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雾氤氲,万顷竹海在曙光中苏醒。近日,在雅安市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竹农李建涛踩着露水走进森隆竹产业基地仔细察看竹叶长势,进行除草管护,“以前只晓得砍竹子卖原料,如今改种的梁山慈竹叶子都能够卖钱。”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芦山县立“竹”资源,做“竹”文章,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

李建涛仔细观察竹叶长势

01
立“竹”资源
打造特色产业链条
7月28日,记者走进四川森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在竹叶粉生产线上,自动化设备正按照设定参数高效运转,鲜叶经过清洗、烫漂、护色、干燥、超微粉碎、杀菌、包装等工序,最终成为细腻的抹竹粉成品。
“直接从竹林基地采摘的梁山慈竹和箭竹鲜叶,产品纯天然。”企业负责人曾剑飞介绍,抹竹粉可广泛用于制作茶饮等各类新式抹竹食品。公司一年可生产600吨抹竹粉,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四川森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芦山融媒体提供)
芦山作为雅安市“两轴三圈联动”战略中“天芦宝荥生态经济圈”的核心成员,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本,林竹资源丰富。然而,过去竹农们守着“绿色银行”却难取“现钞”。“毛竹论吨卖,冬笋靠商贩收购,辛辛苦苦一年,兜里剩不下几个钱。”李建涛的记忆里透着无奈。资源沉睡,产业低端,一度是制约芦山竹产业发展的瓶颈。
转机始于芦山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以生态产业化为重要抓手,持续做大做强林竹产业,引进优强企业,着力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2022年招引四川森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生产抹竹竹叶粉、固体饮料、萃取液、竹香精等以竹叶为原材料的全系列产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生物科技产品。同时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先进碳材料制造项目,聚焦医疗与新能源、电子工业与循环经济领域,建设年产1.5万吨高端碳材料生产线,规划建设年产1.5万吨电子专用碳和再生活性炭生产线,预计建成后年消耗竹材5万吨,带动产业链增收3.2亿元。
一根竹子,一头连着竹农,一头连着市场。
“芦山的竹子已串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已开发竹纤维、竹家具等产品15类,竹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达92%,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芦山县农业园区主任胡志朋翻开园区布局图说,一产,竹农种植增收;二产,实现从竹笋、竹竿到竹叶在芦山本地的全域加工转化;三产,竹子绿意盎然,成为亮丽风景线,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下一步,芦山将延链补链、提升附加值,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上闯出竹产业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02
做“竹”文章
推进竹食品标准体系建设
如果说用好“竹”资源夯实了产业根基,那么做“竹”文章则指向了品质与标准的提升。芦山人深知,要让“山珍”走出深闺、赢得市场,必须手握“标准”这把金钥匙。
“这款抹竹冰激凌是按照最新的抹竹食品标准体系生产的,口感极佳。”日前,记者在四川森隆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企业负责人向前来考察参观的客商介绍产品。

抹竹粉产品展示
抹竹粉凭借其色泽翠绿、质地细腻、气味清香、稳定性高、纯天然的特性,在国风饮品及烘焙食品领域崭露头角,为消费者带来清新自然的味蕾体验。不过,并非所有鲜竹叶都适合加工成抹竹粉,原料必须选用可食用竹种。
一罐小小的竹粉,背后是芦山构建竹食品标准体系的宏大布局。如果说,在科技创新支撑下不断涌现的新颖产品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那么决定市场长期接纳度、回购率的关键,则是稳定的品质保障。
“当前竹食品标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要求也越来越高。”曾剑飞说,食品安全直接关乎消费者健康,企业必须与行业管理部门紧密协作,高标准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充分保障产品卫生安全。

抹竹糕点
多方联动、建立标准,成为芦山等地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今年7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竹叶粉》,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提升竹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抹竹冰激凌
可以预见,随着竹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其对规范生产、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激励创新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惠及竹农与企业。
芦山立足“竹”资源,做足“竹”文章,正为加快建设“蜀根汉魂缘起地、生态经济先行区”书写生动的绿色注脚。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