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集半导体行业资讯 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公开信息显示,中星技术资本之路波折不断:其曾于2018年启动IPO,2020年7月申请转至深交所创业板审核,却在同年12月突然撤回材料,彼时公司称撤回是因“拟合并芯片业务后择机申报”。
此次转道科创板,或与其技术定位契合科创板“硬科技”属性有关。中星技术成立于2007年7月,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主营公共安全视频技术的软硬件研发、设备制造及技术服务。
辉煌过往:“星光中国芯”照亮征程
中星微成立于 1999 年,在“中国芯”亟待突破的紧迫形势下,中星微电子肩负“星光中国芯工程”的重大使命应运而生。
2005 年,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期间推出多款芯片,突破多项核心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产品行销欧、美、日、韩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涵盖索尼、三星、惠普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占据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超 60%的市场份额,让我国集成电路芯片在一个重要领域首次全球领先,终结“中国无芯”历史。
根据备案报告,堆龙中星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中星技术20.24%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开信息显示,中星微电子曾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明星企业,其创始人邓中翰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其被誉为“中国芯片之父”。
邓中翰:25年前弃美回国
中星微电子的发展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邓中翰。邓中翰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和卓越领导力的科学家与企业家。他拥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是少有的横跨理工商三科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重大项目,为AI视频安防行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行业步入快速增长轨道。据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大关,市场潜力巨大。
在此背景下,若中星技术能顺利登陆科创板,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获取更充裕的资金,为其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市场版图的进一步拓展提供坚实保障。
然而,这一赛道竞争异常激烈。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行业巨头已占据显著市场份额,同时还有众多AI初创企业凭借创新技术踊跃入局。中星技术若想在资本市场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彰显自身在核心技术、客户资源等关键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