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绵阳·新场景
园区AI指挥官来了!
让管理效率悄然升级
绵阳九洲的产业园区里,管理方式正悄然变革。保安顶着烈日来回巡查的身影少了,物业人员攀着梯子检查高空设备的场景不常见了 —— 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在楼宇间平稳巡航,机器狗沿着绿化带自由穿梭,后台屏幕上数据实时跳动,异常情况被精准标记。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熊猫九算团队走进前线,精确将保安、物业的痛点转化为AI“任务清单”,并将技术落地园区每个角落。

从“人跑断腿”到“数据跑腿”
园区管理的细节往往重复又繁琐。以车辆违停为例,过去保安需要逐个区域排查,并进行车辆拍照、系统上报等多个流程,效率较低。
如今在试点园区,熊猫九算团队开发的 AI 系统让这一切变得简单。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升空,几分钟内就能完成整个园区的扫描,自动识别违停车辆;地面上,机器狗沿着预设路线行进,精准拍摄车牌信息,系统后台自动匹配车主联系方式,一条提示信息随即发送到手机上。从发现到通知,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平均处理时间不到 1 分钟。
高空设施巡检曾是另一个难题。屋顶的线路老化、空调外机的松动,这些藏在视线盲区的隐患,需搭脚手架近距离检查,既耗时又存在安全风险。
现在,无人机装上热成像镜头,能穿透遮挡物识别线路过热情况;机器狗配备机械臂,可深入设备缝隙检查部件松紧。系统自动将异常点标记在电子地图上,同步推送至维修人员的工作终端,从发现到处理完毕,最快只需 10 分钟。
从“场景需求”转为“技术方案”
这些 AI 应用的落地,背后是熊猫九算团队近百天的打磨。团队里既有深耕算法的技术人员,也有熟悉园区管理的 “老兵”,他们的工作方式很直接:泡在园区里找问题。
“保安师傅最头疼的是找不到违停车主,我们就开发了车牌自动匹配系统;物业担心高空作业安全,我们就强化了无人机的热成像识别能力。” 团队负责人表示,他们收集了园区管理中的各类常见问题,逐一转化为技术攻关的目标。
那段时间,团队成员常常带着设备在园区待到深夜。为了让机器狗适应不同路面,他们在实验室模拟了草地、石板路、积水区等多种环境;为了提高识别准确率,标注了上万张车辆、设备的图片用于算法训练。当系统第一次实现违停车辆全自动处理时,在场人员忍不住感慨:“这才是真的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
如今,无人机划过天际的轨迹与机器狗平稳的脚步声,构成了新技术落地的生动注脚。这场静悄悄的变革,让AI 真正扎根于实际需求,也让城市运行的细节变得更精准、更高效。
文章来源:绵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