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全球工业软件巨头 AVEVA 剑维软件(以下简称 “AVEVA”)在宁波举办的 “论剑 2025” 用户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 “中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这是 AVEVA 首个聚焦本土需求的研发机构,标志着其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迈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作为全球研发网络的关键一环,该中心并非孤立存在 —— 此前 AVEVA 已在 2023 年启动中国客户体验中心,2025 年初旗下泰尔文特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获 “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 认定。此次新中心的成立,直指国内工业升级中对 “数字生产力” 的迫切需求:面对传统生产模式转型、数据孤岛破解、减碳压力等挑战,工业企业亟需集成化智能工具,而 AVEVA 的目标正是成为这一需求的核心响应者。
AVEVA 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负责人李富春明确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创新前沿阵地,这一中心将深度扎根本土,与伙伴协同创新,赋能‘数字中国’智能制造。”
背靠施耐德:巨头协同,强化工业软件生态力
提到 AVEVA,绕不开其与施耐德电气的 “母子关系”——AVEVA 是施耐德电气旗下核心工业软件板块,两者在技术、资源、场景上的协同堪称行业典范。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在大会上强调:“施耐德与 AVEVA 联手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具韧性、更高能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协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施耐德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为 AVEVA 软件提供了落地场景支撑;另一方面,AVEVA 的数字化工具又反哺施耐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方案完整性,形成 “自动化 + 数字化” 的闭环能力。
例如,在绿色工厂建设中,施耐德的自动化设备可实时采集数据,AVEVA 的工业软件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助力企业实现能耗优化与减碳目标,这种 “软硬协同” 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产品矩阵:从设计到运维,覆盖工业全生命周期
作为工业软件领域的 “全能选手”,AVEVA 的产品矩阵几乎覆盖工业全生命周期,尤其在流程工业、离散制造等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 工程设计类
:以 AVEVA E3D 为代表的三维工程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船舶、石化、电力等行业,其最新推出的 “E3D AI 助手” 通过集成大语言模型(如 DeepSeek),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优化布局,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30% 以上。 - 生产运营类
: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HMI/SCADA(人机界面与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控生产数据、优化设备效率,例如在金光纸业的案例中,其软件实现了 “设备实时监控 + 预警”,让工厂停机时间减少 15%。 - 工业智能类
:聚焦数字孪生与工业 AI,可构建虚拟工厂模型,模拟生产全流程,助力企业提前预判问题。例如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合作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船舶建造流程,缩短工期近 20%。
凭借 50 余年技术积累与 300 余项专利(含 30 余项 AI 相关专利),AVEVA 的软件已成为工业企业从 “传统制造” 向 “智能制造” 转型的核心工具。
行业地位:全球工业软件第一梯队,中国市场加速破局
在全球工业软件版图中,AVEVA 稳居第一梯队。其优势在于 “深度垂直 + 全球化布局”—— 既深耕能源、化工、船舶等重资产行业,又通过全球研发网络将本地化需求与全球技术经验结合。在中国,其客户覆盖白银有色、招商局金陵船舶等龙头企业,全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84% 的背景下,AVEVA 的市场份额正持续提升。
对手环伺:全球巨头逐鹿中国工业软件市场
作为行业标杆,AVEVA 的竞争对手同样实力强劲,全球工业软件市场呈现 “多强争霸” 格局:
- 西门子
:以全栈工业软件(PLM、MES、数字孪生)为核心,优势在于与自身自动化设备的深度协同,在汽车、电子等行业渗透率极高。 - 达索系统
:强项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尤其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其 CATIA 软件是全球主流三维设计工具之一。 - PTC
:以物联网(IoT)与 AR 技术为特色,软件可连接物理设备与虚拟模型,在离散制造领域的 “智能运维” 场景中表现突出。 - Autodesk
:凭借 AutoCAD 等设计软件普及度高,在中小型工业企业中渗透率强,近年加速向云端与工业 AI 转型。
面对竞争,AVEVA 的差异化策略在于 “聚焦工业深度场景 + 本土化联合创新”—— 中国智能创新中心的成立,正是其应对竞争、强化本土优势的关键一步。

结语:本土创新能否改写工业软件格局?
AVEVA 中国智能创新中心的落地,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升级,更折射出全球工业软件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在绿色智能转型的大背景下,能否将全球技术经验与本土需求深度融合,能否通过与施耐德的协同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生态,将决定 AVEVA 在这场 “工业数字化竞赛” 中的最终位置。对于中国工业企业而言,这样的布局无疑意味着更多元的数字化工具选择 —— 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正需要这样的 “创新鲶鱼” 来激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