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飞行」:大疆 ROMO 扫地机器人首发体验

极客公园 2025-08-06 20:13
资讯配图
无人机巨头,如何解决地面上的麻烦事?

作者|张勇毅

编辑|靖宇

在扫拖机器人这个品类,许多用户都经历过一个尴尬的阶段:花钱请来一个「智能帮手」,最后却发现自己反过来要「伺候」它——清理缠绕的毛发、手洗肮脏的基站底盘、在它卡住时进行解救。这种体验,让「扫地爹」的戏称在小红书上广为流传

当听说以无人机闻名的大疆也入局扫地机器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奇,甚至是怀疑:一家精通三维空间感知的公司,真的能理解二维地面上的清洁痛点吗?

这一次,带着这个问题,极客公园对这台名为 DJI ROMO 的机器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深度体验。它试图给出的答案,并非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一套围绕「用户少介入」为目标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01

外观与结构:一次大胆的设计实验


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基站,设计语言趋于统一,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家电风格。ROMO 的基站则显得相当「另类」。它的上半部分由一整块半透明外壳包裹,内部的机械结构、水路和电路清晰可见。

大疆官方称其灵感来自初代 iMac,旨在「彰显技术自信」

资讯配图

这种设计的实用性体现在清晰的「内外分区」上。清水箱、污水箱、尘袋和清洁液仓这些需要用户接触的部分都布置在外部,易于取放。而被隐藏在透明外壳下的,是水泵、风机、降噪结构等核心部件。

资讯配图

这种「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的思路值得肯定,但半透明外壳的耐用性和长期使用后是否会因划痕影响美观,还有待时间检验。

资讯配图

机器人本体的设计延续了简洁风格,最明显的变化是取消了扫地机器人机身常见、顶部凸起的旋转式激光雷达(LDS),转而使用体积更小的固态激光雷达。这一选择的直接好处是降低了机身高度,使其能进入更低矮的家具底部。这在技术上并非首创,但体现了为实现特定设计目标而在传感器选型上的权衡。

资讯配图

另外一个我未曾设想过的好处是,在取消了激光雷达凸起之后,ROMO 扫地机器人获得了比同类产品更低的机身高度,在各种柜子,椅子底部的复杂环境下穿梭变得自如了许多,不会出现类似产品直到碰到雷达才会识别到避障的情况出现。

资讯配图


02

空间感知能力:无人机技术的「降维应用」


如果说外观是 ROMO 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它的导航和避障能力则是检验其技术成色的核心。大疆将其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空间智能」技术应用到了这台地面机器人上。其核心硬件是一对双目鱼眼视觉传感器,配合三颗广视角固态激光雷达协同工作

资讯配图

这套硬件组合提供了非常广的感知范围,官方数据称前视可达 170 度,环绕感知更是达到了 285 度。在实际测试中,最直观的感受是其路径规划的流畅性。当行至墙角或障碍物边缘准备转弯时,ROMO 很少出现其他机器人那种「停顿-后退-观察-再前进」的迟疑动作,因为它能「预见」转角后的环境,从而提前规划路线。

资讯配图
ROMO 在路线规划上要比传统扫地机更「圆滑」|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为了检验其实际表现,我们设置了一个包含常见障碍物的场景:数据线、小颗粒积木、宠物玩具、拖鞋,以及行业难题——细长的桌椅腿和玻璃门。ROMO 的表现确实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它能以毫米级精度绕开细小的数据线,而不是等到碰撞后才转向;面对一地积木,它会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避让;在桌椅腿密集的区域,也能较为灵活地穿梭。这种表现背后,是其融合感知的技术原理在起作用。

资讯配图

它与传统依赖碰撞或单一传感器的机器人不同,双目视觉负责构建物体的三维轮廓和距离信息,而固态激光雷达作为主动光源,则能在暗光环境下进行精确测距,并有效识别玻璃、镜面等纯视觉方案难以处理的材质。最终,算法将两者数据融合,实现从「看到」到「理解」的决策。

在访谈中,大疆工程师提到一个细节:项目初期曾尝试过成本更高的工业级激光雷达,但发现它虽然能识别立起来的牙签,却对平躺在地的牙签无能为力。最终团队选择了视觉与固态激光雷达融合的方案,这是一个典型的为特定场景(家庭地面)选择最合适技术,而非盲目堆砌最昂贵技术的案例。

除了本身的硬件之外,DJI Home App 中针对 Romo 的界面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在扫地机器人配套 App 中,你很难找到如此强调设计感的软件体验,虽然这并非是构成扫地机器人体验的「必选项」,但确实与它那令人侧目的硬件 ID 设计一样,构成了 ROMO 品牌调性的一部分。

资讯配图

比较有趣的是,大疆还在 App 中为 ROMO 设计了一个「遥控模式」,除了可以使用网络远程遥控扫地机器人,还能让扫地机器人充当一个可移动的摄像头,在家里随着扫地机器人的视角转来转去。

资讯配图

这个体验有点像是任天堂在 AR 马里奥赛车赛车游戏中才能做到的事,这个能力不仅能充当一个「赛博逗猫棒」,你甚至可以真正模拟一把「贴地飞行」,用遥控模式驾驶扫地机器人在家中穿梭,甚至用它来喊话。

资讯配图

大疆无人机视角在 ROMO 上的应用|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03

清洁能力:结构创新能否解决顽固痛点?


