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Daily”8月5日北京报道
比亚迪7月产销快报刚一出炉,市场便陷入沉默。

344,296台的单月销量,表面看仍稳居国内新能源车企榜首。同比增长0.56%,数字看似平稳。但拆解数据,一个刺眼的信号浮现:2025年7月,比亚迪国内销量仅为263,559台,同比2024年同期的312,369台,暴跌15.63%。
这是自2025年以来,比亚迪国内销量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滑。更关键的是,这一数字,仅比今年1月(23.42万)和2月(25.58万)高——那两个月有春节假期影响。

一个没有节日扰动的7月,创下年内非节假日期间的最低国内销量,且跌幅突破两位数,这在比亚迪近五年增长史上极为罕见。
与此同时,海外销量却录得80,737台,同比暴增145.55%。1-7月累计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27.35%,整体仍保持扩张态势。但“外增内减”的结构,已不容忽视。
国内市场的失守,正在从预警变为现实。
去年起,比亚迪凭借“油电同价”策略横扫A级与B级市场,秦、宋、元系列以极致性价比压制合资品牌与新势力。但今年“反内卷”呼声渐起,监管层明确反对恶性价格战。比亚迪引以为傲的全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在政策约束下难以全速释放。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产品节奏。
当前消费者对插电混动车型的使用逻辑正在重构:“大电池、小油箱”成为新趋势,越来越多用户希望混动车能当纯电开。
理想、零跑、深蓝、哪吒等品牌纷纷推出纯电续航200公里以上的插混或增程车型。零跑C10增程版提供210公里CLTC续航,深蓝S07增程版达200公里,理想全系标配215公里以上。

还有很多车型接近300公里纯电续航,甚至部分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比纯电车型的纯电续航还长。
理想L8纯电280公里、理想L7纯电续航可达286公里、零跑C01纯电续航316公里、岚图FREE318后驱纯电续航318公里、东风风神L7为320公里、智己LS9最大纯电续航450公里。

而比亚迪主力插混车型——秦PLUSDM-i、宋ProDM-i,纯电续航仍停留在120公里(NEDC)水平。即便2025款宋LDM-i提升至160公里,仍未跨过200公里心理门槛。
“我现在看车,插混起码要200公里纯电续航。”一位北京消费者坦言,“家里没桩,但公司有充电条件,我希望上班能纯电通勤,不想天天充电。比亚迪现在没几款车能满足。”
技术路径的滞后,正在被市场惩罚。
“比亚迪不是没技术,而是节奏慢了。”一位自主品牌研发负责人指出,“25度电以下的电池包,适配现有产线和成本结构。要上200公里,电池需超30度,平台、热管理、空间布局都要调整。他们过渡太谨慎。”
后院起火,前院却忙着出海。

海外市场高增长掩盖不了国内基本盘的动摇。当主力车型面临“续航焦虑”与“价格优势减弱”双重夹击,消费者的迁移已悄然发生。
曾经的“价格屠夫”,如今被反噬于自己定义的战场之外。
比亚迪的“铁王座”仍在,但裂缝已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