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机器人“氢”装上阵,破解续航难题

无人机网 2025-08-05 14:16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8月2日,氢航科技董事长刘海力现身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暨开发者大会,将氢航科技氢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成果带到现场,并通过“氢电助力机器人长续航应用”主题演讲,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领袖共同探讨机器人动力续航解决方案,实现了氢航科技氢能技术与人工智能首次跨界对话。


资讯配图
今年春晚,《秧BOT》人形机器人“机械太奶”扭秧歌的节目一举破圈,成为全网讨论度最高的节目之一。在4月份的2025 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身形各异的人形机器人通过长达21.0975公里的马拉松,展示了其设备稳定性以及综合运维能力,更是成为世界机器人领域的关注焦点。不止人形机器人,如果在部分城市的街头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种新型的“赛博遛狗”人群,这些全身科技金属质感、会翻跟斗、倒立、握手的机器狗,更是得到了科技爱好者的独特偏爱。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进入“从有到优”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动力系统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单元,在锂电续航难题上已困扰许久,这一点在4月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的锂电机器人上尤为凸显,长公里作业下锂电池机器人存在明显的换电依赖。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北京经开区官网活动报道)

氢动力系统在低空无人机、航空航天、电单车、小型船舶等领域商业化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极佳续航成绩,无疑为机器人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全新发展思路。空冷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是锂电的3倍以上,经过氢动力改造的多轴旋翼无人机续航甚至可以达到2.5h,且因其系统结构简单,辅助部件少,寄生系统功耗仅占整体系统输出功率的5%-10%,这正与机器人动力系统需求高度吻合。当氢电与锂电在4.5kWh时进行对比,氢动力系统质量几乎为锂电的四分之一,而续航能力可长达9小时,此外,在长达2000h以上的生命周期内,其功率及续航衰减远远低于锂电。

以应急救援场景应用为例,目前已实际应用的消防侦查类机器狗,可在灾后废墟、野外森林等有限地面空间内进行更加灵活的紧急搜救工作。但锂电机器狗在长距离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返回更换电池,搜救效率大打折扣。如果采用氢动力或者氢锂混动,可延长数倍单次作业时长,减少来回换电次数,极大程度上增加搜救效率、扩大搜救最远触达面积,抢夺黄金救援时间。

资讯配图

除续航优势外,经实验验证,氢氧在极低温度下(-196°℃)也可以在Pt、Rh、Pd等金属催化剂下发生电化学反应,氢燃料电池的低温适应性相较锂电也具备极大优势。氢航科技的空冷型氢燃料电池通过自研专利技术,将最大常压裸堆功率密度突破至1200W/kg,在搭配氢气瓶进行发电后,平均每公斤氢气可产生15-16度电。此外,氢航科技通过先进的环境适应性管理控制技术及模块,将电堆最低运行环境温度拓展至-40℃、最高使用海拔拓展至5200米,且均通过实际场景检测。因其独创技术与电堆性能优势,该氢燃料电池满获CE认证、全球首个IEC安全认证、五十余项专利成果、十余项发明专利等多项成绩与荣誉,是行业公认的顶尖水准。
资讯配图

让机器人的脚步到达更远的前方,为机器人“氢”松减负,将氢能这一未来能源发挥其应用价值,是提升机器人动力续航的关键一环。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预测,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10.17 亿美元,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0 亿美元,2024-2030 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 56%。若氢能渗透率超30%,相关产业链规模将突破40亿美元。

资讯配图

扫码关注我们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扫一扫

资讯配图

关注我

— 往期回顾 —

智航飞碟引领低空广告新风尚,点亮北部湾开海节         资讯配图

央视聚焦!推动低空经济“飞”出新赛道—羲禾航空       资讯配图

巅峰聚力!影飞科技&天峋创新强强联手 开创战略合作典范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操作精度和场景适应性首超点云!地瓜机器人提出纯视觉机器人操作方法VO-DP
机器人圈的「新卷王」是谁?原力无限用一颗AI大脑给出答案
机器人遭“飞踹”身形稳而不倒!王鹤参与,清华、北大、银河通用、期智研究院合作提出了一个新框架
【机器人】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纳米标记机器人”
PhysicalAgent:迈向通用认知机器人的基础世界模型框架
最新 | 全球Top实验室联手攻克机器人泛化难题:端到端VLA数据、基准、Sim2Real差距……
马斯克看好,OLED屏给人形机器人“长脸”?
智元斩获业内首张人形机器人数据集CR认证,编号“001”
登上Science Robotics的中国冠军:HANDSON团队如何用「最聪明」的机器人假肢征服“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
突破性进展!中国团队开发“磁驱-超声感知”微型机器人,开辟体内精准诊疗新路径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