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动态 |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决赛圆满结束!

无人机网 2025-08-07 09:02

第27届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8月5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决赛在苏州落下帷幕。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及人工智能赛事之一,本次大赛汇聚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山东大学、新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航天工程大学等1200余支顶尖高校队伍,围绕机器人、无人机协同、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等20个前沿赛项展开角逐。


作为低空智能技术的核心推动者,卓翼智能深度支持本次大赛的无人机空地协同赛项,为选手提供从技术平台到实战验证的全链路支撑,助力新生代工程师突破创新边界。


01

开幕式盛况:

权威汇聚,共启智能时代


作为一项始于1999年、拥有26届辉煌历程的历史性赛事,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已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专业水准最高的机器人竞赛之一。其权威地位得到了官方认可,被正式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和《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本届大赛由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承办,并由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协办。


资讯配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安实,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程光,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主席朴松昊,吴中区委副书记、区长万利,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温贻芳,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峻,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余式汪,苏州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范燕萍,吴中区委常委、副区长张伟,哈工大苏州研究院院长郭君巍出席活动。


02

巅峰对决:

无人机空地协同赛项战报



资讯配图

随着开幕式的结束,各赛项正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其中,由飞思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的“无人机空地协同”赛项成为全场焦点,凭借优秀实力入选无人机空地协同赛项决赛的27个队伍展开最终的激烈角逐。


该赛项模拟了真实场景下的多机协同任务,要求参赛团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动态路径规划、智能避障、目标识别与任务分配等高难度挑战,全面考验选手们在算法设计和工程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



资讯配图


赛场设计为高度仿真的复杂环境,选手需指挥无人机与无人车组成的异构系统,在动力学特性、运动速度、传感器配置差异巨大的条件下,完成目标识别、路径规划、跨域避障及协同决策等任务。该赛项考验了选手的多模态感知融合能力、动态任务分配能力和抗干扰协同控制能力。卓翼智能为赛事提供了高性能的无人机硬件平台、智能飞控系统及实时数据交互解决方案,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实践机会。


资讯配图








赛场盛况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03

选手心声:

赛场背后的思考与成长


资讯配图

激烈的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思维的碰撞和成长的见证。赛后,我们采访了一位参与无人机空地协同赛项的选手,听听他的参赛感悟与收获:

Q

飞思仿真平台在集群算法开发与测试中的作用?帮助最大的方面?

A

“飞思平台仿真精度高,特别是物理引擎和传感器模型,非常贴近真机。它完美还原了比赛复杂任务环境,像密集障碍、动态目标、GPS干扰等都能模拟。这让我们能快速验证和迭代算法,特别是协同决策、抗干扰这些核心功能,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是备赛效率提升的关键。”


Q

如何实现从仿真到实飞的平滑过渡?飞思如何提升迁移效率和可靠性?

A

“实现平滑过渡的核心在于Sim2Real一致性。飞思平台的物理模型(如动力学、电机响应)和传感器模型(如激光雷达噪声、视觉延迟)与实机高度一致。任务环境建模也非常精准。这使得我们在仿真中调好的参数和算法逻辑,基本上能‘一键迁移’到真机,部署闭环效率极高,极大降低了实飞调试风险,可靠性有保障。”


Q

哪个挑战最有意思/技术含量高?印象深刻的瞬间?

A

“穿框后的瞬时避障与精准刺球最有技术含量也最刺激!穿框后机体姿态扰动大,还要在密集障碍中快速规划避障路径,并稳定追踪、刺破动态气球,对感知、控制和决策都是极限挑战。最难忘的瞬间是实飞中看到无人机流畅穿框、惊险避障后,‘啪’一声精准刺破气球的时刻,仿真里千百次的优化在那一刻完美呈现!飞思平台的高精度仿真,尤其是对框体物理交互、气球飘动和近距障碍的还原,是成功的关键支撑。”



04

卓翼实力:

深耕无人机技术,赋能行业创新


作为本次大赛的技术支持单位,卓翼智能凭借在无人机集群控制、自主导航及智能协同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为赛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推动无人机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1

核心技术突破



卓翼智能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依托北航顶尖科研生态,以军品级可靠性设计、智能飞控、视觉 SLAM 导航及集群协同四大技术突破 10 级强风稳定飞行、拒止环境高精度定位和无人机组网协同瓶颈,构建算法开发-装备研制-系统集成技术矩阵。


2

产学研深度融合



卓翼旗下飞思实验室提供从教育科研到实战应用的智能无人系统全流程解决方案,为高校师生搭建高价值的实践能力提升与创新合作平台。飞思实验室赋能人才培养全流程,目前已为100+国家级赛事提供技术支持,并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合设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无人集群协同智能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创新研究资源,为师生搭建高价值实践能力提升与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3

行业应用落地



卓翼智能以“无人+智能”为战略核心,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开发智能无人装备与载荷设备,提供覆盖军用、民用、教学及科研全场景解决方案。目前核心产品已在应急、消防、林草、交通能源等各项低空场景广泛应用,以实战场景得到有效验证,获得广大用户认可。


未来,卓翼智能将继续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携手行业伙伴探索智能无人系统的无限可能,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资讯配图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行业技术进步注入了新动能。卓翼智能很荣幸能参与这一科技盛事,与众多优秀团队共同探索前沿技术。


资讯配图

扫码关注我们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扫一扫

资讯配图

关注我

— 往期回顾 —

智航飞碟引领低空广告新风尚,点亮北部湾开海节         资讯配图

央视聚焦!推动低空经济“飞”出新赛道—羲禾航空       资讯配图

巅峰聚力!影飞科技&天峋创新强强联手 开创战略合作典范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机器人
more
快讯|全球首家机器人 6S 店落地深圳,蓝思科技已为合作伙伴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整机,零次方机器人半年完成三轮亿元融资
星动纪元陈建宇:构建通用大脑与通用本体,人形机器人将成下一代超级终端
清华大学孙富春:世界模型如何重塑机器人认知?
「贴地飞行」:大疆 ROMO 扫地机器人首发体验
上海电气用工业基因打造的人形机器人 「溯元」登场| CyberRobo
微软研究院×清华大学:靠“潜在动作建模”领跑机器人操作!平均成功率达 90.1%
告别传统空调,美的如何以空气机器人化的健康管理掀起空气生态革命
再获数亿元融资,这家“清华系”人形机器人创企要成为第二家「宇树科技」
又一“清华系”机器人黑马,融了数亿元!
【机器人】清华突破软体机器人操控难题,磁性机器人像“液滴”般移动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