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机器人“别乱摸”!
世界机器人大会前夕,人形机器人创企已经开始整活了!
机器人前瞻8月6日报道,今日下午,傅利叶发布首款可触摸的交互陪伴人形机器人GR-3,该机器人也将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
GR-3现场展示了多个绝活,如自然行走到半蹲小步快走灵活切换:



傅利叶研发团队对GR-3的定位是,让其成为一个不仅能干活,还是一个具有亲和力可以与用户进行交互陪伴的机器人。
这一人形机器人身高165cm,体重71kg,全身自由度55个,单手负载可达3kg。其搭载集成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感知模块的全感交互系统,可以实现声源定位、视觉交互、触觉感知等交互功能。
傅利叶创始人、CEO顾捷透露,傅利叶已经在康复领域深耕10年,GR-3可以与这一赛道有机结合,在运动控制、康复训练等方面发挥作用。
发布会上,傅利叶还剧透了GR-3的“兄弟”的形象,但没有披露更多信息。

01.
傅利叶对GR-3的定位是亲和、安全、温暖,傅利叶产品设计总监钟正杰透露,他们的灵感设计来源是《超能陆战队》中主人公哥哥开发的医疗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自动为受伤的人类提供帮助。
GR-3主打的概念是“Care-bot”,分为社交陪伴和辅助陪伴,社交陪伴关注情绪价值,聚焦人与机器人的情感连接,可承担独居老人陪伴、儿童互动玩伴等角色;辅助陪伴侧重功能性,其可以提供行动辅助、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等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研究人员在前期规划设施环节打造了机器人的Mood Board(情绪画板),以了解什么类型的机器人设计可以给到人对应的反射情绪。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GR-3目前支持胸前、头部触摸交互,未来他们计划向全身扩展。当人用手触摸GR-3相应位置时,机器人会判断人的方向,并伴随扭头、眼珠转动或者手臂抬起等快思考动作,触摸时间长后,机器人会有害羞等慢思考动作。

除此以外,区别于此前将工业、交互设计分开的设计方式,傅利叶将工业设计、交互设计融合成一套设计体系。
硬件层面,为了增加机器人的亲和力,研究人员将GR-3的身高压缩到165cm,且控制肩宽,使其站在人们旁边不会有压迫感。
在此基础上,他们优化了机器人的头部轴心位置,使零部件更为紧凑,腰部新增2个自由度,其电池采用双电池热插拔架构,通过动态能源调配系统实现双电池无缝切换,单次续航能力达到3小时。
工艺选材方面,GR-3基于软包工艺,选择了对标汽车内饰的固特棉GFOAM面料,这是因为汽车内饰和机器人外壳在耐脏、阻燃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在更为细节的表现上,GR-3采用拟人态设计,研究人员在交互过程中嵌入了诸多微表情反馈,让机器人通过眼球转动、眨眼、神态表情等设计传达情绪。
钟正杰提到,GR-3未来的应用场景可能集中于导览交互、康养陪伴、科研教育、效率赋能等。
02.
GR-3的核心能力在于三大要素:全套感知系统、拟人步态动作、可靠性,可靠性指的是让其长期工作下去。
首先是感知系统,其交互反馈采用“双路径响应机制”:当机器人接收到抚摸、呼唤等单一指令时,能即时触发“快思考”反馈,例如呼唤时快速转头对视,被抚摸时轻晃脑袋回应等,当同一指令被多次触发,如连续追问、多次触摸,机器人会启动“慢思考”模式,由大模型推理引擎理解复杂语义、交互历史及触发特征,生成更自然且适配场景的复合应答。
听觉感知方面:GR-3头部共配备4个麦克风阵列,通过全向收声消除回音,交互激活时,可定向增强声音来源,捕捉声源方位并进行头部转向,配合眼神交互实现更智能的听觉反馈。
视觉识别方面:GR-3内置的结构光+RGB广角镜头的摄像头模组,可实现对人脸的识别;搭配动态追踪系统,GR-3能够实时调整头部角度和方向,确保用户始终处于视野范围内。
触觉反馈方面:GR-3头部与躯干共分布了31个触觉传感器阵列,可实时感知用户触摸并作出反馈,实现眼球转动、抬手等拟人化动作。
同时在交互方面,傅利叶基于此前在康养方面的积累,抽象出了更广义的交互概念,傅利叶产品研发总监蔡宇圣提到,康复机器人和患者的交互包括语音沟通、策略沟通、接触沟通、肢体沟通等诸多方式,因此其在新一代机器人的设计上也引入了这种更广义的交互。
GR-3此次新增的待机模式,就是为了增强机器人的交互亲和性,研究人员为其设计了待机动画,以免突然启动吓到周围用户。可以看到下面动图中,GR-3待机时也会伴随眼镜眨动、扭头等轻微动作:

其次是拟人步态动作,GR-3可以以类人的标准步态、边走边蹲下的自然步态以及鸭子步等特殊步态行走。
最后是机器人的可靠性方面,蔡宇圣透露,他们同步考虑了软硬件开发过程,硬件开发中,研究团队强调将每个环节都进行逐步的量化分析,软件系统开发中,他们计划将程序框架、数据链路框架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然后慢慢使其升级为机器人操作系统,未来,这个系统的开发也将成为傅利叶研发过程的重中之重。
03.
傅利叶自成立以来,已经陆续推出超30款智能康复产品以及GRx系列多款人形机器人,其智能康复产品已为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并落地300个智能康复港。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导览咨询、学术科研、效率赋能等场景应用落地。
此次其瞄准了陪伴交互场景,从感知系统、步态以及拟人化小动作、待机等细微设计重新设计人形机器人。这也是其今年5月宣布要做更有温度、生动具身智能的十年规划后,推出的首个人形机器人。
面对机器人在陪伴场景的广泛落地,顾捷提到还有三大难关需要攻克:首先机器人要足够聪明,和大模型结合很关键;其次是机器人的交互方式,能根据人类的表情、动作等及时做出反应;最后除了情绪陪伴方面的交互,机器人还需要完成实际任务,送水、寻物等。
傅利叶这款新人形机器人也将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这场神仙打架的机器人展会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