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从「天空封锁」到「空域革命」
当无人机群载着医疗物资穿越山区,当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城市天际线划出银色弧线,人类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空域革命」。根据中国民航局规划,到 2035 年,我国将新建低空通信基站超 36 万座,形成覆盖全国的低空智联网。这场千亿级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战场,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标准输出者」跃迁的关键战役。
一、政策引擎:千亿投入的底层逻辑
1. 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工信部、民航局等 10 部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形成「中央统筹 + 地方试点」的政策框架。深圳、苏州等地率先出台地方标准,例如深圳发布的《低空中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机载多模技术要求》,首次统一无人机通信、导航与监视系统的技术规范,填补行业空白。苏州则制定《低空 5G 通信基站建设要求》,提出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低空专网,优化基站布局降低能耗 30%。
2. 资金活水的「三维注入」
专项债杠杆:2024 年低空基建专项债获批 800 亿元,重点投向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等「硬基建」,如深圳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已实现日处理 2000 + 快递。
产业基金矩阵:广东设立 200 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陕西成立丝路低空基金,吸引华为、顺丰等企业参与,形成「政府引导 + 市场主导」的投融资生态。
企业研发投入:时的科技投入 15 亿元研发 E20 倾转旋翼 eVTOL,其电池热管理系统可在 50℃高温下稳定运行,获阿联酋 10 亿美元订单。
二、技术破局: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
1. 低空智联网的「中国方案」
中国移动构建的数字能力底座已覆盖 42 条低空航线,部署 500 余个通感一体基站,实现无人机 300 米高度飞行时延低于 50 毫秒。北京电信创新「时 - 频 - 空」三维协同感知算法,单个 5G 基站可追踪 90 个移动目标,定位精度达亚米级,为深圳福田 CBD 日均 2 万架次无人机起降提供安全保障。
2. 适航认证的「弯道超车」
亿航智能 EH216-S 是全球首款获民航局型号合格证的载人 eVTOL,其适航标准被阿联酋民航总局采纳,用于优化沙漠环境下的飞行器设计。苏州低空科技主导制定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数据报送规范》,创新性引入实时数据报送机制,使监管效率提升 40%。
3. 基础设施的「智能基因」
深圳发布的《智能化垂直起降场地建设指南》,要求起降场配备数字化管理系统,支持多机型兼容和空域动态适配。顺丰在全国开通 600 余条无人机航线,依托「枢纽 + 网格 + 末端」三级物流体系,实现跨城快件 3 小时送达。
三、生态裂变:独角兽的「孵化密码」
1. 场景创新的「寒武纪时刻」
医疗急救:智航飞购构建「生命空中通道」,在湖南开通 125 条无人机运输航线,累计飞行 2 万架次,零事故率完成器官运输等紧急任务。
城市物流:顺丰丰翼科技在深圳运营「空地协同」智慧物流中心,通过无人机将航空件时效缩短半天,日均配送量突破 2 万单。
文旅消费:深圳大鹏新区推出无人机灯光秀 + 空中观光套餐,客单价超 2000 元,带动区域旅游收入增长 30%。
2. 出海竞争的「中国范式」
时的科技与阿联酋 Autocraft 签订 350 架 E20 eVTOL 订单,总金额 10 亿美元,联合优化飞行器防沙涂层和高温电池,首条迪拜 - 阿布扎比航线票价控制在 1400 元以内,较美国 Joby 机型成本降低 40%。亿航智能 EH216-S 获印尼、马来西亚等国 100 架订单,其「技术输出 + 本地化适配」模式被中东国家复制。
3. 产业链协同的「乘数效应」
深圳集聚 1700 余家低空经济企业,形成从无人机整机(大疆)、通信模块(华为)到飞控系统(顺丰)的完整链条。苏州低空科技联合恒神股份、孚能科技等上下游企业,实现碳纤维材料和电池的国产化替代,成本降低 50%。
四、挑战与破局:万亿市场的「成长阵痛」
1. 安全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 年我国低空飞行器事故率达每十万小时 4.4 次,是汽车的 3 倍,其中 68% 事故因无人机失控导致。破解之道在于构建「空管 + 通信 + 保险」三位一体体系:
技术防御:华为推出低空防碰撞预警系统,利用 AI 实时预测飞行轨迹,预警准确率超 99%。
法规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谁运营谁负责」,深圳试点无人机强制投保责任险,单架保额不低于 200 万元。
人才储备:中国民航大学设立低空经济学院,2025 年首批毕业生将充实空管、适航审定等岗位。
2. 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博弈」
欧美企业正加速布局中东市场,如美国 Joby 与沙特合作制定货运无人机标准,德国 Volocopter 虽破产仍试图通过技术授权抢占份额。中国破局路径在于:
标准共建:阿联酋民航总局与中国企业合作优化 eVTOL 适航标准,将「沙尘测试」纳入审定流程。
技术输出:苏州发布的《低空融合态势感知设备设计要求》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成为全球首个低空感知国际标准。
生态绑定:顺丰与千方科技联合打造「物流 + 巡检」场景,输出中国低空智联网解决方案至东南亚国家。
五、未来展望:从「基建红利」到「生态霸权」
1. 市场规模的「指数级跃迁」
根据粤开证券测算,2027 年国内低空经济规模将达 1.6 万亿元,其中无人机物流、eVTOL 载人服务贡献超 60% 增量。到 2035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5 万亿元,成为继新能源汽车后的又一增长极。
2. 技术迭代的「奇点时刻」
6G 通信将使低空传输时延降至 1 毫秒以内,支持 10 万架飞行器同时在线;量子导航系统可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彻底消除「信号盲区」。
3. 全球治理的「中国范式」
中国正推动建立「一带一路低空经济联盟」,计划 2030 年前与沿线国家共建 10 个联合实验室,输出「基建 + 标准 + 运营」一体化方案,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复制「深圳模式」。

结语:从「制造工厂」到「标准帝国」
当 36 万座低空通信基站织就「天网」,当中国标准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通用语言」,这场始于基建的革命,终将重塑人类的空间利用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机遇藏在每一次技术突破中,更藏在对「标准制高点」的争夺中。正如智航飞购董事长戴旺所言:「只有定义规则,才能定义未来。」在这场「天空争夺战」中,中国正从「跟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而千亿投入孵化的不仅是独角兽企业,更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文明形态。
内容来源参考
深圳低空经济 7 项团标获批,南方都市报,2025 年 7 月 25 日
低空经济跃升国家战略,中国经济新闻网,2025 年 5 月 29 日
低空智联网护航低空经济,环球时报,2025 年 4 月 23 日
顺丰低空物流布局,新浪财经,2025 年 5 月 27 日
时的科技与阿联酋合作案例,华夏时报,2025 年 7 月 18 日
低空飞行器事故率数据,顶端新闻,2025 年 4 月 4 日
中国低空经济政策文件,中国经济新闻网、新华网等
苏州低空经济地方标准,苏州市人民政府,2024 年 11 月 14 日
市场规模预测,中国经济网、粤开证券,2024 年 11 月 30 日、2025 年 7 月 2 日
国际合作案例,华夏时报、新浪财经,2025 年 7 月 18 日、7 月 11 日
(注:本文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部分案例引用自公开报道及企业官方信息。)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