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线通信模组的定义、分类与简介
无线通信模组的定义
通信模组指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及相关组件封装在一起,为终端产品提供即插即用的蜂窝或短程无线通信功能的集成硬件单元。其中无线通信模组结合了射频收发器、基带处理器、天线接口和协议栈等核心元素,提供通信及本地运算等功能,并支持泛物联网、智能网联车、无线宽带、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无线通信模组按照其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又可以分为数传模组及智能模组。
数传模组
数传模组指主要功能为数据传输的传统无线通信模组,专注于安全及高吞吐量的数据交换,优先确保在边缘设备和集成系统之间传输的原始或预处理数据的可靠连接。该类模组可按网络制式分为2G、3G、4G、5G等不同类型,其中4G与5G模组佔据市场主流。
智能模组
智能模组指在传统无线通信模组的基础上,集成应用处理器(CPU)、操作系统以及开放式开发环境的硬件模组,其赋予了终端设备能够在本地实现数据处理、图像渲染、应用运行等边缘智能功能。行业通常依据芯片平台、集成系统和算力规模对智能模组进行分类,随著下游客户需求的发展,按照TOPS计算的集成算力逐渐成为了智能模组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具备通信能力与否不再是定义智能模组的必要条件。
• 常规智能模组:主要用于支撑基本的数据採集、边缘控制、音视频播放、GUI界面交互等轻量级应用。多採用中低功耗CPU平台,适配智能穿戴、智慧家居等对算力需求较低的场景,强调系统集成与成本效率间的平衡。
• 高算力智能模组:指集成8 TOPS及以上算力、内嵌专用TPU、NPU等AI加速器,具备在终端侧直接执行机器学习推理或搭载AI模型的智能模组。该类模组通过对预训练模型进行本地加载与优化,实现高效率的实时分析处理。在算力能力支撑下,终端设备可在边缘或本地侧完成高密度信息的智能处理,显著降低对云端资源的依赖,同时提升系统响应效率与数据隐私保障水平,为AI在各类终端的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界普遍将8 TOPS作为高算力智能模组的技术起点,需要8 TOPS及以上算力才能稳定部署并具备良好商业化运行效果的主流场景包括:智能座舱交互式AI模型部署、XR设备端侧生成式图像模型部署。
2、无线通信模组行业价值链分析
■ 无线通信模组产业链分为三部分:上游以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件等核心器件为主,主要玩家为芯片厂商和零部件供货商;中游提供设计标准模组和定製化解决方案,主要玩家为以软硬件集成厂商为主导的模组供应商;下游连接泛物联网、智能网联车、无线宽带、机器人等终端应用场景。
■ 无线通信模组位于价值链中游,是连接上游芯片与下游应用场景的关键一环。其核心作用在于将基带芯片、射频器件、天线、存储器等多种核心部件进行软硬件集成,封装为标准化或定製化的模组产品,提供稳定、高性能的无线通信能力,便于下游终端厂商快速部署于各类智能设备中。无线通信模组不仅承担技术集成和系统适配的重要功能,也是实现5G、物联网等先进通信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载体。
■ 随著下游客户对产品智能化、定製化和集成化要求不断提升,无线通信模组企业不仅需提供连接能力,还需具备系统集成、异构算力部署及软件适配等综合技术能力。价值创造环节逐步从上游标准芯片供应向中游模组厂商转移,模组成为承接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应用落地的关键枢纽。
3、全球无线通信模组市场规模分析
全球无线通信模组市场获得了快速增长,从2020年的人民币32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人民币436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7.7%。从地区来看,中国的市场规模已超过全球其他地区,从2020年的人民币174亿元扩大到2024年的人民币247亿元,期间实现了9.1%的複合年增长率。而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加速发展也推动无线通信模组市场持续扩容,客户对高定製化与高附加值方案的需求上升,驱动无线通信模组企业发展更具技术含量的产品实现更高收益,全球市场有望进一步加速增长。
从2025年到2029年,预计複合年增长率为10.6%,到2029年将达到人民币726亿元,超过其历史增长率。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製造业的领先地位让中国市场对无线通信模组的需求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预计在同一时间段内实现12.7%的複合年增长率,超过其他地区,至2029年其市场规模将扩大至人民币455亿元。
4、全球按类型划分的无线通信模组市场规模分析
按照无线通信模组的类型来看,数传模组从2020年的人民币26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人民币346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6.7%。未来由于对下游需求总量的增长预期,估计数传模组市场的增长将会加速,预计从2025年的人民币374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500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7.5%。
受数字支付、智能家居等轻量化智能模组应用场景快速普及,全球常规智能模组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人民币63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111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15.1%,但随著大模型、视频结构化、本地生成等高複杂度AI任务在终端侧的快速落地,产业对模组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部分原由常规智能模组承担的应用转向向高算力智能模组,导致智能模组的增长空间更多向高算力智能模组迁移。
相比之下,AI下高算力应用场景的爆发,导致高算力智能模组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1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人民币35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29.2%,并将从2025年的人民币49亿元增长到2029年的人民币115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23.9%。
5、全球按下游应用场景划分的无线通信模组市场规模分析
按照无线通信模组的下游应用场景来看,泛物联网场景无线通信模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16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人民币220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6.9%。未来由于对泛物联网细分应用场景的扩张预期,预计泛物联网领域市场的增长将会加速,从2025年的人民币242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338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8.7%。
随著智能网联车技术的不断升级,尤其是车载娱乐的普及,未来对无线通信模组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通信和多设备协同,智能网联车场景无线通信模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2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人民币50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21.3%。
未来由于智能网联车在存量汽车市场的应用佔比越来越高,智能网联车对无线通信模组的应用需求将同步扩张,预计智能网联车领域的市场增长将会持续加速,从2025年的人民币6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159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24.0%。
同时,随著FWA/MBB在家庭宽带替代与企业无线接入中的加速部署,无线宽带对高性能、多制式融合的无线通信模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无线宽带领域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人民币116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155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7.5%。
6、无线通信模组发展趋势
■ 5G RedCap及5G-A标准加速无线通信模演进:5G RedCap是为中速物联网场景设计的轻量化5G标准。通过解决传统5G模组功耗高、成本高及尺寸大的问题,RedCap降低了部署门槛,加速成本敏感型应用由4G向5G迁移。相比传统5G模组,RedCap在简化射频与协议设计的同时保留了关键性能,显著提升了性价比。当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流追踪、智能穿戴等场景,支持5G-A更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生态系统。
5G-A推动5G网络性能极限并为6G铺路,与此同时,5G RedCap为中速物联网应用提供具高性价比的轻量级5G方案。透过简化硬件与降低功耗,RedCap降低了物流追踪、智能穿戴等场景的5G应用门槛。5G-A与RedCap使无线模组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性能与成本需求,加速全行业从4G向5G的迁移。
■ 智能网联车成5G通信关键应用场景:智能网联车领域是当前5G通信模组渗透最快,发展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2024年,智能网联车相关领域的5G车载模组出货量达约251万颗。随著对低时延、高带宽通信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预计至2029年该市场将达到出货量527万颗,複合年增长率为16%。
■ 模组功能向智能融合演进:无线通信模组正由传统的连接型器件,向集通信、计算与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组件演进。一方面,模组产品逐步引入本地处理、数据预处理、OTA更新等能力,增强其在泛物联网终端中的独立运行性与系统支撑能力;另一方面,设备与平台协同管理需求上升,模组的接入能力也在向平台化演进,承担更多远程配置与平台管理职能,成为泛物联网体系中的关键接入节点。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