚定在合肥世界最大的骆岗中央公园。这片广达12.7平方公里的全空间低空应用测试场,正成为开放最充分的eVTOL"试验田"。
"想象一下,从骆岗起飞的飞行器,10分钟可达巢湖之滨,这种交通革新是革命性的。"一位eVTOL项目规划负责人说。在工业巡检领域,国轩高科已在全球多个基地部署无人机,合肥基地正是其国内首个全域巡检技术示范点。"这里的工厂环境提供了高压电线巡检、复杂设施监控的绝佳试验场景。"
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则为规模生产提供跳板。 江淮汽车、蔚来汽车建立的现代化制造体系与智能供应链经验,为eVTOL企业提供了高效的工程转化路径。"在合肥,我们能复用新能源汽车的成熟产线与质量控制体系,大幅缩短量产爬坡周期。"这是多位业内高管的共识。而相比北上广深等城市,合肥在土地、人才等运营成本上的显著优势,进一步放大了其竞争力。
敏锐的风投资本则是产业的助力引擎。 安徽省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专门设立低空经济主题,规模超过200亿元,合肥市政府配套基金更深度参与其中,"基金丛林"深度支撑企业技术转化与规模扩张。
在安徽"全省一盘棋"的低空战略格局下,合肥已不再只是一个"点",它正快速生长出从研发测试到规模制造、从核心部件供应到商业运营的完整eVTOL生态闭环。
亿航智能在合肥的布局已超越了单一的总装线——其目标是在合肥建立一个融合适航认证、关键系统研发、人才培养和应用示范的综合体。亿航智能副总裁表示:"EH216-S获全球首个eVTOL型号合格证(中国民航局颁发)后,合肥将成为其全球业务的重要支点。"

"时的科技"(TCab Tech)在合肥高新区启动年产150架E20飞行器全产业链生产项目,订单已排至2025年。作为全国为数不多聚焦整机研发的eVTOL企业,其负责人直言:"合肥的独特魅力是这里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精密制造领域积淀深厚,让我们可以从设计阶段就实现深度协同。"这印证了合肥在产业协同上形成了独特价值网络。
随着安巢经开区空天信息产业园、长丰"中国航天日"成果转化基地的持续建设,一条从研发设计、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运营服务的完整eVTOL产业链正在合肥及周边区域迅速贯通。

安徽以"全省一盘棋"落子低空经济的雄心,正在合肥开花结果。这不仅是产业聚集的地理迁移,更是一场深度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共振——当全球城市都在仰望天空时,合肥凭借政策磁场、产业根基、创新雨林、场景活力与资本引擎五大支柱,已经稳稳站在了通往未来空中交通制高点的战略支点上。
可以预见,当eVTOL飞行器的旋翼在骆岗公园上空呼啸而过时,将不只是合肥这座城市的科技风景线,而是中国在未来城市空中交通领域抢滩世界舞台的一个缩影——"空天新航线",合肥起航了。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