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直击 | 聚焦AI+船舶 探索全球海事业新未来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08-01 18:45
资讯配图

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重塑全球格局,也为海洋开发与利用带来了革命性的机遇,智能船舶、智慧航运、智慧港口、智能航保等新形态的加速演进,正强力推动船舶工业与航运、海事、港口等产业深度融合。


日前,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AI赋能海洋——智领深蓝,加速未来船舶跨界融合论坛”上,来自政府、学术界、海事界以及铁路、汽车、信息化等多领域多学科专家与行业代表围绕如何更好地聚焦AI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推动技术标准互通、资源共享与跨界合作,进一步巩固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技术引领力和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资讯配图


与会专家指出,全球船舶工业正经历从“劳动力成本驱动”向“智能生态主导”的质变。随着AI技术赋能船舶工业加快推进,AI在船舶工业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新一代智能船舶发展前景广阔。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船舶工业要深刻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推进AI与船舶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论坛上,中船集团集中发布了“智海·图灵”海上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基座平台、水星智算处理器凌久NP101、海鲲大模型、蓝豚智能产品安全性测试验证平台、造船领域科技创新管理高质量数据集、数字化营运支持系统等6项AI创新成果,全面系统展示了近年来中船集团在AI领域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取得的成就,对加快培育船海产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和推动人工智能与船舶工业实现深度融合具有战略性的前瞻作用。


推动融合发展 打造智能高地

资讯配图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船舶制造业加速融合,智能化已成为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国际海事组织正在推进立法,加速智能船舶商业化发展进程,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造船国家也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积极推进智能船舶的研发和应用。


作为全球船舶市场智能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和先行者,中船集团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系统提出了“1-1-9-3-1”数智化转型愿景。论坛上,中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彭原璞表示,中船集团聚焦新一代高端、智能、绿色船舶,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行业深度融合,集中力量构建智能生态,逐步形成了智能基座、智算芯片、行业大模型研发能力,积极开展能效管控、设备运维、货物管理、船体健康、营运优化、自主航行等船岸智能应用,形成了系列智能化工程实践成果,不断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


资讯配图


目前,以智能船舶创新联盟为代表的产业链上下游各单位加强协同,我国智能船舶研究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开发了一个平台加N个智能应用,智能船舶技术架构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并初步建立了智能船舶的法规、规范和标准体系,为加快智能船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指出,我国船舶工业要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实现典型场景工程应用为牵引,建立健全智能船舶产业生态,加快智能船舶产业培育和集聚发展;搭建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共同培育海事发展新动能。


资讯配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船舶与航运的未来图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干部人事处处长黄春华表示,面向未来,上海将依托深厚的船舶产业基地、顶尖的科创资源、开放的市场环境,持续完善支持智船舶研发、测试、示范、商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生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航运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集关键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先进系统集成、现代航运服务于一体的世界级智能船舶与航运产业集聚地。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长金宏松表示,聚焦AI+海洋,上海大力支持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无人船、智慧海洋装备等研发设计制造,提升智能化、数字化能级。聚焦海洋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船舶、海工、航运等海洋产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探索应用落地  培育新质生产力

资讯配图


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新一代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航运数字化与自主船舶、AI技术在船舶数字化和自主化的应用实践、面向商业运营的自主航行实现路径、用人工智能释放船舶数据的潜力、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应用等主题作主旨演讲并指出,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海事业正处于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的关键时期,今后要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更多海事领域的应用落地,要积极探索智能船舶、自主船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海事行业走向智能未来,共同推动全球海事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指出,当前,新一代智能船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智能船舶的发展源于航运业安全、绿色、智能的需求,而高新技术的发展逐步推动船舶智能化、自主化、少人化。但是,智能船舶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研发周期长、预期投入大,模型构建、场景定义、系统集成难度大,跨学科、跨领域技术融合难度大,成本、市场接受度、标准法规制定进展缓慢。


资讯配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AI是使能技术中的核心,无AI应用,难以称之为“自主船舶”和“自主航运”AI正在演化,与航运及船舶的结合是渐进过程,目前没有真正意义的“自主船舶”船舶或者航运“自主化”,需要长期实践和法规完善,目前所有称之为“自主船舶”的都只是部分功能在特定场景下的“自主”。技术需要持续的数据验证和算法优化,验证系统设备、通信网络、算法控制、多层次协同等,是试验验证的重中之重。当前自主船舶技术发展处于群雄并起“战国时代”,标准规范和海事规则制定最为急迫。


