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双极,谁是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鲸奇智慧 2025-08-11 10:33
资讯配图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崛起。

近期,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方案要求2026年深圳全市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完成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目标,建设好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模式初现雏形。

而伴随着“1482架eVTOL意向订单签订及产业落地实践,“上海模式”初现雏形,迅速成为全国低空城市发展的又一典范。

在2035年全球低空经济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的背景下,低空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各地正竞相抢滩“低空蓝海”深圳与上海作为中国两大经济引擎,生态协同&技术突破的双轨并行,谁将问鼎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中国低空经济双极:深圳VS上海



1、深圳:无人机全产业链的持续领跑与生态升级

低空经济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者,深圳无人机产业链覆盖面广泛,产业链上企业数量较多且规模较大,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无人机产业高地,并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梯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拥有超2500 家企业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活跃。大疆创新、丰翼科技、三快科技、道通智能、联合飞机、科比特航空、天鹰装备、科卫泰等一批涉及无人机维修、制造、租赁、智能制造的全球低空领域领军企业,已开发出电力巡检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技术、农业植保无人机配备变量喷洒系统等创新解决方案,服务于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空中通勤、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

基础设施方面,"天空之城2.0"计划不仅规划了UAM走廊网络,更创新性地提出"数字孪生空域管理系统",通过5G+北斗技术实现空域资源动态调配。龙岗示范区已成功测试包含无人机、eVTOL和传统直升机在内的混合运行场景,为复杂环境下的低空管理提供实践样本。截至2024 年 11 月 5 日,深圳已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249个。

不仅如此,深圳低空经济还在持续领跑与生态升级。目前,深圳产业链正在向高端延伸。主流机构统计,2024年新增的89家专精特新企业中,有23家专注于航空级复合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等关键领域。

2、上海:eVTOL技术的前沿突破与系统创新

虽然上海低空经济起步较晚,但依托于其雄厚的汽车制造和航空产业基础优势,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完整供应链和通航工业基础,上海另辟蹊径,集聚了包括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和御风未来等eVTOL头部企业,并实现多点突破。

其中,御风未来研发的"云雀"系列eVTOL已完成3000小时安全测试,其独创的分布式电推进系统显著提升飞行安全性。时的科技开通的"上海-杭州"商务航线,通过"空中出租车"模式验证了城市群空中交通的商业可行性。

另外,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上海交大研发的自主避障系统达到毫秒级响应,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40%;临港新片区企业联合攻关的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门槛。

浦东"未来空中交通创新港"不仅集聚了研发制造企业,更引入适航认证、保险金融等配套服务机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低空经济联盟成员单位间的技术共享机制,已促成17项核心专利的交叉授权。

“上海模式”呈现"硬科技+软服务"双轮驱动特征。它正以8.7%的研发投入强度领跑全国,在eVTOL适航标准、空管系统等基础领域取得突破。而深圳展现的出“48小时无人机供应链”响应实力亦不容小觑。

制度突破的差异化实践与互鉴




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助推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已成为我国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2024年以来,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中国民航局等部门从加大低空空域开放力度、完善空管制度体系、鼓励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及商业应用等方面切入,为低空经济发展构筑良好政策环境;2024年底,还专门设立“低空司”,指导发展低空经济。地方层面,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低空经济发展。

1、深圳:法治化探索深化与场景创新

作为发展低空经济排头兵,《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条例》开创性地确立数据产权制度,明确飞行数据的确权、交易和收益分配规则。

就在7月底颁布的《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明确要求建成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血站)覆盖率超过50%

还将在新修订《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增设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分类,积极推进医院、体育馆、公园、枢纽等公共建筑配建起降设施。并通过研究出台《无人机起降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建立深圳地区低空空域管理运行协同机制,2026年全市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

在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方面,方案明确,2026年底前投入使用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完成南头直升机场搬迁,规划建设深汕通用机场,力争2026年底前稳定场址,与樟坑径直升机场优势互补。

