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45亿!2025上半年具身智能融资独家复盘!星海图、千寻智能、逐际动力、智谱AI、自变量、鹿明机器人等企业脱颖而出!

具身智能大讲堂 2025-07-29 14:04




资讯配图

欢迎关注具身智能大讲堂

资讯配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具身智能作为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领域,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融资热潮。


本文从融资榜单前十企业切入,梳理行业融资概况,分析头部企业特点,并探讨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为从业者与爱好者提供一份全面的行业观察。


▍概况分析:资本大量涌入,加速行业分化


据具身智能大讲堂不完全统计,中国具身智能行业2025年1-6月融资TOP10企业的总金额已超过45亿元人民币若加上后续31-50名的融资案例,整个上半年行业融资规模保守估计在78亿元以上。


资讯配图


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
一方面,以智谱AI为代表的成熟企业已经进入E轮及以后的后期融资阶段,单笔融资金额高达5亿甚至10亿元;另一方面,大量新兴企业如维他动力、阿米奥机器人等仍处于种子轮或天使轮早期阶段,但融资额同样惊人,普遍达到"亿元级"。这种分布反映出资本在押注行业长期发展的同时,也不愿错过早期项目的爆发机会。


资讯配图


在地域分布上,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江苏和浙江成为融资热点区域,六地合计占比超过

90%。

其中北京凭借智谱AI、源络科技、维他动力等头部企业引领风骚,单城市亿元级融资世间占比高达35%;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代表,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珠三角则以深圳为中心,在AI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领域崭露头角。这种区域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强化头部地区的产业优势。


从细分领域看,融资主要流向四大方向:一是以智谱AI为代表的"认知智能大模型"企业;二是以自变量机器人为首的"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开发商;三是聚焦"一脑多型"机器人技术的星海图、鹿明机器人等;四是面向消费级市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消费级应用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家庭陪伴、宠物机器人等场景的项目在上半年获得了至少8笔重要融资。


▍榜十解读:技术产品融合,资本吸纳集中


  • 智谱AI

2025年上半年,智谱AI以累计20亿元融资领跑行业,完成E+轮(5亿元)、战略融资(3亿元)、E轮(超10亿元)及战略融资(2亿元)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华发集团、成都高新区、杭州城投产业基金和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国资背景机构。从融资节奏看,智谱AI保持着平均每1.5个月完成一轮融资的速度。资金主要投向三个方向:GLM大模型持续迭代、具身智能硬件研发,以及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城市级AI应用场景落地。


资讯配图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城投产业基金领投的

E轮融资超10亿元,创下上半年单笔最高纪录。该轮融资后,智谱在杭州成立子公司浙江智谱新篇科技,强化长三角区域布局。作为国产大模型代表企业,智谱AI正尝试将认知智能与具身智能相结合其发布全球首个集深度研究与实际操作能力于一体的agent autoglm沉思实现了从思考到执行的全流程闭环。同时,智谱AI也参透了专注于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智在无界。


  • 自变量机器人


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企业自变量机器人连续完成Pre-A+轮、Pre-A++轮和A轮融资3轮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光速光合、华映资本、云启资本等机构,以及美团战投的战略投资。三轮融资聚焦不同发展重点:Pre-A+轮资金主要用于"WALL-A"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研发;Pre-A++轮重点投入机器人本体优化;美团领投的A轮则侧重商业化落地,探索物流、零售等场景应用。


资讯配图


作为山东具身智能领域的代表企业,自变量机器人核心团队来自全球顶尖AI实验室。其自主研发的"WALL-A"模型在复杂任务操作上已取得突破,部分指标超越国际竞品。美团战投的加入,有望加速其在即时配送等场景的商业化验证。不过,具身智能的商业化仍面临真实环境适应性和成本控制等挑战。未来半年,企业能否在美团生态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将成为重要观察点。


  • 星海图

2025年上半年,星海图累计完成超6亿元融资,包括A轮3亿元和A2、A3轮超3亿元。投资方包括蚂蚁集团、高瓴创投、IDG资本等头部机构,以及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百度风投等产业资本。从融资节奏来看,星海图在三个月内快速完成三轮融资,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技术路线的认可。资金主要用于"一脑多型"具身智能平台的研发和商业化落地。该技术旨在通过统一的智能系统适配多种机器人形态,降低开发成本。


