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能“摸着走”?揭秘触觉传感器如何助力导航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5-06-25 17:48

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点击蓝字跳转)

报名开启|顶流期刊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盛会将至!

展览展示|抢位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高曝光商务合作虚位以待,共赴解锁新机遇

9大期刊联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年底正刊发表!




本期推介论文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网络首发。欢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阅读、引用!

【人工智能】专题

你知道吗?即使是最先进的机器人,也会遇到“盲点”问题。就像我们开车时,后视镜和盲区镜片无法完全覆盖所有区域一样,机器人使用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也会受到限制,无法探测到所有障碍物。  

“盲点”问题有哪些?

  • 透明障碍物:透明物体,如玻璃、塑料等,对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来说就像隐形一样,难以探测。 

  • 狭小空间:在狭窄的空间中,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受限,容易造成“盲区”,导致机器人无法及时发现障碍物。 

  • 低光照环境: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摄像头难以捕捉到清晰的图像,影响障碍物探测的准确性。  

触觉传感器来帮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发明了触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就像机器人的“皮肤”,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触觉反馈帮助机器人“感知”障碍物。 

触觉传感器如何工作?

触觉传感器通常由一些柔软的材料制成,当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时,传感器会变形,并通过电压信号将这种变形传递给机器人。机器人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就能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    

触觉传感器有哪些优势?

  • 探测范围广:  触觉传感器可以覆盖机器人的整个身体,弥补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盲区”。 

  • 不受环境限制:  触觉传感器不受光线、透明物体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稳定工作。 

  • 反应速度快:  触觉传感器可以快速感知障碍物,帮助机器人及时避障。

触觉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触觉传感器已经在许多机器人领域得到应用,例如: 

  • 自动驾驶汽车:帮助汽车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提高驾驶安全性。 

  • 服务机器人:帮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工业机器人:帮助机器人进行更精确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结语: 

触觉传感器就像机器人的“眼睛”和“皮肤”,让它们能够更好地感知世界,克服“盲点”问题。相信在未来,触觉传感器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

论文题目

触觉辅助导航车辆:增强盲区和透明物体场景中的障碍物检测

人工智能11-2.png

论文作者与单

李名旺1, 5,李新德2, 4, 5, 6*,张朕通3, 5,张泽宇2, 5,赵浩鸣5

  1.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

  2. 东南大学 自动化学院

  3. 东南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4. 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南京应用数学中心

  6. 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

本文摘要

随着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LiDAR)面临着显著的局限性, 特别是在盲区和透明物体的障碍物检测方面。为了解决盲区问题, 我们设计了一种专门的触觉传感结构, 并开发了触觉辅助导航车辆(HANV)。该系统集成了触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 提供全面的感知能力, 显著提高了在传统传感器无法覆盖的盲区区域的近距离障碍物检测能力。为了应对透明障碍物的挑战, 这些障碍物通常无法被视觉和激光雷达传感器检测到, 我们采用了触觉传感器与激光雷达的融合。触觉系统提供物理接触反馈, 确保可靠地检测到玻璃等透明障碍物, 而激光雷达则提供远程感知能力。两者的结合使得触觉辅助导航车辆能够有效地在具有透明障碍物的环境中导航, 克服了传统传感系统的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触觉与激光雷达融合方案显著提高了在盲区和透明障碍物环境中的障碍物检测能力。触觉辅助导航车辆在复杂且狭小的空间中, 特别是在传统系统表现不足的情况下, 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最小的碰撞率和高效的障碍物规避。这些结果突显了我们的方法在动态和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提升导航性能的有效性。

引文信息

Li, M., Li, X., Zhang, Z. et al. Haptic-Aided Navigation Vehicle: Enhancing Obstacle Detection in Blind Spots and Transparent Object Scenarios. 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2204-025-2807-7

获取全文

人工智能11-3.png

扫描二维码获取全文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如需咨询商务合作、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1期(总第223期)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越疆科技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看点: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一文说透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
谁是最靓的仔?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看点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财报半年报下载(附PDF)
对话清华大学赵明国: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创新!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布!9所985光头!西交华科前三!(附全名单)
史无前例!美国工程师与ChatGPT4合作设计人工智能芯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人口不足20万!丹麦小镇欧登塞如何成为全球机器人中心?
“商业化元年”开启,人形机器人再添实力新玩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人造肌肉,更轻巧、更安全、更坚固!
欧盟终止亚马逊并购iRobot,昔日扫地机器人巨头何去何从
肌肉组织驱动的双足机器人问世,生物混合机器人突破性进展!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
院士报告|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传感器 导航 机器人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