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低空经济的战略价值与 PPP 模式的适配性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正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 1.5 万亿元,2035 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在这一进程中,政府与企业通过 PPP 模式共建生态,成为破解空域资源碎片化、基础设施投入大、技术转化周期长等瓶颈的关键路径。
PPP 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天然适配低空经济的复杂特性:
资源整合:政府提供空域规划、政策支持等公共资源,企业注入技术、资金和运营经验。
风险共担:通过合同约定明确权责,降低单一主体的风险敞口。
创新协同:政企深度绑定推动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
一、政策协同:构建低空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1. 顶层设计先行
国务院《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放管结合” 的空域管理改革方向,各地在此框架下创新政策工具。例如,上海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提出 “四网建设”(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并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
2. 特许经营创新
山东平阴县推出全国首例县级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项目,以 9.24 亿元出让 30 年运营权,由政府全资公司山东金宇通用航空负责低空经济运营、飞行执照驾培等服务。这一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县域低空经济潜力,但也引发对公益属性边界的讨论。
3. 金融工具赋能
成都淮州新城通过 “PPP + 专项债 + 产业基金” 组合拳,总投资 11.65 亿元建设通航产业园综合体,涵盖通用机场、通航小镇等五个子项目,形成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的良性循环。
二、资源整合:打造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
1. 空域资源精细化管理
深圳建立全国首个低空智能管控平台,融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通航飞行服务保障系统等,实现 “计划审批 - 飞行监控 - 应急处置” 全流程数字化。例如,龙华区医疗样本转运项目通过该平台将配送时间从 20-30 分钟压缩至 3-7 分钟,覆盖 8 家社康机构。

2. 起降网络全域布局
上海浦东软件园与林洋航空合作打造跨省低空载客航线,从浦东到江苏启东的航程从 1.5 小时缩短至 20 分钟,并计划在长三角 45 个区县市建设不少于 100 个停机坪。成都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则构建 “通用机场 + 低空飞行营地 + 直升机停机坪” 的三级网络,串联文旅景区形成 “低空旅游金三角”。
3. 产业载体集群发展
成都交投集团与金堂县组建淮投公司,采用 “管委会 + 专业投资公司” 模式开发通航产业园,引入应急救援、工业无人机等产业集群,形成 “研发 - 制造 - 运营” 全产业链。目前,通航运营基地(一期)已投运,未来将带动区域经济规模超百亿元。
三、技术创新:突破低空经济的核心瓶颈
1. 飞行器技术迭代
顺丰在深圳部署新一代无人机,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定位导航技术,日均处理包裹超 5 万票,覆盖宝安、光明等全域及中山、珠海等地。美团在龙华区投入自研无人机,实现医疗样本运输全流程智能管控,配送时间压缩 80% 以上。
2. 空管技术跨界融合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与静安市北高新园区共建低空智能管控平台,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络、列车自动控制理念融入低空管理,为无人机划定 “空中轨道”,实现高密度飞行的自动化调度。该平台已支撑市北高新区内关键物料传递从 “小时级” 到 “分钟级” 的跨越。
3. 数据驱动的生态协同
深圳推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数字孪生平台,整合气象、地理、飞行数据,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空域使用建议。例如,CASETiFY 联合丰翼开通低空物流专线后,96% 跨城订单可次日送达,上午送达比例从 11% 提升至 68%。

四、风险共担:完善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 合同条款精细化设计
深圳医疗样本转运项目通过合同明确权责:政府负责空域协调、起降场建设,企业承担无人机运维、保险购买,收益按运输架次分成。例如,龙华区中心医院按单支付费用,企业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边际成本。
2. 保险产品创新
阳光财险推出低空飞行器综合保险,覆盖机身损失、第三者责任、货物运输等场景,为深圳顺丰无人机配送提供超 900 亿元风险保障。中再产险联合太保产险发布 “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 示范性条款,探索无过失赔偿机制,被视为无人机 “交强险” 雏形。
3. 退出机制预置
成都淮州新城 PPP 项目在合同中约定 “技术迭代触发条款”:若出现更高效的通航技术,双方可协商调整投资分配或引入第三方承接。这种弹性设计降低了技术过时带来的沉没成本风险。

五、典型案例:政企共建生态的四大范式
1. 县域经济激活型 —— 山东平阴低空经济特许经营项目
模式:政府出让 30 年特许经营权,企业负责全链条运营。
成效:首年飞行架次突破 5000,带动航空培训、旅游等关联产业收入超 2000 万元。
挑战:需平衡公益属性与商业回报,避免 “重建设轻运营”。
(注:此项目最终终止,仅供参考学习)
2. 城市治理升级型 —— 上海静安低空飞行示范区
模式:政企共建低空智能管控平台,开放楼宇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
成效:无人机物流配送效率提升 300%,政府通过数据共享降低城市管理成本 15%。
创新:将轨道交通智能管控技术迁移至低空领域,实现 “轨交逻辑” 与 “空域管理” 的跨界融合。
3. 产业集群培育型 —— 成都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
模式:“PPP + 产业基金” 驱动,打造 “通航制造 + 应急救援 + 低空旅游” 生态。
成效:吸引极飞科技、纵横股份等 20 余家企业入驻,预计 2025 年总产值突破 50 亿元。
经验:通过 “土地作价入股 + 税收返还” 降低企业初期投入。
4. 民生服务普惠型 —— 深圳龙华医疗样本无人机配送
模式: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医院按单付费。
成效:社康样本上送准时率从 60% 提升至 100%,患者复诊等待时间缩短 50%。
启示:民生类低空经济项目需建立长效财政补贴机制。

六、未来趋势:低空经济 PPP 的进阶方向
1. 技术驱动的生态重构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亿航智能 EH216-S 在深圳试点 “空中的士”,票价 10 元 / 公里,上座率达 75%,预计 2025 年商业化运营。
氢能动力:成都淮州新城引入氢燃料电池无人机,续航里程突破 300 公里,碳排放降低 90%。
2. 区域协同的网络扩张
长三角低空经济走廊:上海、苏州、无锡等 9 城共建省际空域协调机制,开通 10 条跨城物流航线,目标 2027 年实现 “2 小时全域覆盖”。
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庆江北机场与成都天府机场联动,打造 “航空物流 + 低空配送” 无缝衔接的立体网络。
3. 治理体系的智能进化
数字孪生监管:深圳建设低空经济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模拟空域流量、气象条件,提前预判风险并优化航线规划,空域利用效率提升 30%。
区块链存证:上海静安试点无人机飞行数据上链,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保险理赔、费用结算,降低信任成本。
结语:政企协同,共筑低空经济新生态
低空经济的发展不是政府或企业的 “独角戏”,而是需要构建 “政策协同、资源整合、技术创新、风险共担” 的共生生态。从山东平阴的县域探索到上海静安的城市实践,从深圳的物流革命到成都的产业集群,PPP 模式正成为激活低空经济万亿市场的 “金钥匙”。未来,随着空域改革深化、技术迭代加速和金融工具创新,政企合作将在更广阔的场景中实现 “天空资源” 与 “地面经济” 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维度。
引用来源
山东平阴低空经济特许经营项目:南方周末
深圳龙华医疗样本转运项目:宝安日报
上海静安低空飞行示范区: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
成都淮州新城通航产业园:成都交通投资集团官网
深圳低空经济政策:深圳人大网
低空经济保险创新:新华网
顺丰无人机配送数据:深圳新闻网
国务院政策文件:中国政府网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测:财联社
上海长三角低空网络:上海市人民政府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