资讯配图


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集团的战略投资可能为星海图在服务机器人场景的商业化提供支持。同时,百度风投和联想创投的参与,也显示出产业资本对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作为从

AIGC领域向具身智能转型的代表企业,星海图提出的"一脑多型"架构正在接受市场检验。其技术能否实现从数字内容生成到物理世界交互的跨越,仍需观察后续产品落地情况。


  • 千寻智能


2025年3月,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由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靖亚资本、东方富海、华控基金等多家资本深度参与。此外,老股东达晨财智、柏睿资本、弘晖基金以及千乘资本在本轮持续加码,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Spirit v1模型的迭代升级和Moz1人形机器人的本体进化以及人才团队构建。Moz1机器人具备26个自由度和实时数据采集能力,主要面向办公和工业场景。


资讯配图


据悉,千寻智能成立于

2024年2月,其创始人兼CEO韩峰涛在机器人行业拥有十余年经验,曾任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是国内高性能轻型工业机器人领军者和国内力控协作量产交付第一人。联合创始人高阳师从国际计算机视觉大师Trevor Darrell教授,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视觉与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拥有十年的具身智能、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研究经验。


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具备AI+机器人全栈生产力级技术能力的具身智能公司,千寻智能致力于于打造世界级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下一代具身大模型与学习算法,让通用的机器人伙伴走进千家万户,驱动世界迈向智能机器人时代。华发集团、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与上市公司浙江东方在杭州共同发起设立的善富科创子基金战略加持,为千寻智能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布局注入了强大动力。


  • 逐际动力


2025年3月,逐际动力官宣完成A+轮融资,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该轮融资完成后,逐际动力将聚焦原始创新和产业化,围绕三大核心具身智能技术:本体硬件的设计制造、基于强化学习的小脑全身运动控制、具身大脑模型的训练策略,逐步向市场提供人形机器人本体软硬件系统和具身Agent开发工具链,赋能全球创新者探索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


资讯配图

据悉,逐际动力成立于2022年1月,其创始人张巍为南方科技大学长聘教授,联创张力曾任无人驾驶独角兽 COO 和世界 500 强高管。在机器人的AI探索、算法研发、硬件设计制造上,逐际动力齐头并进,实现了一系列关键进展。近期发布的具身智能操作算法LimX VGM,利用视频生成技术推动具身大脑突破,提升数据训练和算法性能的转化效率,为人形机器人学习能力和泛化性的实现奠定重要基础;推出的最新迭代高自由度、高灵活性、高稳定性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显著提升了全身运动控制能力,高性能硬件大幅释放了算法的巨大潜力;推出的全球首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 ,完成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交付,初步实现了产品的设计、研发、量产和销售的商业化闭环。


  • 源络科技


2025年上半年,源络科技相继完成A轮和A+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数亿元。A轮由阿里巴巴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硬核坚果资本、峰瑞资本等机构。A+轮获得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顺禧基金)支持。


资讯配图


据悉,源络科技(CoreNetic.AI)于2023年7月成立,创始人为中科院研究员连文昭教授和原优必选Walker系列产品线负责人谢铮。作为初创企业,源络科技专注于机器人具身智能前沿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致力于搭建现实世界语数字世界的桥梁,革新人与物理环境互动的方式,赋予其全新的定义可能。


  • 优理奇UniX AI


2025年5月,优理奇(UniX AI)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赛纳资本和长安私人资本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研发多模态具身智能大模型与通用机器人本体的同步演进,以及面向多个泛商业服务和C端场景落地与交付。


资讯配图


据悉,优理奇(UniX AI)成立于2024年4月,核心团队由耶鲁大学博士杨丰瑜领衔,成员包括上海交大机器人专家王贺升及


据悉,优理奇(UniX AI)成立于2024年4月,核心团队由耶鲁大学博士杨丰瑜领衔,成员包括上海交大机器人专家王贺升及来自优必选、追觅、大疆、华为等知名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优理奇UniX AI采取“算法+硬件+供应链”的全栈自研模式,与特斯拉Optimus的端到端AI整合策略类似,但更侧重低成本快速量产。目前,其,Wanda机器人二代已在多个泛商业服务及C端市场实现量产交付,基础版本定价8.8万元,但人形机器人的长期稳定性和非结构化环境适应能力仍需验证


