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策破局:空域开放与法规护航是地基
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首先得益于政策端的 “放管服” 改革。2024 年中央空管委在合肥、杭州、深圳等 6 城启动 eVTOL 试点,将 600 米以下空域管理权下放地方政府,审批流程从 “多头报备” 压缩至 “一窗受理”。深圳更通过《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对获得适航认证的企业给予最高 1500 万元奖励,新开物流航线每条补贴 20 万元。政策红利直接推动低空经济从 “试验田” 走向 “规模化”,例如顺丰丰翼无人机在大湾区实现跨城物流网络互联,2024 年累计飞行 100 万架次,运输货物超 520 万件,相当于绕地球 132 圈。
合规先行是关键。亿航智能 EH216-S 作为全球首个获中国民航局适航三证(TC、PC、OC)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2023 年取证后迅速落地广州、温州等城市,单价 239 万元的机型已交付超 50 架。企业需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对适航认证、空域申报、数据安全的具体要求,例如 150 公斤以上无人机需提前 1 小时报备飞行计划,跨区域飞行需申请特许航线。

二、技术选型:场景适配与成本控制是核心
技术路线的选择直接决定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当前主流的 eVTOL 构型中:
多旋翼(如亿航 EH216-S)适合短途旅游和应急配送,技术成熟但航程受限(约 30 公里),单机日执飞 60 次可实现季度营收破百万;
倾旋翼(如时的科技 E20)速度达 320km/h,量产后售价降至 700 万 - 800 万元,适合城市通勤,但机械复杂度高;
复合翼(如顺丰 “方舟 150”)在云南光伏电站项目中单日运输物资 5-7 吨,平衡载重与效率。
技术降本需双轮驱动:一方面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硬件成本,例如时的科技 E20 采用国产化电机和孚能科技电池,成本较初期下降 30%;另一方面探索 “硬件 + 数据” 模式,蜜蜂低空通过收集飞行数据优化景区调度,单台设备年数据服务费达 15 万元。
三、场景落地:高频刚需与生态协同是突破口
场景选择需遵循三大原则:
政策友好型:优先切入物流、巡检等政府主导的 B 端场景。例如美团无人机在深圳、上海开通 28 条配送航线,单票成本降至 4 元,北京八达岭长城航线更实现应急药品 5 分钟送达;

技术适配型:重庆新桥医院与医药集团合作,无人机将 25 公里地面运输时间从 45 分钟压缩至 26 分钟,覆盖 80% 危急重症病例;
流量变现型:蜜蜂低空以文旅场景切入,在 23 个省份 110 个景区部署无人机观光服务,通过 “飞行体验 + 私域运营” 实现用户复购率超 30%。
生态协同决定规模化速度。深圳构建 “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 四大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快速部署起降点;合肥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推动峰飞航空、小鹏汇天等企业共建 eVTOL 产业链。亿航智能更与印尼、巴西等国合作,EH216-S 在雅加达完成载人首飞,探索 “技术输出 + 本地化运营” 模式。

四、盈利模式:从硬件销售到生态增值的跃迁
短期依赖硬件与运营:
硬件销售:亿航 EH216-S 在淘宝直播间成交首单,2024 年订单量同比增长 200%;
按次收费:美团无人机配送费 4 元 / 单,蜜蜂低空文旅项目人均收费 525 元 / 次;
订阅服务:电力巡检企业可通过 “设备租赁 + 数据分析” 模式,年服务费达 80 万元 / 套。
长期聚焦数据与生态:
空域管理: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整合 500 米级气象数据,为企业提供动态风险预警,年数据订阅费超 500 万元;
保险创新:全国首单 “低空天气保” 将风速、能见度等因子嵌入定价模型,风险降低 30% 的企业可享受保费折扣;
城市服务:武汉东湖高新区无人机通过 AI 识别施工风险,2024 年减少外力破坏事故 42%,政府购买服务年预算超 2000 万元。
五、风险控制:动态监测与生态对冲是保障
三大风险需重点防范:
空域波动:试点城市外仍存在 “空域孤岛” 现象,企业可通过购买 “空域保险” 对冲政策风险,例如人保财险推出的 “低空天气保” 已覆盖深圳 80% 的无人机运营企业;
技术瓶颈:亿航智能 2024 年测试搭载固态电池的 EH216-S,续航从 30 公里提升至 50 分钟,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 18 个月;
市场培育:C 端对低空出行接受度不足 30%,企业可通过 “低空旅游 + 应急演练” 进行用户教育,例如太原西山景区将 eVTOL 载人飞行与消防演习结合,年体验人数超 10 万人次。

六、资本运作:从融资输血到造血循环是目标
早期融资聚焦技术验证。时的科技 2024 年完成数亿元 B 轮融资,用于芜湖总装工厂建设;蜜蜂低空天使轮由阿尔法公社领投,资金重点投入 AI 调度系统开发。成熟期需构建现金流闭环。深圳翰斯航空通过 “无人机 + 保险 + 数据” 模式,2024 年营收突破 5000 万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 40% 以内。

政策补贴是重要杠杆。合肥对 eVTOL 载人航线按每人 200 元 / 架次补贴,单个企业年最高可获 600 万元;重庆新桥医院无人机送药项目获得地方卫健委专项补助,设备采购成本降低 40%。
未来十年:万亿市场的终局之战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 年低空经济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突破 3.5 万亿元。真正的机会在于场景深度融合:例如医疗领域可构建 “无人机急救网络 + 5G 远程诊疗”,电力行业探索 “巡检数据 AI 分析 + 设备智能运维”。企业需从 “单一服务商” 升级为 “生态构建者”,例如亿航智能在印尼复制 “适航认证 + 基建配套 + 文旅运营” 的全链条模式,为全球低空经济输出 “中国方案”。
关键成功要素总结:
政策敏感度:紧跟试点城市动态,善用补贴与认证红利;
技术迭代力:保持每年 20% 以上研发投入,重点突破电池、飞控等核心技术;
场景穿透力:优先选择政府买单、高频刚需、数据价值高的领域;
生态整合力:联合空管、通信、保险等机构共建产业联盟。
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 “空域资源 + 数据资产 + 场景网络” 的三维博弈。企业需以政策为盾、技术为矛、场景为刃,在万亿市场中开辟出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各试点城市政策文件、企业公开财报及新闻稿)
参考文献
中国民航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央空管委《关于开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的通知》、深圳《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亿航智能 EH216-S 适航认证公告、顺丰丰翼无人机运营数据、美团无人机配送案例、蜜蜂低空天使轮融资公告、时的科技 E20 技术参数、重庆新桥医院无人机急救案例、国网江苏江宁区电力巡检报告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数据、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以上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不做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