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主流价值链公司梳理和趋势分析(附报告)

猎场备忘录 2025-07-26 08:00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6月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资讯配图
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

正文:

7月21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针对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What Will Drive the Humanoid  Sector in 2H25?(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资讯配图

报告探讨了国内(中国)人形机器人上半年市场动态、未来趋势、市场规模预测以及供应链机会;报告预测人形机器人今年下半年将在中国“被广泛采用”;并预测,未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愈发占据优势,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差距将逐步拉开

值的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曾于今年2月和4月先后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报告:Humanoid 100和A $5 Trillion Global Market,两份报告在肯定人形机器人行业广大前景前提下,详细梳理了100家人形机器人及核心供应链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商业化模式探索、技术壁垒解读和未来趋势。

资讯配图

有关摩根士丹利两份研报详细解读,查看往期文章深度解读「摩根士丹利」双研报:头部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公司梳理和投资分析(附报告)

本份调研核心观点: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值的注意的是,本次大摩重新梳理了国内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公司,增加至45家,包括3家大脑领域,31家身体部件,和11家机器人集成商。
资讯配图

注:截取部分表格

注:报告翻译非本篇文章重点,如果查看报告完整版翻译、解读和下载本篇报告(含45产业链企业详细梳理),查看完整版内容(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摩根士丹利】[翻译]What Will Drive the Humanoid Sector in 2H25?

核心观点解读:下游落地应用技术突破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情绪的两个关键因素

小编视角:

1)2025年,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将实现初步商业化,但实际场景有待商榷
[宇树科技]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的消息一度刷屏网络,至于人形和四足狗各营收占比却无从得知,详细四足占比会更高一下;[宇树科技]作为全球商业化最成功、双足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最多的人形机器人创企,但实际商业化场景却备受质疑。

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考量,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粗略可分为两大阵营,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以运动能力为亮点的“硬件派”和以[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为代表的以具备强大AI能力为亮点的“软件派”。

两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导致双方优选商业化落地场景有本质差别;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松延动力等为代表“运动派”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先选择教育、科研场景落地,其次是展示、表演场景,而非工业场景,公司更像是硬件卖铲人;商业化逻辑是凭借机器人令人印象深刻、惊艳的动作表现和低价策略,加上营销推广而迅速出圈,凭借一波流量,迅速拿下订单,实现“爆单”(上千台),其实这也是人形机器人乱象之一。
而反观软件派创企,鲜有公布旗下人形机器人订单数、以及交付人形机器人产品数量,更侧重宣发与各行业企业战略合作消息。而反观软件派创企,鲜有公布旗下人形机器人订单数、以及交付人形机器人产品数量,更侧重宣发与各行业企业战略合作消息,而实际商业化进展还处于POC阶段,典型代表优必选。
整体而言,对于人形机器人创企来讲,生产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并不难,通过战略合作、实现营收也不难,难在批量化生产和实现场景真正、有效应用。目前来看,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硬件派、运动派”创企迎来“祛魅”时刻,[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为代表的软件派短时间无法实现真正商业化落地;居高不下的高估值,下一波故事如何讲,让我们拭目以待。
有关具身智能创企面临困境、发展乱象等详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原创】人形机器人创企们,下一阶段的故事怎么讲?

2)软硬件技术路线皆未收敛,2025年头部人形机器人创企进入自研机器人“大脑”时代

6月,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供应商遭遇“砍单”的消息刷屏行业圈,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泼了一盆冷水。

主要原因是新任Optimus机器人部门负责人Ashok Elluswamy认为之前硬件方案和大模型不匹配,短期内想优化硬件方案以更好地匹配模型训练,并将模型改成已在FSD中验证有效的世界模型,后续软硬件都都会有较大变动,因此量产计划先搁置。

具体可归结为,目前的设计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软硬件需要重新设计;其实该事件也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缩影,软硬件皆没有收敛,随时可能归零、重新设计。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突破性进展催生了本身具身智能浪潮,相较于上游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基本成熟,软件算法进步将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功能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的关键;小编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之争:“大脑”优先,还是“运动”优先?有提到大模型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是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核心壁垒;早期,人形机器人领域初创公司多是依托科技大厂大模型赋能,自研操作小模型且绝大数创企在AI层面投入极少;随着众多科技大厂入局人形机器人本体赛道,以Figure AI为代表的全球头部人形机器人初创开始选择自研基础大模型;同时,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VLA模型已成为具身智能领域模型主流,既将原本的长链条端到端模型VLA模型拆开,分成VLM和动作执行两个模型。

VLA详细解读,已放到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点击后方链接,加入星球查看)【原创】【技术干货】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 详细解读(含主流玩家梳理)

因此具备强大AI能力且同时涉及本体的初创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香饽饽,此类公司在2025年接连完成大额融资;值的注意的号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仍旧有待商榷,目前来看众多具身智能领域创企并没有哪家实现真正护城河。

目前以[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为代表的头部创企争相IPO,寻求二级二级市场资金,但是技术未实现实质性突破,没有哪家实现真正护城河,有价值型商业化仍属于初期,率先进入资本市场,是有利于市场做大,还是会加速人形泡沫破裂,让我们拭目以待!后续,人形机器人赛道竞争态势越发激烈,绝大多数创企前景后续并不乐观。

.. ... ...

接下来,小编从算力、软件算法、数据、硬件(核心零部件)、工程化等多层面,详细盘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并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实际商业化进展、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点击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与1040+位行业从业者一起,深度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资讯配图
——

具身智能赛道更多解读:

DeepSeek正重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大模型赛道!

【原创】浅谈人形机器人创企自研机器人大模型,才是未来唯一出路!!

【原创】车企、产业链公司、智驾领域从业者,疯狂涌入具身智能赛道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之争:“大脑”优先,还是“运动”优先?

【原创】多家顶尖科技大厂,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全球AI+Robotics领域,华人图谱(含具身智能赛道“师徒关系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打造城市“门面”担当,万勋P3清洗机器人重塑城市轨道交通清洁新标杆
憋了多年,大疆扫地机器人要来了!
全国首个开源鸿蒙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开源:支持多机实时协同
张江机器人企业豪华阵容备战WAIC!
【机器人】能吸收周边材料“自我成长”的机器人首次出现
WAIC2025 开幕,规模创历届之最;宇树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上海警方通报饿了么原 CEO 受贿案|极客早知道
报名通道 | 2025(第四届)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
建筑业涌入AI机器人员工:深度解码AI机器人在建筑业的机革命性机遇 |AI瞭望塔(S2E19)
真实数据驱动!全球首例端到端具身智能机器人物流作业直播即将开启
科技快讯 | 3.99万元起:宇树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新品 UnitreeR1;消息称小鹏机器人新成立“智能拟态部”...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