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现场直击:解码产业变革与未来图景

数字化企业 2025-08-09 22:56

资讯配图





8月9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暨博览会(WRC 2025)第二天,聚焦“产业发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化作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思想磁场,在万众期待中绽放高光。
                                                                                                                                                                                                                                                                                                                                                                                                                                                                                                              
 - 文章信息 - 


本文由e-works记者团原创报道。


八月的北京亦庄,智潮持续激荡。8月9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暨博览会(WRC 2025)第二天,聚焦“产业发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化作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思想磁场,在万众期待中绽放高光。

资讯配图
图  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

论坛现场热度如潮,场内座席全满,连通道两侧都挤满了凝神聆听的身影:有人踮脚记录要点,有人举着设备捕捉精彩瞬间,每一道目光都紧系产业前沿。国内外政府领导、行业代表、技术专家与企业领袖踏着科技节拍共赴盛会,围坐一堂,以真知灼见为墨,用前沿洞察作笔,共同把脉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新路径,在思想的碰撞中勾勒智能时代的壮阔蓝图。


Part 01

资讯配图

协同筑基,推动机器人产业

高质量发展与国际融合


论坛伊始,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女士带来主题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思考”的主旨报告。她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高阶产物,在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布局重点。它融合多学科新技术,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被视为下一代颠覆性产品,拥有巨大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和应用展现强劲发展潜力,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

同时她谈到,人形机器人技术呈现多点突破和协同跃升态势,其正处于从实验室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应用跨越的关键阶段,以应用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开发技术推动产品成熟。人工智能实现决策能力代际跃升,激活技术应用核心功能,未来3 - 5年人形机器人自主能力将大幅提升,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数据集与虚拟仿真等技术夯实技术迭代关键支撑,未来支撑技术发展将聚焦标准化,推动全球数据质量联盟建设,实现跨场景数据资源高效联动。

此外,徐晓兰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和应用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其重点应用领域包括工业通用操作、电力电站操作、商业服务、安全应急灾害应对等。据相关研究机构数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两年内有望突破200亿元人民币,2035年工业制造和服务领域需求及市场规模巨大。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入从技术突破到资本支持再到场景落地的加速区,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

资讯配图
图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


Part 02

资讯配图

全球市场结构性调整中

中国力量的逆势突围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Takayuki Ito在“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旨报告中指出,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比下降3%至52.3万台,亚洲、欧洲和美洲市场均出现下滑,但中国以5%的增速逆势扩张,市场份额攀升至54%。从行业看,中国通用工业领域机器人占比从38%跃升至53%,电子行业份额则从45%大幅降至28%,显示产业结构调整深化。

中国凭借汽车业向通用工业的转型实现增长,而日本、美国总量分别下降7%和9%,仅汽车等少数行业维持正增长。欧洲塑料和食品加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超20%,建筑与仓储物流成为全球新兴增长点。机器人密度排名中,韩国(1012台/万人)、新加坡(770)和中国(470)位居前三。

Takayuki Ito预测,物理AI将通过仿真训练解决数据瓶颈,生成式AI重构编程模式;人形机器人聚焦安全性与专用场景落地;可持续性需求推动低能耗技术发展。此外,RaaS(机器人即服务)模式仍有待普及。尽管地缘政治和关税争端抑制投资,亚洲市场仍有望小幅回升,中国GDP增速预期4.7%或带动电子业现代化需求。

Takayuki Ito强调,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劳动力短缺与绿色转型将持续驱动长期创新。

资讯配图
图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Takayuki Ito


Part 03

资讯配图

AI与机器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伦理与效益的平衡术


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主题演讲中,IEEE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athleen A. Kramer强调,AI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并遵循工程伦理、包容性设计、系统透明度和偏见消除等核心原则。她特别指出,IEEE 7000系列标准为技术伦理提供了可衡量的框架,包括伦理规范、透明度和数据隐私等关键维度。

Kathleen A. Kramer提出,机器人技术的实体特性使其比纯算法更易实现伦理落地。她强调,可持续发展需兼顾三大支柱:韧性基建、包容社会和气候行动,并呼吁数字转型必须同步评估能源效率、生命周期和生态影响。此外,本地化政策应结合地理和社会文化特征定制解决方案。

为实现2030地球正效益计划,Kathleen A. Kramer倡导跨学科协作,鼓励工程师、企业、监管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同时允许试错以推动创新。她指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确保技术普惠的关键,未来技术发展必须平衡伦理、社会和环境效益,才能真正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资讯配图
图  IEEE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athleen A. Kramer


Part 04

资讯配图

物理AI破局

加速工业和机器人工作流的“助推器”


英伟达Omniverse和仿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着重分享了"物理AI"创新理念,他表示从理解图像、文字和声音的感知式AI,到创造文本、图像和声音的生成式AI,如今我们已经迈向了运行、推理、计划和行动的物理AI时代。

