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捡垃圾这个系列其实我规划了很久,但是一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写。因为毕竟既然去捡垃圾了,一定不能非常贵。但是也不能是彻彻底底的物理意义上的垃圾,比如x58x79这种物理意义上的垃圾肯定不行,一定还要有相当的使用价值。【捡垃圾一定不能是真垃圾(高举双手)】
那么今天我们来捡一台服务器——华为鲲鹏计算Taishan/泰山100 2280型服务器。
前排注:本系列所有产品均为自购/自有淘汰,未接收任何商家/厂家暗箱协议与赞助。此类产品购买有较大风险,相关文章不构成购买建议。
提到华为鲲鹏计算,曝光率最高的可能就是高端产品所搭载的鲲鹏920CPU,其单个CPU高达64个核心、最大支持4路也创造了当时的核心密度神话。
而泰山100 2280型基于鲲鹏916处理器(即Hi1616),A72架构,单颗32核心并组成双路(如果你嫌规模大还有单路可选),共拥有64核心,2U高度,可支持最多16块3.5英寸硬盘。
这台服务器最早是用在家里公司的机房,为员工搭载云桌面使用,后期因为更换了性能更强的设备致整批泰山100被下架。但是因为没有玩过ARM架构的服务器,加上想要扩充家里云的规模,于是就薅了一台服务器过来给自己长长见识。
因为实在没力气搬动这种服务器,本次的图片角度可能会比较奇怪,凑合看吧Orz。
掀开上盖,首先看到的就是巨大的导流罩,导流罩负责导流四个暴力风扇的气流给CPU散热。导流罩前方有一个可以抬起的小板,便于对风扇进行热插拔或是快速替换。
取下导流罩,就能看到下方的CPU以及四个散热风扇。
散热风扇来自AVC,属于传统的12V风扇。可以看到参数被标定为12V 2.1A,即额定功率为25.2W。
取下一个散热风扇,可以看到进风面有防止气流倒流的百叶。风扇材质也是传统高转速风扇上常见的增强尼龙材质。
机器标配了一张经典的华为SAS3008卡用于硬盘背板的连接和控制,如有需要的话可以替换为其他兼容型号。
机器专门为GPU需求设置了一个x8*2的聚合插口,需要使用专用的GPU坞站转向引出之后转接使用,最大可在坞站内支持两颗单槽GPU卡。由于GPU在新机器上需要重复利用,这里连带着GPU坞站和GPU一起被拆除。前端的X8接口可专用于单个双槽GPU转接或其他PCIe设备的接入。
而在另一侧同样有一个需要转接的X8接口,如要使用也只能依靠转向板。整机只有一个x4可以直插,用于插接x4通道的网卡或是其他设备。
上图同时可以看到主板自带了两个10G光口,在图片外还有两个1G电口,主板基础的功能还是比较齐全,设计也算是相当工整。
需要注意的是主板上没有内置M2接口,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内置硬盘的方式启动,只能通过内置SATA硬盘或是电子盘的方式启动操作系统。
电源本机配置的是两块台达工业出品的460w铂金电源,纯12V输出最大460W。同样的本机还有750W电源可选,两种电源都支持1+1冗余模式。
因为前后会拍到脏乱差的仓库加上实在是搬不动没办法把服务器立起来,其他情况就简单叙述一下。这台机器是12*3.5英寸的硬盘背板版本,理论上在机内用支架还能再固定四块3.5英寸硬盘。机器自带了一个MGMT接口(带外管理口),连接到网络后同时支持web管理和kvm,同样的还有服务器上万年不变的串口和VGA接口。
下面启动机器,进去看看内部情况。
先通过web登录服务器看下基本情况。
Web界面是华为自家的iBMC,其实就是华为的ipmi,各家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薯条厂的iLO、联想的XCC、戴尔iDRAC,其实都是一个性质。
基本情况就在这里,因为是临时搭建的环境,还是192的地址,实际上架后还需要重新配置。
系统信息里面可以看到两颗CPU的基本信息,单颗32C32T,不支持超线程有点可惜,不过相对来讲延迟会低一点,有舍有得吧。
里面先暂时插了8根16G内存,共128G,凑合用吧,不够再加了。
下面我们通过华为自家的KVM_Client直接连接,进行一些系统上的查看和配置。
机器我预装了Ubuntu22.04,也是目前在ARM服务器上最常见的系统。其实让我说我是非常不喜欢Debian系的,完全不如RHEL用的顺手,很难说到底哪不对,就是不顺手。
纯属被RH惯的,用一用Arch就老实了.jpg
这里可以看到当前的功率,目前机内自带的功率计指示功率为168w。让我说就目前这个功率,风扇自己就得吃了40,他们不吃40那都不叫AVC暴力扇。
下面我们通过华为自家的KVM_Client连接到主机,看下具体的系统界面。
在操作系统界面,lscpu指令后指示CPU架构为Cortex-A72,共两个模块,每核一个线程,每个插槽32核,共识别到了64个NUMA节点。
内存方面也顺利识别到了8根内存,没有什么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ARM服务器能用来做什么呢?
能做的事其实遥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多,其实一般来讲大多数X86架构服务器能做的事,ARM服务器一样能做。ARM目前也逐渐在服务器领域形成自己的生态,包括建站、计算、存储等领域基本都能看到ARM架构的影子。具体有什么用法,等我琢磨琢磨会专门做一篇文章出来。
我是Nagisa,我们下期再见。
买电脑讨论群:386615430
电脑吧评测室二手群:829132489
关注B站@电脑吧评测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