  • 鹿明机器人


2025年上半年,鹿明机器人(Lumos Robotics)在半年内完成2轮融资,累计金额数亿元,包括天使+轮(约亿元)和天使++轮(亿元级)1。投资方涵盖梅花创投、普华资本、复星锐正资本、吴中金控集团及德马科技等机构。


资讯配图


据悉,

鹿明机器人成立于

2024年,由前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资深机器人专家喻超创办。聚焦“软硬件一体化”,鹿明机器人研发了LUS2。该机器人拥有275TOPS算力,每秒能完成万亿动作决策,是全球首个实现1秒内闪电弹射起身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同时,鹿明机器人已与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及核心部件厂商德马科技、全球航运巨头中远海运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探索物流及工业场景的应用落地。相较于行业内的非人形机器人(如AI玩具、机器狗等),鹿明选择直接切入双足人形机器人赛道,并尝试通过“一脑多型”策略覆盖家庭、物流及医疗等多个场景。不过,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技术深水期,其商业化进程将取决于量产能力与场景适配性。


  • 乐享智能


2025年上半年,乐享智能累计融资近3亿元,包括天使轮(2亿元)和天使+轮(约亿元)。投资方涵盖IDG资本、绿洲资本、真格基金、Monolith砺思资本、LOYAL ZONE LIMITED、红杉种子基金、经纬创投、锦秋基金、光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资讯配图


据悉,乐享智能成立于2024年12月,其创始人系前追觅科技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乐享智能产品定位介于AI玩具与人形机器人之间,主打家庭陪伴与轻量级服务功能。目前,其团队已突破30人,研发人员占比85%,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院校,并包括扫地机器人行业资深专家。


  • 维他动力


2025年上半年,维他动力快速完成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超3亿元,包括种子轮(约亿元)和种子+轮(超2亿元)。投资方涵盖高瓴资本、地平线机器人、BV百度风投、元璟资本、初心资本、柏睿资本、今日资本、凯辉基金、博睿资本、雅瑞资本等投资机构。

 


资讯配图


据悉,维他动力成立于2024年12月,其创始人兼CEO余轶南系地平线创始成员,曾任地平线副总裁、软件平台产品总裁;联合创始人兼工程负责人宋巍,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地平线软件平台总架构师;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赵哲伦,系理想智能驾驶创始团队成员,曾任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总监。作为一家致力通过AI创新研发创造生活空间智能伙伴的企业,维他动力认为,在机器人实现完全通用化之前,产品会分为“户外(Outdoor)”和“室内(Indoor)”这两大类场景,户外场景更加强调机器人在泛化空间的空间理解和移动能力,而室内场景则更加强调机器人在泛化生活环境的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场景,维他动力将打造一款具备自主移动能力的智能伴随机器人和一款具备自主操作能力的智能家务机器人,为“户外生活”和“居家生活”提供产品与服务。

以上按公司主体累计披露金额排序)


▍未来预测:技术攻关加速,商业爆发将至


通过对2025年上半年融资数据的分析,具身智能大讲堂梳理出具身智能行业几个明显的发展特点,并据此对未来的趋势走向做出预测。


1.技术融合加速:大模型重塑具身智能技术栈

上半年一个突出趋势是认知大模型企业与具身智能公司的界限日益模糊。智谱AI等传统AI企业大举进入机器人领域,表明大模型正在成为具身智能的核心组件。具身智能大讲堂预测,到2025年底,具备自主大模型能力的具身智能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单纯依赖第三方AI接口的公司可能面临转型压力。同时,如何平衡大模型的计算需求与机器人端的实时性要求,将成为技术攻关重点。


2.应用场景分化:消费级市场迎来爆发临界点

与往年不同,2025年上半年的融资明显向消费级应用倾斜。家庭陪伴、宠物机器人等场景获得多笔重要投资,反映出技术成熟度已达到商业化门槛。具身智能大讲堂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有多款面向消费者的具身智能产品量产上市,价格区间可能在5000-20000元之间。不过,消费级市场的爆发也将带来新挑战,包括用户体验优化、安全标准制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


