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零开始构建大语言模型的关键要点》的核心内容系统性整理,按模块提炼关键结论与最佳实践:
1. 自建 vs 采购预训练LLM的决策框架
三种选择:
商业API(如OpenAI):低技术门槛,适合快速原型/非敏感数据,但存在合规风险、成本高、不可定制。
开源微调(如Llama):平衡性能与灵活性,需中等技术能力,适合有限数据场景。
从零训练:需海量算力/数据(如Chinchilla定律),仅当模型为核心护城河或需架构创新时选择(如专用分词器、领域数据)。
2. 缩放定律(Scaling Laws)
Chinchilla最优解:模型参数与训练数据量应同比缩放(计算预算↑10倍→模型↑3.1倍+数据↑3.1倍)。
实践建议:根据算力预算优先确定数据-模型平衡点,而非盲目增大模型。
3. 硬件与并行策略
硬件需求:
PaLM(540B):6144 TPU v4;OPT(175B):992 A100 GPU;需分布式训练。
并行技术组合:
数据并行:分片数据到多节点,适合大数据集,但内存冗余。
张量并行:拆分矩阵计算到多GPU,需高带宽,减少内存占用。
流水线并行:按层切分模型,通信开销最小,受限于模型深度。
优化技巧:梯度累积、异步SGD、微批处理提升效率。
4. 数据处理核心步骤
数据质量:
去重:用LSH模糊去重(参考《Deduplicating Training Data...》论文)。
清洗:去HTML/模板文本,修正拼写,平衡领域数据(如科学数据↑采样)。
防泄露:用n-gram移除下游任务数据。
分词策略:
子词分词(BPE/WordPiece/SentencePiece):平衡词汇量与OOV问题,SentencePiece支持无空格语言(如中文)。
无分词模型(ByT5):直接处理字节,跨语言但精度较低。
5. 预训练工程实践
架构调优:
从GPT-3/OPT基线调整:如旋转嵌入(RoPE)、并行注意力层、纯密集层。
超参数搜索:
小模型实验→外推大模型参数,动态调整学习率(线性预热+衰减)、批次大小(渐进增大)。
稳定性问题:
应对硬件故障(自动重启+隔离节点)、损失峰值(降低学习率/跳过问题批次)。
正则化(Dropout、权重衰减)、热插拔优化器应急。
6. 模型评估与风险管控
评估基准:
NLU任务:SuperGLUE、HellaSwag(常识推理)、HumanEval(代码)。
n-shot学习:零样本/少样本提示测试泛化性。
人工评估:NLP工程师(发现系统性缺陷)+领域专家(验证逻辑链)。
偏见与毒性:
训练阶段:过滤/修改偏见数据(如性别词替换)。
后训练:RLHF优化、提示工程、输出过滤。
检测工具:CrowSPairs(社会偏见)、RealToxicityPrompts(毒性生成)。
缓解策略:
7. 指令调优与RLHF
指令调优:
通过1.8K任务指令微调提升零样本性能,需链式思维(CoT)示例强化推理。
RLHF流程(如InstructGPT/ChatGPT):
代价:对齐税(性能轻微下降),可用Scale AI等第三方服务降低实施成本。
监督微调(SFT):人工标注指令数据。
奖励模型训练:人工排序模型输出。
PPO强化学习:用奖励模型优化策略。
关键决策清单
复制
阶段 | 关键问题 | 推荐动作 |
---|---|---|
立项 | ||
数据 | ||
硬件 | ||
评估 | ||
后训练 |
总结:训练大模型是系统工程,需在数据质量、算力效率、评估伦理间动态权衡。优先复现成熟架构(如GPT-3→Chinchilla缩放),再针对性优化。





本书免费下载地址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回复关键字“AI加油站39”获取下载地址。
【AI加油站】第八部:《模式识别(第四版)-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