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日前,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华电-东方电气木垒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主厂房主体结构于7月10日圆满封顶,为后续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奠定了基础。作为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配套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该工程的规模堪称行业标杆,规划建设60万千瓦风电、40万千瓦光伏及100万千瓦时储能系统,其中核心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设计储能时长8小时、发电时长10小时,采用先进的非补燃式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工艺。与传统储能技术不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通过巧妙利用气液相变特性实现能量的跨时段转移。在夜间或风光发电过剩时,系统利用富余电力驱动压缩机,将常温常压的二氧化碳气体压缩为液态,体积压缩率高达1/300。此过程释放的热量被高效回收并存储,为后续发电环节储备能量。当用电高峰来临时,液态二氧化碳经加热转化为高压气体,推动透平发电机组运转发电。整个循环无燃料燃烧,仅需补充少量电能驱动压缩机,真正实现零碳排放。相比传统抽水蓄能受地理条件限制、锂电池储能寿命短(约5000-8000次循环)的短板,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寿命可达30年以上,循环次数超10万次,且响应速度介于抽水蓄能与锂电池之间(分钟级),尤其适合8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场景。同时二氧化碳系统运行温度范围广,可以到-20℃至60℃,无爆炸风险,且液态二氧化碳无毒无害,可避免锂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隐患。并且随着规模化应用推进,单位储能成本有望降至0.2元/千瓦时以下,接近抽水蓄能水平。之所以选择在新疆,是因为新疆广袤的戈壁荒漠为大规模储能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建设空间,且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与储能形成时空互补。同时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设计,项目可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为新疆“十四五”期间建设国家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消纳约13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600万棵,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该项目的推进,为我国沙漠戈壁地区大规模开发风光资源提供了储能方案范本。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续提升,但发电的不稳定性始终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二氧化碳储能凭借大容量、长时储电的特点,成为配套风光基地的理想选择。此次主厂房封顶为后续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项目的逐步建成,它将不仅是全球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 “实力展示窗”,更有望成为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实践平台。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更多热点文章阅读7月28企扎堆IPO,半导体硅片领衔!拆分上市抢滩潮出现105亿!Amphenol史上最大收购!3天涨近70%,这家国产芯片公司有何魔力?窃取华为Wi-Fi技术商业秘密,14人全部判刑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引争议,多方最新回应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