资讯配图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李彦庆


论坛上,上船院副院长李鑫、日本邮船(NYK)集团MTI总经理安藤英幸、GTT集团下属安升思·马罗卡新加坡公司董事总经理及全球运营总监Haraldur Orri Bjornsson、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MTIC)首席科学家李星群介绍了AI技术在海事业的最新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李鑫认为,对于要实现高等级的智能船来说,光靠模型算法还不完全够。同时,智能系统还会面临人机交互和等效替代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和迭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船舶走向自主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不容缺失。由于AI自身的特性,会对船上从设计建造、系统研发、配套带来很大变革,所以必须按照AI的发展规律来做,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一定是生态级的往前走,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智能船舶生态。


近年来,日本在自主船舶商业化领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安藤英幸介绍了日本自主航行项目MEGURI2040以及自主船方面的进展。MEGURI2040第一阶段项目DFFAS已经在2022年成功完成示范航行,目前正在推进作为第二阶段的DFFAS +项目,计划于今年进行示范。DFFAS +项目旨在将自主导航系统引入航运领域,目前正在为长达数月的商业服务示范做准备。


数据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是,挖掘数据的价值更加重要。Haraldur Orri Bjornsson表示,人工智能在海事业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船舶行业尽管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但是通过AI助力,依然会挖掘到巨大的改进空间,进一步释放潜力。利用AI可以从船舶运营各方面数据中发现出更加细微的趋势,实现态势感知,寻找解决方案,进而提升船舶运营性能。


李星群指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深度专业化与精确应用导向的新阶段,这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人工智能的价值最显著地体现在实际应用的部署上,船舶自主导航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在海事与近海工程领域的整合将变得日益深入和广泛。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以及海量数据资源的支撑,MTIC的人工智能离岸工程创新平台在海事和离岸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


跨界融合 探索资源共享与合作

资讯配图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工业领域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在这些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将给船舶行业带来启示。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院长周时莹、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都青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郭魁元围绕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的主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跨界融合发展方向,对今后推动船舶、铁路、汽车、信息化等多领域多学科更好地实现技术标准互通、资源共享与跨界合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资讯配图


周时莹表示,船舶行业从业门槛、技术门槛比较高,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长板牢牢把握在手里,不要畏惧也不要排斥新技术的到来,这些技术会让从业者更容易在过程中开发和应用。同时,船舶行业要把开发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沉淀下来,等到产业化应用和开发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提炼数据本原有价值的东西,回馈闭环到开发、生产、集成、应用等每一个环节。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我国高铁产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都青华介绍,紧密围绕着装备制造业特点和中车自身整体的优势,中车是以人工智能+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布局了行业大模型来夯实技术底座,来培育数智产业。在战略层面上,中车系统谋划了人工智能整体发展蓝图;在组织实施层面,中车制定了总部组织平台公司牵头,统一服务共建共享和梯次平移的建设原则;在基础建设层面,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在大模型的构建方面,中车联合中国电信和百度等,形成了一系列行业场景大模型。


随着船舶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网络信息数据安全得到了研发人员、使用人员以及航运者充分高度的关注。敖立指出,智能船舶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智能船舶的导航、定位和通信系统面临着定位的信号被干扰或者说被黑客攻击,二是智能船舶的通信模块、感知模块以及很多的软件系统、人工智能信息的系统可能存在漏洞;三是船舶航行过程中涉及航运数据、机舱数据、货物信息等敏感数据在交互中存在失密的可能。因此,船东需要通过技术和标准加强安全防护的能力等,比如通过防火墙的设计、定期加强漏洞扫描等提升防护能力。在管理方面,船东要明确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架构的设计,做好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机制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应急演练。


当前随着船舶行业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测试验证体系无法完全满足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郭魁元表示,对于船舶工业智能化发展来说,从测试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点应该聚焦数据,数据是测试重要的原材料。对汽车行业来说,把开发的数据、市场的数据以及所有的外部环境数据,融合在一起是目前测试里最关键的事情。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WAIC 2025精彩!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2025 WAIC 炸场!特斯拉平替开普勒 K2 大黄蜂直播 8 小时,Optimus 压力来了?
AI答IMO难题坦承“不会”,OpenAI:这就是自我意识
全栈芯基建:Marvell重构AI芯片高速公路(二)光互连与封装革新,驱动2025 AI芯基建爆发
1000+ 企业汇聚,17张图谱详解2025汽车新供应链 | 含:辅助驾驶、AI大模型、毫米波雷达、电气化领域等
智领工业,人机共创未来|全数会 2025 AI 赋能工业制造与机器人融合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ChatGPT 通过了「我不是机器人」验证,一个能骗过 CAPTCHA 的 AI 智能体,正在试探互联网的边界
论坛直击 | 聚焦AI+船舶  探索全球海事业新未来
OpenAI护城河被攻破!AI新王Anthropic爆赚45亿,拿下企业级LLM市场
一切竞争,都变成了「AI 竞争」
“AI超级个体”登场:硅基智能重磅亮相2025WAIC人工智能大会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