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正是农作物管护的关键期,余庆县积极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叶面施肥等作业,推动农业从“粗放管理”向“精准农事”升级,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7月16日,在龙溪镇红军社区高粱地里,“飞手”谢孔华操作着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路线在田间匀速飞行,雾化的药液均匀覆盖在叶片上,为高粱披上“科技防护衣”。
“用机子打比人工打划算多了,既能省钱又能省人工。像我这百多亩地,要是请人工,起码得20多个人才能打完,光人工费就至少要2000多块;换成机子来打,最多1500块钱就够了,效率还高得多。”高粱种植户谭代香算了笔明白账。

这台高效作业的无人机,是余庆县鑫兴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新添置的"利器"。相较于传统机型,不管是效果,还是载重,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买这台机子,一来是为了给果树打药,二来也能应对高粱、玉米这类高秆作物的喷药需求。实际用下来,这套设备的喷药效果比我之前用过的其他几台机子都要好得多。而且它的载重量也很有优势,能拉150斤水,不像以前那台,最多只能拉80斤。”谢孔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的喷头经大疆公司专项升级后,雾化效果有了显著提升。这一改进源于谢孔华去年提出的建议,如今已成为作业时的一大优势。
“我们今年花了一万多块钱改装喷头,是直接联系大疆公司做的升级。现在用它给果树、高粱打药,叶面的湿润程度基本上能和人工打药持平,效果相当不错。而且它的雾化性比以前的机子好太多了。”谢孔华介绍。

目前,这台无人机已完成万余亩作物的喷洒作业,涵盖茶叶、果树、中药材、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服务范围辐射余庆、湄潭、石阡、黄平、施秉、瓮安、思南等地。
“机器移动的位置越少,作业面积反而越大。就拿我们这台机子来说,固定在一个地方作业,一天轻松完成四五百亩。这效率和人工比起来,要强上两三百倍,相当于三百个人干一天的活,我们这台机器一天就能搞定。”谢孔华说。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不仅以“数十倍效率”颠覆了传统田间管护模式,更凭借精准变量施药、多光谱遥感监测等核心技术,有效破解人工施药不均、时机错位等难题,为稳产增收筑牢科技根基。
(全媒体记者 李宁)
END
编审:陈晓兰 周 磊
编辑:池小会

扫码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
— 往期回顾 —
央视聚焦!推动低空经济“飞”出新赛道—羲禾航空 
巅峰聚力!影飞科技&天峋创新强强联手 开创战略合作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