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凭什么让资本用真金白银,在这场技术革命中为它投下信任票?
7月21日:继半年内完成5亿元融资后,再获京东战略领投。这也是阿里与京东两大巨头罕见地押注同一家机器人初创公司。
7月30日:就在昨天,正式发布业内首款10万元级别的全尺寸、全自由度科研级通用人形机器人——LimX Oli。
先聊产品,再聊资本重注下的“阳谋”。
15.8万起的价格,这可以说是击穿了此前同类产品的价格底线。
——更有甚者说:这一刻或许标志着具身智能研究“平民化时代”的真正开启。



科研硬件,不应是“奢侈品”
而是“生产力工具”
众所周知,科研界长期受困于高昂硬件成本与有限预算的夹缝中。
在具身智能概念爆发以前,一款全尺寸、全自由度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价格动辄得上百万。
这样的价格让许多科研团队,尤其是资金相对有限的高校科研团队和初创科研企业望而却步。
“贴近人类运动能力”的性能配置:
165cm身高:精准匹配人类环境中的桌椅、操作台、台阶等设施,无需场景改造,科研数据采集与应用验证直接在真实世界进行。
31 个机身自由度(不含末端执行器):单臂 7 个自由度,单腿 6 个自由度,腰部 3 个自由度,颈部 2 个自由度。
这样的自由度配置,让它贴近人类形态与运动能力,能最大程度适配真实生活和生产场景中的复杂任务需求。
“乐高积木式”自由拆装硬件设计:
LimX Oli 另外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点是,它支持硬件灵活拆装与组件替换。
比如其末端执行器支持手模、夹爪、灵巧手自由切换;另外,还能支持语音、视觉、IMU、激光雷达、触觉皮肤等多类传感器接入。
这一设计,也就意味可以根据不同科研需求快速搭建实验环境,获取多模态输入数据源。
SDK 接口全面开放的系统配置
在系统层面,LimX Oli 支持访问本体状态和传感器数据、底层关节控制与高层任务调度等。
这意味着无论是底层的关节精细控制研究,还是高层的任务调度算法测试,亦或是从遥操作系统构建到模仿学习数据采集等多样化研发场景,Oli 都能适配。
支持云端 API 调用与本地控制融合
动作库与控制器资源,还可以通过 OTA 持续升级。
也就是用户既可以调用稳定的预设动作组合,快速开展基础研究;也能进行个性化开发,针对特定科研需求定制功能,这样设计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
比如官方释出的视频中,在二次开发后,LimX Oli可以走出各种截然不同的拟人动态:
上班的时候迈着“利索的步伐”进入自家工厂,而下班时间点到了,步伐就轻松愉快起来。


不是价格战
是生产力革命的第一声枪响
对于一个科研团队或开发者而言,获取一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意味着要翻越高昂成本、漫长交付、封闭技术三座大山。
创新,常常被工具和预算束缚。
15.8万元起的售价,让顶尖的硬件平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Lite、EDU、Super三个版本,可以匹配不同需求:Lite版切入轻量级应用场景,降低尝鲜门槛;EDU版强化算法开发支持,捆绑TRON 1构建多机研究平台;Super版为复杂任务提供高性能底座。

▲LIMX Oli产品参数

两大电商帝国下注
回到10天前,京东以战略领投身份悍然入场,而此前阿里巴巴也同样下注了逐际动力。
彼时,不少人猜测京东作为坐拥亚洲最复杂仓储网络的零售巨头,极有可能在其华北智能仓堆积如山的货架通道,检验、实践机器人移动、抓取、避障能力。

▲逐际动力打造“IDS协同创新战略“
同时,价格震撼之余,悬疑犹存。
我个人认为,Oli 真正的硬仗在8月8日的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
官方宣布,届时将首次公开演示LimX Oli 。
能否稳健行走?能否完成复杂操作?模块化设计是否真如宣称般易拆易装?能否摆脱“走路僵硬”“现场失误”的行业魔咒……
如果与目前所传性能一致,那么 15.8 万的定价,很可能真能吸引一众中小研发团队与企业入场,推动行业格局与发展。

“价格内卷”
往往是行业爆发的前夕
在传统认知里,“便宜”往往意味着性能的妥协。
时间,静待其证。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素材
【深蓝具身智能读者群】-参观机器人:

我们开设此账号,想要向各位对【具身智能】感兴趣的人传递最前沿最权威的知识讯息外,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它到底是泡沫还是又一场热浪?
欢迎关注【深蓝具身智能】👇


点击❤收藏并推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