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四川雅安:推动碧峰峡等旅游场景丰富低空旅游业态,积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低空经济发展,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应急抢险等工作中
三部门携手!中国民航局:推广新疆低空新业态“行业+地方”联合监管经验,聚焦载人载客飞行推动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极端灾害事故场景下应急救援能力,6月24日上午,“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大兴安岭地区和河南省濮阳市、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演习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省政府联合承办,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设视频观摩主会场。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现场观摩指导并讲话。
本次演习共设置4个专题、23个科目,投入各类应急力量2000余人,动用直升机9架、固定翼飞机10架,以及部分船舶、指挥车辆、救援装备器材。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指出,这次演习聚焦极端性、专业性、实战性,突出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战法等新质救援能力,围绕极端灾害事故场景展开,科目内容针对性强,演习模式创新性强,各方演习力量密切协同、联合救援,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新成效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新成果。希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各方面应急救援力量,进一步深化转化演习成果,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大力提升新质救援能力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有力防范应对各类突发灾害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模拟黑龙江省东宁市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造成道路损毁、通信中断、局地停电和部分人员失联等场景,重点演练预警侦察、应急指挥通信网络构建、空中救援通道开辟、水路救援通道搭建、公网通信抢修恢复、电力应急供电和抢修复电、损毁通道抢通等7个科目。
打通生命救援通道,应急指挥通信网络构建是关键。为此,多部门运用集成化、模块化装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指挥网络。无人化装备架设通信节点,遥控履带式侦察机器人和信号中继基站打通煤井井下指挥链路,保障救援指挥顺畅。
在空中救援通道开辟中,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与中国安能集团配合,新质无人机通信平台和救援直升机协同完成灾情侦察、伤员转运等任务;重载无人机和重型直升机空投吊运物资,移动式空管指挥系统监测空域,确保空中救援高效安全。

——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行动,模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短时集中发生多起雷击森林火灾等场景,重点演练火场建链以水灭火、重装开进大型机械灭火、定点处置机群灭火、空中突击空地协同灭火等4个科目。
在火场一线,只见M-171型、M-26型直升机及时升空,将灭火人员和特种车辆精准投送到火场关键位置。两栖输送车、多功能履带式牵引车在山林间疾驰,运送物资和人员。履带式水炮车、履带式森林灭火车组成“钢铁战队”,碾压射水,扑灭明火。开带机、挖掘机迅速开设防火隔离带……一幅地空一体重装大型机械灭火作战图呈现在眼前。
在定点处置无人机集群灭火中,侦察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对火场进行全方位勘察,快速建立三维地形模型。喷射灭火剂、喷射水无人机和吊桶无人机组成“空中灭火编队”,对火点进行定点打击。森林消防无人机、大载荷无人机等压制高强度火点,喷火无人机适时点烧防火隔离带,切断火魔的“退路”。

同时,AG-600、新舟60、AT-802等固定翼灭火飞机从低空掠过,如同一道道“水龙”洒下甘霖;K-32型、直-8型直升机吊桶洒水、空投吨级灭火弹和灭火阻燃剂,从空中对火势进行压制,与地面力量紧密配合,将火魔彻底“降服”。
——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模拟河南省濮阳市某油田基地1万立方米储罐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场景,重点演练智能化态势侦检和决策指挥、快速远程供水供液、全方位冷却防护、化工装置立体火扑救、立式储罐流淌火扑救、球形储罐喷射火扑救、外浮顶储罐全液面火扑救等7个科目。
演习一开始,只见高低空无人机集群升空开展立体化协同侦察,耐高温机器人、机器狗、监测雷达等装备实施无人化态势监测,依托大型储罐数字孪生系统、3D建模系统及AI辅助救援信息系统开展信息化决策,火场态势尽在掌握。
针对不同火灾场景,各科目精准攻坚。“化工装置立体火扑救”中,无人机、耐高温机器人与举高消防车构成立体防护网,工艺处置人员在水枪掩护下深入,开展关阀断料,举高喷射消防车突破火墙,结合3D建模与智能堵漏工具快速封堵泄漏点;“立式储罐流淌火扑救”运用围堵装备与特种材料形成隔离带,同步回收废液;“球形储罐喷射火扑救”通过耐高温机器人和举高消防车控烧、液氮泡沫消防车注氮遏制风险;“外浮顶储罐全液面火扑救”集结重型装备围歼,智能平台全程防护。

——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模拟广东省深圳市某园区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部分人员被困等场景,重点演练火场态势快速感知与信息获取、疏散与搜救被困人员、破拆排烟与外部控火、内攻登高与供水灭火、现代化作战支持保障等5个科目。

在“火场态势快速感知与信息获取”科目中,城市巡防系统与侦察无人机集群升空,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技术360度“扫描”建筑并建模;侦察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深入建筑内部,通过红外及生命探测仪定位被困人员,人工智能系统实时分析数据辅助决策。
“疏散与搜救被困人员”是与死神的赛跑。参演单位采取多渠道定位技术锁定被困者位置,消防智能头盔与机器人联动,为被困人员规划逃生路线;大载重无人机、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组成“空中救援梯队”,向楼顶投送防火毯、呼吸面罩等物资,将被困人员安全转移。
在“破拆排烟与外部控火”环节,无人机携带破玻弹击碎玻璃幕墙排烟;灭火无人机、举高喷射消防车等形成“立体火力网”压制火势;自动移车机器人清理障碍物,开辟“生命通道”。
“内攻登高与供水灭火”是最危险的攻坚行动。消防员穿戴有源外骨骼装置,借助模块化伴随机器人,负重攀爬数十层楼梯内攻;屏风水枪、便携式移动炮等装备齐上阵,扑灭室内明火;高效水驱动排烟机、阻燃材料封堵竖井、孔洞,切断火势与烟雾蔓延路径;高层供水消防车通过竖管将灭火剂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火场。
“现代化作战支持保障”贯穿全程。系留无人机、通信机器人搭建空地通信网络;单兵定位等系统监测消防员体征;机器人与后勤保障系统运送装备物资,为救援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