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氢航科技董事长刘海力现身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暨开发者大会,将氢航科技氢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成果带到现场,并通过“氢电助力机器人长续航应用”主题演讲,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领袖共同探讨机器人动力续航解决方案,实现了氢航科技氢能技术与人工智能首次跨界对话。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进入“从有到优”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动力系统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单元,在锂电续航难题上已困扰许久,这一点在4月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的锂电机器人上尤为凸显,长公里作业下锂电池机器人存在明显的换电依赖。
氢动力系统在低空无人机、航空航天、电单车、小型船舶等领域商业化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极佳续航成绩,无疑为机器人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全新发展思路。空冷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是锂电的3倍以上,经过氢动力改造的多轴旋翼无人机续航甚至可以达到2.5h,且因其系统结构简单,辅助部件少,寄生系统功耗仅占整体系统输出功率的5%-10%,这正与机器人动力系统需求高度吻合。当氢电与锂电在4.5kWh时进行对比,氢动力系统质量几乎为锂电的四分之一,而续航能力可长达9小时,此外,在长达2000h以上的生命周期内,其功率及续航衰减远远低于锂电。
以应急救援场景应用为例,目前已实际应用的消防侦查类机器狗,可在灾后废墟、野外森林等有限地面空间内进行更加灵活的紧急搜救工作。但锂电机器狗在长距离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返回更换电池,搜救效率大打折扣。如果采用氢动力或者氢锂混动,可延长数倍单次作业时长,减少来回换电次数,极大程度上增加搜救效率、扩大搜救最远触达面积,抢夺黄金救援时间。

让机器人的脚步到达更远的前方,为机器人“氢”松减负,将氢能这一未来能源发挥其应用价值,是提升机器人动力续航的关键一环。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预测,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10.17 亿美元,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0 亿美元,2024-2030 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 56%。若氢能渗透率超30%,相关产业链规模将突破40亿美元。

扫码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
— 往期回顾 —
央视聚焦!推动低空经济“飞”出新赛道—羲禾航空 
巅峰聚力!影飞科技&天峋创新强强联手 开创战略合作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