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神经语法”被注册成商标:国际巨头的专利池,正在对国产脑机收“过路费”
一、先来一段科幻小品
2030 年的某一天,国产脑机工程师小李打开 IDE,准备写一段神经解码算法。
编译器突然弹窗:
“您使用了专利 #US16,888,888《一种把大脑想喝奶茶的意图翻译成 0 和 1 的方法》。
如需继续,请支付 0.0001 美元/次,或开通包月 9.9 美元。”
小李当场 Ctrl+Z:我连奶茶钱都不舍得,你让我给解码奶茶付费?
二、专利池到底有多“池”?
• 深度:像马里亚纳海沟,掉进去就爬不出来。
• 宽度:从“电极形状”到“眨眼频率”都被写成权利要求 1-99。
• 特效:每往里扔一颗国产芯片,研发成本自动 +40%。
翻译成人话:本来 1000 万能搞定的项目,现在要多交 400 万“过路费”。
网友辣评:这不是护城河,这是护城“钱”。
三、国际巨头的“神经语法”三大招
1️⃣ 词根垄断
把“β 波 + γ 波 = 注意力”这种基础公式注册成专利。
国产团队:那我改叫“伽马贝塔融合术”?
律师:不行,音译也算侵权。
2️⃣ 句式垄断
任何“如果脑电振幅 > X 则触发指令”的 if-else 句式都被收入囊中。
程序员:那我写 switch-case?
律师:switch 也是分支,交钱。
3️⃣ 标点评价
连“在代码末尾加感叹号表达紧急指令”都申请了。
程序员怒写中文句号,被警告“东方标点同样适用”。
四、国产突围的“土味反杀”
• 拆字法
把算法写成文言文,“若神动而意起,则机随之”——专利检索当场宕机。
• 方言法
用粤语注释变量名,“nei5 sik6 naa4”成功绕过英文关键词。
• 玄学法
把核心逻辑放进 FPGA,外层再包一层《易经》八卦布局,律师看了三天三夜:
“这到底算硬件还是算卦?”
五、彩蛋:未来的“神经税”账单
• 免费版:每 3 秒插播 5 秒广告,广告内容是你脑子里刚想的奶茶。
• 会员版:去广告 + 双倍采样率 + 专属客服小娜,包年仅 999 元。
• 超级会员:解锁“脑内弹幕”功能,可实时看到别人的想法(需对方也开通)。
结尾
当资本把“神经语法”注册成字典,
留给后来者的只剩错别字和火星文。
但别忘了,
汉字有 10 万种排列,
代码也有 1000 种写法,
专利墙再高,也挡不住脑洞更大。
毕竟——
**思想是免费的,**
**只是通往思想的 USB-C 被贴了价签。**
所以,程序员们,
请继续把 if-else 写成“若-则”,
把 for-loop 写成“循环往复”,
让专利池看不懂中文之美,
也看不懂中国工程师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