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车帝智驾测试结果出炉,全军覆没
懂车帝一个操作,把国产新能源车企得罪了个遍。
近日,懂车帝开展了一项针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全景式测试,参与车型涵盖了36款热销智能电动车,包括:小米、问界、理想、特斯拉、阿维塔、小鹏、比亚迪、极氪、蔚来、蓝山等多个主流品牌。
结果显示,无论是高速还是城市事故场景模拟,没有一家车企的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完美通过所有测试项目。

图源:微博
不过,特斯拉算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选手。
根据懂车帝公布的结果,36款主流国内外车型中,没有激光雷达、仅仅依靠7颗摄像头纯视觉方案的2023款Model 3拿到了第一名,6项测试成功通过了5项,通过率为测试车型中最高。
而其他品牌车型的表现似乎和实际宣传有些落差,最高的也只通过了3项测试。其中包括现有的一些“明星选手”,比如问界M9、小米SU7、小鹏G6等。
当然,谁也没想到,这个测试结果,还把远在美国的马斯克给引来了。
今日,马斯克转发了相关视频,并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图源:微博
目前,特斯拉很难收集到充分的中国的道路数据,在各项合规工作没有到位前,只能收集到有限的数据给FSD 训练,这种数据质量始终和实地采集的道路数据难以比拟。
马斯克曾表示过:中国的交通法规和道路环境与美国差异较大,诸如公交专用道、导流岛、待行区等特殊区域都是中国道路特殊场景,是FSD的技术盲区。
因此,FSD目前仅支持自动变道、交通信号识别、转向控制等基础辅助驾驶能力,可实现城市NOA,但不支持美国版的车位到车位端到端高阶智驾,所以被网友称作“阉割版”智能辅助驾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特斯拉中国官网还调整了一波辅助驾驶系统的命名,由“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改为“FSD 智能辅助驾驶”,最终改为了“智能辅助驾驶”,价格为 6.4 万元。

图源:微博
此外,车评人陈震也跳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我说过,此时此刻你让我再说,我也依然认为,华为的ADS是我到目前为止,所用过感觉最好的辅助驾驶系统。而至于这个排名,人家也是基于人家在封闭场地内的测试结果所得来的,我觉得,我们彼此的表达并不冲突。

图源:微博截图
对此,今日下午,鸿蒙智行进行了回应: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

图源:微博截图
这还不算完,有其他车圈高管也加入了。岚图汽车 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发文称:“懂车帝封闭高速测试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仍存技术共性瓶颈:高速避险、感知系统对非标障碍物识别等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图源:微博截图
质疑的声音也纷至沓来,有博主反驳懂车帝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例如,有博主表示:原本以为没有控制变量是最大的问题了,没想到仔细一看,全是漏洞。

图源:微博截图
还有网友表示:懂车帝是被充值了。

图源:小红书
于是,懂车帝回应称:部分账号通过截取某车型视频内容制作图片,这些内容与事实不符。

图源:微博截图
懂车帝澄清称:在测试过程中,驾驶员并未人为干预方向盘打断车辆向左变道。相反,是车辆的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触发后,导致车辆的NC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因AEB的持续介入而被抑制。NCA功能被抑制后,车辆无法执行绕行动作。
此后,懂车帝再次对外直言:“有的人只关心自己是不是第一,而我们更关心你安不安全。”一句话颇有深意,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图源:微博
总之,流言纷扰,各执其词,作为看客,唯一可以看到的是,这则测试不仅在公众层面有了一定讨论度,目前也吸引了新能源业界的注意,影响力不小。
真正的“智驾”还有一段距离
测试公平与否,舆论场一时半会可能也很难分出绝对的“胜负”。但这个结果,确实敲响了一个警钟:现阶段,辅助驾驶不是万能的。
本次测试中,场景有一定特殊性,城区道路包含“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四小学生过马路”“故障车躲避”等9个场景,高速公路包含“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消失的前车”等6个场景。
测试结果可以看到,行业内辅助驾驶目前仍存在一些共性的缺陷。
比如,在六类高速场景测试中,36款车型累计完成了183次测试,但仅有44次测试被评为“通过”,整体通过率仅为24%。
而在九类城市道路场景中,参与测试的车型数量为26款,总测试次数达233次,通过103次,通过率约为44.2%。即便城市道路的辅助驾驶表现优于高速场景,但仍没有达到让人“完全放心”的地步。

图源:可乐晓斌
再比如,所谓的“一分价钱一分货”,在测试中似乎也没有那么奏效。虽然高价位车型在通过率上有呈现出优势,但在一些高风险场景下同样失败。

图源:可乐晓斌
还有,同品牌内部的多车型对比也呈现出一定差异。

图源:可乐晓斌
数据背后,暴露出的是目前仍不完善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业内普遍存在的过度营销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测试结果公布同一天,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公开强调: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图源:微博
他表示: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是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来去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脱手脱眼”,也就是双手脱把,两眼不是观察前方,而是低头看手机,甚至是睡觉打盹,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
可以说,再次从政策层面,给新能源业内这场智驾狂欢加码。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类科技进步的步伐不会停滞,真正的智驾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综上,这场牵扯了不少主体,闹得沸沸扬扬的测试究竟公平、可信与否,每个人心里都自己的看法。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方面,不要把测试排名看得太重要,毕竟测试中的任何一个人与物的变量,都可能导致结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另一方面,这场测试的更大的价值,或许是改写了大众对智能辅助驾驶的认知,换句话说,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替代个人对生命的敬畏。

铁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