英伟达推出三层次计算系统架构:AI工厂计算机生成机器人"大脑"、Omniverse仿真平台提供合成训练数据、Jetson Thor边缘计算机实现实时交互。其中,Jetson Thor运算能力提升7.5倍,可本地运行百亿参数大模型。配套的Isaac平台包含GROOT基础模型、Cosmos物理模型等核心组件,已应用于优必选、傅利叶等国内机器人产品。

Lebaredian指出,中国发展物理AI具备独特优势,包括全球50%的AI研发人才、完整产业链和规模化制造能力。该技术有望连接百万亿美元实体产业,通过合成数据解决长尾场景训练难题,单帧图像即可生成多样化训练视频流,大幅提升机器人研发效率。目前,物理AI已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

资讯配图
图  英伟达Omniverse
和仿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


Part 05

资讯配图

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密钥

具身智能模型与三大发展航向


在"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中,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分享了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与行业洞见。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智造的缩影。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高性能自主机器人研发。公司产品线涵盖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工业应用机器人等多个领域。2023年,公司推出的"极兔"四足机器人凭借集成大语言模型与3D激光雷达的创新设计,以最低3.99万元的售价迅速打开市场。2024年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更是以9.9万元的亲民价格树立行业新标杆,目前全球出货量保持领先。

技术突破方面,宇树科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王兴兴透露,宇树坚持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战略,成功将3D激光雷达成本控制在1000元/个,精度达到2-3厘米。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公司机器人在2024年初还显僵硬的动作,到2025年已能通过OTA升级实现复杂地形跑步。

 "当前人形机器人硬件已经够用,核心限制在于具身智能AI模型尚未达到临界点。"王兴兴表示,这一阶段类似于大语言模型的"GPT前夜"。他认为,未来3-5年内,实现"未知场景自主任务执行"能力将是行业关键里程碑,比如让机器人能够整理陌生房间这样的复杂任务。

谈及行业现状,王兴兴指出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增长率达到50%-100%,特斯拉等巨头也计划量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但他强调,单机算力受限于100瓦峰值功耗,未来需要发展分布式算力架构,如工厂或小区级集群服务器。

对于未来发展,王兴兴提出三个重点方向:首先是开发端到端具身智能模型,这比单纯的数据积累更为关键;其次是持续提升硬件寿命并降低成本,借鉴汽车工业的发展经验;最后是优化动作训练的缩放定律,提升新技能的学习效率。

资讯配图
图  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


Part 06

资讯配图

欧洲振兴计划的三重锚点

创新、人才与全球协作


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Juha Roening教授在“重建整个欧洲机器人市场”演讲中提出欧洲机器人市场振兴计划。面对全球供应链断裂等挑战,Roening教授强调欧洲需借鉴中国刺激私人投资、税收激励等经验,同时发挥自身技术主权和完整供应链优势。

核心战略聚焦三大支柱:保持研究创新领先、强化人才培育、实现技术主权。市场建设方面,将降低部署壁垒,加强终端用户参与设计,采用渐进式市场培育模型。协会将设立三类行业奖项,并于2026年3月在挪威举办年度论坛促进产学研协作。

Roening教授指出,当前技术瓶颈包括双臂协同操作、便携能源供应等,呼吁建立包含企业、高校、政府在内的生态系统,维护政治动荡中的技术协作连续性,倡导"IP可用性优先"的全球协作理念,以推动欧洲机器人产业复兴。

资讯配图
图  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Juha Roening教授

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首次召开,已走过十年历程。本次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突出运动智能与深度融合。作为大会的核心组成,为期三天的主论坛将聚焦产业发展、创新应用和技术融合三大篇章。随着主论坛第一天上午最后一束灯光渐暗,那些关于物理 AI 的算法构想、人形机器人的步态模拟、全球市场的协作图谱,已悄然化作产业前行的隐形航标。

产业的星辰大海,永远属于那些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同行者。而这场关于智能未来的探索仍在继续,更多突破与惊喜正待揭晓 —— 敬请持续关注e-works报道,与机器人产业共赴下一段征程。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快速在线报名重磅论坛!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从百万天价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话王兴兴: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模型,这波浪潮或不会超过10年
宇树王兴兴最新演讲:上半年机器人行业增长“吓人” 数据不是具身智能的最大挑战
五大洲280支队伍同台竞技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下周将在冰丝带举行
【2025WRC】大会发布 | 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出征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从“小学生”到“初中生”仅用半年 人形机器人快速成长
人和机器人最多的一届WRC:足球赛、打麻将、拣货,200家机器人“打工天团”出道
机器人也要“交税”了?
知名机器人公司老总,提议给自己发200万固定月薪,被指毫无底线!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