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诉讼:工业软件巨头的专利绞杀战
2025 年 7 月 31 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688083,中望软件)发布公告称,其再次被全球工业软件巨头 Autodesk(欧特克)在美国加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指控其核心产品 ZWCAD 涉嫌侵犯著作权、窃取商业秘密及违反双方既有协议。这是继 2014 年双方首次交锋后的第二次正面冲突,标志着国产工业软件在全球化竞争中遭遇的法律与技术双重挑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此次诉讼中,Autodesk 将中望软件及其关联公司 ZWCAD Design Co., Ltd.(已注销)、HK ZWCAD Software Ltd.、ZWSOFT America Inc. 一并列为被告,请求法院发布初步及永久禁令,禁止中望继续相关行为,并要求赔偿实际损失、利润损失、示范性损害赔偿金及销毁侵权复制品。尽管涉诉金额尚未明确,但一旦败诉,ZWCAD 的海外市场拓展将遭受毁灭性打击,中望软件的国际业务战略可能被迫全面调整。
这并非孤例。工业软件领域的知识产权诉讼历来是巨头竞争的核心手段。例如,法国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èmes)曾在 2018 年起诉上海知豆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 CATIA 软件。该案中,达索通过证据保全锁定知豆公司 73 台计算机安装侵权软件,最终法院适用裁量性赔偿原则,判决知豆公司赔偿达索 900 万元,创国内工业软件侵权赔偿纪录。此类案例显示,国际巨头正通过法律手段巩固技术垄断地位,国产软件企业面临的合规风险日益严峻。
技术自主的突围:国产 CAD 的十年磨剑
中望软件对 Autodesk 的指控予以坚决否认,强调其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组建专项团队积极应诉。作为国产 CAD 软件的领军企业,中望自 2002 年推出 ZWCAD 以来,已构建起 “二维 CAD + 三维 CAD/CAM + 多学科仿真” 的全栈产品矩阵,服务全球 140 多万用户,覆盖中船集团、中交集团等行业龙头。
在技术层面,ZWCAD 通过兼容 AutoCAD 文件格式实现市场突破,但这也成为其长期被 Autodesk 诟病的 “原罪”。2014 年首次诉讼中,Autodesk 指控 ZWCAD 的架构设计与 AutoCAD 高度相似,涉嫌代码复制。尽管双方最终以和解收场(中望支付 180 万美元并停止销售涉诉版本),但技术同源的质疑始终如影随形。
值得注意的是,中望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 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达 12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三维 CAD/CAM 软件已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例如与中国商飞合作开发的飞机结构设计系统,大幅降低了对 SolidWorks 等国外软件的依赖。然而,在核心底层代码的完全自主化方面,中望仍需突破 “卡脖子” 技术 —— 例如,其 CAD 内核仍依赖第三方授权,这成为 Autodesk 此次诉讼的关键突破口之一。
法律与商业的双重博弈:全球化竞争的暗战
Autodesk 此次诉讼的深层动机,折射出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的残酷竞争格局。根据 IDC 报告,2022 年中国 CAD 市场规模达 48.6 亿元,其中达索系统、西门子、Autodesk 三家占据超 80% 份额,而以中望软件为首的本土厂商合计仅占近 20%。面对国产软件的快速崛起,国际巨头正通过 “技术封锁 + 法律围剿” 策略巩固优势。
从法律策略看,Autodesk 此次诉讼包含三大核心指控:
- 著作权侵权
:指控 ZWCAD 的代码结构、用户界面及功能模块与 AutoCAD 存在实质性相似; - 商业秘密窃取
:声称中望通过逆向工程获取其未公开的技术细节; - 协议违约
:指其与中望历史合作中存在违反保密条款的行为。
值得警惕的是,Autodesk 要求法院适用 “商业秘密即代码” 的扩张性解释,试图将其软件架构纳入商业秘密保护范围,这可能对国产软件的兼容性开发构成系统性威胁。若法院支持这一主张,未来国产 CAD 软件的技术演进将面临更高法律风险。
在商业层面,Autodesk 的诉讼具有明显的市场遏制意图。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望软件营收 1.26 亿元,净亏损 4600 万元,研发投入压力巨大。而 Autodesk 同期市值高达 659 亿美元,年研发投入超 30 亿美元,其通过漫长诉讼消耗中望现金流的意图十分明显。此外,Autodesk 还可能通过此次诉讼,在全球范围内构建 “技术壁垒 + 法律壁垒” 的双重护城河,迟滞国产软件的国际化进程。
行业启示:技术、法律与生态的协同战
中望与 Autodesk 的较量,本质上是工业软件产业话语权的争夺。在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研发设计类软件(如 CAD、CAE)的国产化率不足 20%,高端市场几乎被欧美企业垄断。国产软件要实现突围,需在三个层面突破:
1. 技术自主:从 “形似” 到 “神似” 的蜕变
ZWCAD 的兼容性策略虽助其打开市场,但也埋下法律隐患。未来需加强底层技术研发,例如开发自主几何建模内核(如中望自主研发的 Overdrive 内核),实现从 “功能兼容” 到 “架构自主” 的跨越。同时,应加大工业 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投入,例如 AVEVA 剑维软件通过集成大语言模型开发 E3D AI 助手,将设计效率提升 30% 以上,这种技术创新才是破局关键。
2. 法律防护:构建知识产权防御体系
工业软件企业需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 研发阶段
:实施代码溯源管理,避免无意识侵权; - 市场阶段
:建立专利交叉授权网络,例如华为通过持有超 12 万件专利构建谈判筹码; - 诉讼阶段
:储备专业法律人才,借鉴达索系统在知豆案中的证据保全策略,提升反制能力。
3. 生态协同:从单打独斗到产业联盟
国产软件企业应加强产业链协同,例如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同时,需警惕国际巨头的生态封锁 ——Autodesk 通过 AutoCAD Open Design Alliance(ODA)控制文件格式标准,中望等企业需推动建立自主标准体系,例如基于 STEP、XML 的开放数据接口。
未来展望:国产 CAD 的涅槃之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望软件的应对策略将深刻影响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走向。从短期看,其需在法律战场上证明技术自主的真实性 —— 例如通过代码对比分析、开发日志溯源等方式,反驳 Autodesk 的侵权指控。从长期看,需加快构建 “技术 + 法律 + 生态” 的三维竞争力,例如:
加强与国内制造业龙头的联合创新,如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合作开发船舶设计专用模块,形成差异化优势;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例如在 ISO TC184/SC4(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技术委员会)中争取话语权; 探索 “开源 + 商业化” 模式,通过开放部分代码吸引开发者,构建自主软件生态。
正如无锡中院在 2024 年发布的司法建议所指出的,工业软件企业需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战略核心,通过合规体系建设规避法律风险。在 “双碳” 目标与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下,国产 CAD 软件的突围不仅是企业个体的生存之战,更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战役。这场战役的胜负,将决定中国能否在全球工业软件价值链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结语
Autodesk 的诉讼风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望软件若能通过此次危机实现技术、法律与生态的全面升级,或将成为国产工业软件全球化的标杆案例。而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必定是那些能够将技术自主、法律合规与生态协同深度融合的企业。在这场没有退路的战争中,国产工业软件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此刻的选择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