3.资本策略转变:从广撒网到重点培育

上半年融资数据显示,资本正在改变撒网式投资策略,转而重点培育已有portfolio。智谱AI、星海图等头部企业连续获得多轮融资,关联企业协同发展,形成"资本系"现象。这种策略既降低了单项目风险,又强化了技术协同。预计未来行业将出现更多并购整合案例,早期投资者通过促成被投企业间的合作来提升整体价值。


4.区域集群效应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

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具身智能产业集群。北京强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长三角胜在制造业配套和商业化能力,珠三角则在电子产品快速迭代方面具有优势。这种区域分工可能持续深化,企业会根据自身技术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基地。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成都高新区投资自变量机器人、杭州城投支持星海图等案例所示。


5.人才竞争白热化:跨学科团队成为标配

具身智能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AI、机器人、认知科学等多领域人才的深度融合。从融资企业的核心团队背景看,拥有跨学科人才储备的公司更受资本青睐。具身智能大讲堂预测,未来行业的人才争夺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同时精通大模型和机器人系统的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高校可能需要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增加跨学科培养项目。


展望2025年下半年,具身智能行业将迎来几个关键发展节点:


1、首批消费级产品的市场反馈将检验技术的真实成熟度

2、头部企业的技术路线竞争将趋于明朗

3、行业标准制定可能提上日程


对于从业者而言,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产品化和商业化能力的建设;对于投资者,识别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项目而非盲目跟风,将变得尤为重要。


▍结语


2025年上半年的融资热潮无疑为具身智能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但繁荣背后也需保持清醒。与融资额创新高形成对比的是,多数企业仍处于技术研发和产品打磨阶段,大规模商业化尚未到来。行业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瓶颈突破、成本控制、伦理规范建立等。


具身智能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真正智能、实用且安全的机器人伙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技术、资本和市场的长期协同。2025年上半年的融资榜单记录了这一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而更多的突破与创新,还有待行业同仁共同书写。




  END 




科技热点


1.仅重18克的被动伸缩扑翼机器人

2.全球首例 SoftFoot Pro仿生脚原型

3.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全新分层框架曝光

4.受螳螂视觉启发的立体人工复眼技术


大咖观点


1.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 产业大佬们怎么说?

2.人形机器人是继PC、手机之后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

3.傅利叶智能顾捷分享人形机器人探索历程

4.上交大高峰:人形与多足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分析


热点评论


1.A++++轮 融资超10亿 估值超70亿的具身智能公司

2.地球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来了

3.英伟达大会发布人形机器人开发工具

4.宇树Unitree B2对战波士顿动力Spot


新品速递


1.GTC 2024 黄仁勋发布王炸技术

2.傅利叶GR-1通用人形机器人表演架子鼓视频

3.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1

4.地表最强Figure 02发布!算力提升3倍!


资讯配图

微信号|具身智能大讲堂

专注AI具身智能产业前沿话题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具身智能大讲堂】读者讨论群,共同探讨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添加微信号(Robospeak2015)或堂博士手机号(15611695072)备注“具身茶谈”可进入交流群。


兼职作者&投稿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添加微信:具身智能大讲堂客服(19016903753,手机与微信号相同)。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动力 机器人
more
科技快讯 | 全球首家机器人 6S 店在深圳龙岗开业;全国首个机器人博士诞生,上理研发机器人被上戏录取...
【前沿动态】重磅综述!10年间164项研究揭示软体可穿戴机器人技术全貌与未来方向
智元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舞台,演绎科技与文化融合
从数字人到「有温度的」机器人,京东把 AI 深度应用的路线图「摸透」了
倒计时15天!普智未来、上海交大、中汽院(江苏)、吉利汽车、欣旺达、国轩高科演讲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展览会同期活动议程一览
聚焦“感控+数采”,具身智能机器人双TOP10榜单征集开启!
AI全球热点聚焦·OpenAI放大招!计划年底前启用百万GPU、智元、宇树扎堆上市,半年 300 亿融资背后,机器人「太火了」?
2000一张票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好看的竟然是机器人?
累计45亿!2025上半年具身智能融资独家复盘!星海图、千寻智能、逐际动力、智谱AI、自变量、鹿明机器人等企业脱颖而出!
对话腾讯首席科学家:不做商业化硬件产品,只为机器人造大小脑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