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上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今日,上海市正式公布低空经济发展最新进展,提出“载物+载客”双轨并行战略,计划到2027年累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400条,形成覆盖物流、交通、文旅等多场景的“天空之城”新生态。 “双引擎”战略:物流与载人协同发展 1. 低空物流网络提速 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已运营8条物流航线,覆盖上海龙华机场及浙江舟山、嵊泗等地,载重20公斤的海鲜1小时可达舟山。 杨浦区试点城市末端配送,青浦区探索跨省物流,临港新片区推动保税区无人机运输,单票成本降低25%。 2. 载人交通示范加速 2025年试运行150条航线,2027年扩展至400条,连接虹桥、浦东机场及长三角城市群。 企业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预计2026年取证,2027年商业化运营,推动“空中出租车”成为现实。 三大核心支撑:空域、基建、标准 空域管理突破:动态开放100-300米低空测试区,审批周期缩短至5天,军地民协同机制优化。 基础设施升级:规划“15分钟起降圈”,建设5G-A低空智联网,2026年实现全域通信覆盖。 标准体系构建:全国首个城市低空飞行立法2026年实施,配套航路划设、安全监管等规范。 千亿产业蓝图:2027年目标500亿核心规模 上海计划培育10家eVTOL及无人机领军企业,形成年产200架工业无人机、100架载人eVTOL的制造能力,并联合长三角打造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 此次规划标志着上海向“全球低空经济高地”迈出关键一步,未来三年,物流无人机、空中观光、应急救援等场景将深度融入城市生活,重塑超大城市空间利用模式。搜集、整理、编辑:毕亚琳,责任编辑:张璐商务推广、资讯发布、人物访谈、产品展示,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