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光源技术的涌现正驱动车灯产品加速升级。车灯已超越单一照明功能,其光源也从卤素灯、氙气灯演进至LED灯、激光车灯。这一持续的技术迭代,正推动车灯由功能性设备迈向人车交互中枢。

本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产业概况
• 车灯分类:按应用目的车灯分为照明灯、信号灯和装饰灯,前大灯属于照明灯,尾灯、辅助驾驶状态灯等属于信号灯,LOGO灯、照地灯等属于装饰灯,彰显安全、科技感的车灯不断增加
• 发展历程:车灯已从煤油灯,经历电气化改革,升级至LED光源时代,车灯功能也从多样化时代发展至多元化场景应用的智能化时代
• 前大灯:前大灯光源发展至以LED大灯为代表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时代,LED大灯凭借低能耗、寿命长、体积小、技术成熟等优势,仍是现阶段主流;技术路线主要包括LED矩阵式、DLP、Micro-LED等方案,LED仅能实现百位级像素,DLP、Micro-LED方案具备万级以上高像素优势,是实现投影功能的重要选择
• 尾灯:光源包括卤素、LED、OLED和激光等,LED尾灯技术成熟,基于LED的图形化尾灯方案增加,基于OLED的尾灯方案受到多家车企青睐,但成本高仍是限制其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贯穿式尾灯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方案,车企为提升尾灯科技感及品牌辨识度,在设计上向符号化、交互化发展
• 氛围灯:车内与车外氛围灯功能增加,由装饰向交互功能延伸,车内实现场景选择、与音乐律动等功能,车外将格栅位置作为发光载体,实现照明、迎宾等功能
• 新国标:《汽车道路照明装置及系统》和《汽车和挂车光信号装置及系统》于2025年7月1日开始实施,将加速推动汽车灯光系统向智能化、高安全性演进
市场分析
• 整体市场:2025年上半年,自适应远近光灯(IHC)、自适应远光灯(ADB)、DLP大灯和氛围灯渗透率较去年同期呈增长趋势,IHC搭载量约633万辆,渗透率约60%,ADB搭载量约93万辆,渗透率约9%,DLP搭载量约8万辆,渗透率约0.7%,氛围灯搭载量约552万辆,渗透率约52%;大灯随动转向(AFS)呈下降趋势,搭载量约73万辆,占比约7%
• IHC:中国派系车型搭载占比增幅较大,达到62%,搭载车型价格持续下探,10-20万价格区间占比约51%,新能源、SUV车型是搭载主力车型,占比均超过50%
• AFS:在美系、中国派系车型中的搭载占比增加,欧系车型占比降幅较大,20-30万价格区间车型占比约35%,新能源和SUV车型为主
• ADB:中国派系增幅较大,占比达到38%,欧系降幅明显,降低8个百分点,搭载20-3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占比超过50%,搭载车型以新能源、轿车为主;ADB市场集中度较高,TOP3厂商市场份额超过80%,本土品牌厂商开始向头部外资厂商发起冲击
• DLP:中国和外资车企均有车型搭载DLP大灯,采用高配搭载策略,国内以新能源高端车型搭载为主;在中国乘用车DLP大灯市场,国内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 灯光投影技术:搭载车型快速增加,搭载量约8.1万辆,渗透率约0.77%,快速向低价格区间渗透,10-20万价格区间占比达到22%,在中、欧、美派系车型中均有搭载应用
技术趋势
• 前大灯:厂商在Micro-LED、彩色投影大灯等领域实现突破,星宇股份、京东方等厂商推出创新方案,其中京东方的Micro-LED像素大灯的每个发光单元配备40000颗芯片
• 尾灯:多家厂商推出OLED-TFT尾灯、全彩动画尾灯、光纤尾灯、Mini-LED尾灯等产品,实现信息显示、迎宾等功能,尾灯从单一信号传递升级为动态交互媒介
• 投地灯:马瑞利、光峰科技等厂商推出动态投地灯,投影由单色向彩色发展,未来彩色投地灯将有望加速上车
• 交互功能:车灯实现招呼灯语、动态迎宾、警示信号和自定义灯语等交互功能,并加速与辅助驾驶、语音、数字钥匙等系统联动
• 跨界布局:车灯企业基于车灯与HUD在DLP、Micro-LED等技术上的相通性,以及其在光学设计、精密制造和散热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开始跨界布局HUD赛道,并已推出AR-HUD产品
典型企业分析
• 尊界:尊界S800搭载HUAWEI XPIXEL智能交互车语大灯,实现了车灯与辅助驾驶系统的深度协同
• 星宇股份:与欧冶半导体、晶能光电共同推动iVISION智眸大灯开发,打通了“光源芯片-控制芯片-光学系统”全链路
• 马瑞利:量产全流媒体近场投影车灯系统,投影实现单色到彩色、动态到流媒体的突破

汽车车灯分为照明灯、信号灯和装饰灯,其中前大灯属于照明灯,由远近光灯、前转向灯、前位置灯等组成,尾灯属于信号灯,由转向灯、刹车灯、位置灯等组成,氛围灯、LOGO灯、照地灯同属于装饰灯。汽车车灯经历一个多世纪的迭代升级,由最先的煤油灯开始,经历电气化改革到LED光源等,主要实现照明等功能,随着ADB、DLP、Micro-LED等大灯、OLED尾灯和彩色投影灯的出现,车灯进入到智能化时代。乘用车前大灯光源已基本完成从传统卤素、氙气到LED的转型升级,现阶段LED是主流;LED车灯具备能耗低、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激光大灯较LED大灯,亮度更高、能耗和体积更小,但成本过高。

目前车灯技术路径包括LED矩阵式、DLP、Micro-LED/μAFS、LCD、BladeScan、激光扫描式等方案,其中DLP、Micro-LED方案具备高像素优势,目前已在部分车型上搭载应用,例如Micro-LED已搭载于上汽大众途观L Pro、蔚来ET9、保时捷新款卡宴等车型。
《汽车道路照明装置及系统》和《汽车和挂车光信号装置及系统》为专门针对汽车照明系统的新国家标准,均从2025年7月1日开始实施,将加速推动汽车灯光系统向智能化、高安全性演进。
2025年上半年,自适应远近光灯(IHC)、自适应远光灯(ADB)和DLP大灯渗透率较去年同期呈增长趋势,IHC大灯渗透率达到约60%,ADB和DLP大灯渗透率未来将持续增加,氛围灯渗透率持续增加,达到52%。

厂商在Micro-LED、彩色投影大灯、交互尾灯、动态投地灯等领域加速突破。前大灯领域,基于Micro-LED光源前大灯和彩色投影大灯等实现突破。尾灯方面,OLED-TFT尾灯、全彩动画尾灯、光纤尾灯、Mini-LED尾灯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实现信息显示、迎宾等交互功能。同时,部分厂商推出彩色动态投地灯方案,有望引领彩色投影灯上车浪潮。

车灯企业基于车灯与HUD在DLP、Micro-LED等技术上的相通性,以及在光学设计、精密制造和散热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开始跨界入局HUD赛道。
/ 获取完整报告 /
本报告共32页PDF
产业研究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市场分析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车企研究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供应链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报告订购咨询

小盖:gasgoo2019
电话:18917890875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关于盖世汽车研究院
1、盖世汽车研究院致力于成为行业智库的领先者;
2、拥有以供应链信息、整车及零部件产销量为核心的底层数据资源;
3、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智能智造等领域发展趋势与应用;
4、借助公司平台优势进行汽车产业链深度剖析与研究;
5、输出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源支撑用户进行商业决策。

-END-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 在看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