对于扫地机器人这个体验已经非常「内卷」的市场,智能避障只是基础,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扫得干不干净,拖得彻不彻底」这个问题上。

在扫地这个基础环节,ROMO 的核心是其双旋臂设计的胶毛一体刷。我们在地面上混合了湿碎纸屑、宠物毛发进行测试,任务完成后翻转机身检查,仅有极少量长发轻微挂在刷体末端,没有出现严重缠死的情况。

虽然「0 缠绕」的宣传语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在解决毛发缠绕这个普遍痛点上,它的效果确实优于市面上许多单滚刷设计的竞品

而在拖地性能上,ROMO 依靠的是它那两块达到 2.5 厘米厚的拖布,以及一个行业领先的 164ml 超大机载水箱。在测试风干的咖啡渍和酱油渍时,加厚的拖布配合持续的下压力,能实现不错的擦洗效果。

此外另一个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优势是,更大的机载水箱则确保了在清扫大户型时,拖布不会「前湿后干」,维持了清洁效果的一致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双旋转拖布方案在处理大量液体污渍时,与一些采用滚筒拖布并能实时自清洁的产品相比,清洁逻辑上存在差异,后者理论上能更完善地避免出现「以脏拖脏」的情况。

资讯配图

ROMO 配备了「飓风模式」|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个概念熟悉大疆无人机的用户看到肯定会会心一笑:这基本上就是把大疆无人机的「运动模式」概念完全搬到了扫地机上

作为已经长期使用扫地机的用户,ROMO 首款产品在清洁结构上真正让我有「痛点被解决」的创新,还是它解决边角清洁的方式。它所搭载的「柔性双机械臂」在我们的测试中表现出色。当机器人感知到墙角、桌腿等边缘时,底部的两个小型机械臂会根据实时地图独立地向外伸出,将边刷精准地推到墙角最深处,或完美贴合桌腿的弧形边缘。

这与市面上一些只能在 90 度墙角做一次固定伸出动作的单机械臂方案相比,适用场景更广,覆盖更彻底。大疆宣称的「全屋 100% 覆盖率」是一个理想化目标,但必须承认,在解决扫地机器人「最后一厘米」的清洁盲区问题上,这套方案确实是目前市面上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


04

基站与维护体验:正面回应「扫地爹」现象


许多高端扫地机虽然功能强大,但基站的维护却成了新的负担。ROMO 在设计上似乎下定决心要根除这些「二阶杂务」。

大疆研发团队曾透露,项目初期考虑过滚筒式拖布方案,但在测试中发现机载污水箱会变得极难清理和产生异味,且滚筒的毛发缠绕问题更严重。最终,团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取舍:放弃在少数极端场景下可能更强的滚筒方案,以换取日常使用中压倒性的免维护便利性。

这个理念在基站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机器人回仓后,基站通过高压水流冲洗拖布,再通过一个 16mm 的大口径吸污口将脏水和残渣吸走,这个口径远大于行业平均水平,旨在从根本上杜绝堵塞。然而,最具颠覆性的一点,在于它彻底取消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可拆卸清洗盘和滤网

在许多主流高端机型上,这个清洗盘是污垢、毛发和水垢的重灾区,用户需要定期将其拆下,忍受着恶臭和黏腻费力地刷洗。ROMO 通过一体化的拖布盘和强大直接的排污管道,让污物无处藏身,直接被排入污水箱,彻底根除了整个系统中最令人不悦的维护环节。

这种对用户便利性的追求,也体现在集尘风道的设计上。ROMO 比许多竞品更短、更宽、更直,大大降低了因大块碎屑或宠物毛团堵塞导致集尘失败的概率。可以说,从清理滚刷的频率,到清洗基站的麻烦,ROMO 的一系列设计都显著减少了用户需要手动干预的环节和频率。


05

结论


大疆 ROMO 并非一款面面俱到的「水桶机」,而是一款特点鲜明、针对性极强的产品。它通过一系列取舍,展现了成熟的工程思维:

这些选择清晰地指向了当前高端用户的核心痛点:避障不够智能、边角扫不到、基站维护繁琐。

从这个角度来讲,ROMO 充满象征属性的透明基站,更像是一个宣言:它展示的不仅是内部的精密结构,更是一种以解决用户真实痛点为优先、而非盲目堆砌参数的造物理念。它可能不是在所有单一测试项目中都得分最高的选手,但通过系统性的创新,它确实为终结「扫地爹」的尴尬体验,提供了目前市场上最有说服力的答案之一。

资讯配图

对于那些追求极致省心、愿意为优秀工程设计买单的用户来说,ROMO 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项

大疆 ROMO 不是市面上第一款扫地机器人,但它极有可能是第一款真正让你忘记它存在的机器人。这,或许就是对「扫地爹」这个词,最彻底的告别。

*头图来源:极客公园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觉得 ROMO 扫地机,
能复刻大疆在无人机上的辉煌吗?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热点视频

疑理想销售劝客户退乐道买理想,沈斐回应:实在是有点多啊!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资讯配图

更多阅读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思瀚《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
能认主、可养成独特性格,卡西欧AI宠物机器人Moflin日本销量超预期
大厂的机器人电路设计复杂吗?如何设计?
定位导航:泳池机器人的核心痛点
2025第二届“法奥杯”协作机器人新场景应用大赛正式启动,报名通道火热开启!
人形机器人“日更”模式上线
【榜单征集】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与训练优秀解决方案TOP10
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发布/前宝马设计主管宣布加入小米/理想i8碰撞测试相关方发布联合声明
傅利叶人形机器人“Care-bot”GR-3正式发布 能否撬动30万亿蓝海市场?
【全网最详解析】大疆首款扫拖机器人10大功能实测!对比普通机器人究竟有啥不一样?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