此外,结合商圈、CBD、产业园、医院、枢纽、景区、公园等新建174个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点),总规模达283个。构建低空物流运输起降设施网,新建159个物流运输起降点,总规模达205个。拓展社区配送起降设施网,新建339个起降点,总规模达413个。包括:新建医疗物资运输起降点112个,总规模达148个;新建商圈配送起降点227个,总规模达265个;织密城市治理起降设施网,新建城市治理无人机起降点340个以上,总规模达360个。

2、上海:区域一体化创新与标准化引领

目前,上海低空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主要依据《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上海市信息通信业加快建设低空智联网助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等。

按照上海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要求,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城市,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引领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目前,上海出台的全国首个《eVTOL起降场建设标准》系统规范了充电设施、应急救护等配套要求。青浦示范区将试点范围扩展至500平方公里,允许跨省域空域协调管理。

非但如此,上海特色的空域资源数字化拍卖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使用权的透明化配置。到 2027 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500 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资料显示,截至 2023 年底,上海地区共有传统通航企业25家、无人机通航企业4513家、直升机通用机场 1 个,水上机场 1 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个(上海金山)。

全球辐射与区域协同的双向赋能




1、深圳:国际影响力的深度拓展与标准输出

近两年来,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以下简称展会)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展会取得了三大突破性进展:一是发布全球首个《城市低空物流服务标准》,为行业提供规范化指引;二是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签约的37个产学研项目中,包含与MIT合作的智能空管算法开发等国际项目;三是无人机竞速世界杯首次引入AR实景赛道技术,带动周边消费增长12亿元。

而2025年展会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行业领袖、科研专家、企业家代表参会。包含550多位国内外专家、企业家,21位国内外院士莅临展会。

官方数据统计,2025年展会展览面积达66000平方米,较上届新增31000平方米,增长88.6%,较首届新增58500平方米,增长创历史新高。汇聚超825家低空企业参与盛会,新增近366家,增长76.3%三天累计入场专业观众达131463人,包括来自于103个国家和地区的6041名国外观众,意向成交额达200亿元左右,规模、展商、观众均远超上届!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会展正从产品展示向规则制定升级,其主导的无人机适航认证体系已获得东南亚多国认可,是全球规模“遥遥领先”的低空经济展。

2、上海:区域协同的枢纽功能与创新策源

虹桥低空经济创新大会构建了"展览+论坛+路演"的立体化平台。其设立的200亿元协同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长三角企业联合攻关;发布的《智慧空管白皮书》提出"数字航图"等创新概念;无人机适航"绿色通道"将审批周期缩短60%。上海会展的突出特点是强化区域联动,65%的展示项目来自长三角企业,形成以上海为枢纽的产业创新网络。

资讯配图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展会官网公布数据。

深圳会展外企参与度达38%,凸显其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则通过长三角一体化机制,推动形成区域创新共同体。两大会展平台各有侧重,均形成"国际视野+区域深耕"的协同效应。

鲸奇评论


目前,双城正在共建"低空经济创新走廊”。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27年,深沪双核驱动的"研发-验证-应用"三角体系将带动全国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

除沪深两地外,北京、广州、南京、成都、杭州、合肥、西安等城市在产业链重点环节也已形成一定竞争优势。随着关键技术迭代创新、基础保障不断完善,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逐渐向纵深拓展,谁能找准比较优势,谁将错位加速打造低空经济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编者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涉及观点仅供交流和分享。如有侵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低空经济
more
【报告】低空经济专题二:2025年低空智联网环境下的安全管控技术与应用研究(附PDF下载)
“空中高德”要为天空装上“红绿灯”,以实现低空经济万亿市场的有序发展
低空经济早报:8月10日
低空经济危机公关!这家企业如何用「30 分钟响应机制」化解黑天鹅事件?
全球首款可换电可折叠超轻型eVTOL!英武低空经济示范中心在成都开启试运行
徐超群:低空经济是社会形态的改变!未来无人机适航需转向大众化管理模式
中国低空双极,谁是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深圳千个起降平台计划曝光!低空经济政策密集落地,万亿赛道进入爆发前夜
抢抓机遇布局低空经济!浙江绍兴越城区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创新方向!这 10 个赛道将诞生独角兽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